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五)

 二、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误区

2.西方经济学总量平衡公式存在着诸多误区

4)从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来看,如果根据从价值角度衡量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其实现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其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增长达不到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如前所述,建立在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基础之上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其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总量在价值上增长的方式很多,因为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信用货币发行权,增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净额的数量,理论上而言,在一国以资源、技术、管理和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充分的条件下,一国可以通过信用货币不断扩张的方式,通过对这些初始形态的生产要素或者这些生产要素组合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信用货币化的方式,来增加一国以价值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从需求角度分析,在生产要素供给无限的条件下,政府通过信用货币增发的方式所实现的经济总量的扩张,在很大程度受制于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从消费角度考虑,受制于基本消费刚性需求的约束,因此,在基本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要刺激消费的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基本消费的质量以及实现消费的升级换代,即实现消费由物质形态向精神形态的升级过渡;二是就投资而言,由于投资自身的特殊属性,在资源、技术、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供给无限制的条件下,投资领域可以通过其自身不断内循环的发展特征,在信用货币不断增发所导致的初级形态生产要素以及次级形态生产要素不断货币化的作用下,增加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规模。理论上而言,如果在信用货币不断增发作用下初级生产要素与次级生产要素货币化所导致的投资总量的增加,其所产生的投资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消费规模和质量提供服务的,而不存在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现象,那么,这种投资的增长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一种无效投资。三是就政府支出而言,根据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其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税收,而就税收的来源而言,其主要来自于生产领域,这种生产领域主要表现消费品生产和投资品生产以及出口商品生产三个方面,而在不同税收体系下,税收收入从上述三个方面的来源也各不相同,在间接税主导的税收体系下,税收可以通过价格的方式实现转移,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税收增加所导致的价格上涨,其实质上代表现为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信用货币的超发联系在一起的,就此而言,在间接税为主导的税收体系下,政府支出所依赖的税收收入,其有一部分实际上来自于信用货币的超发[1]。在直接税为主导的税收体系下,税收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来自于投资和消费的缩减。从政府支出来看,其支出的增加主要用于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领域,如果政府支出主要用之于消费和投资领域,那么,结合税收收入来源分析,其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通过财政收支的方式,对于投资和消费结构的重新调整。而从进出口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出口的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量,但是,这种出口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与消费和投资的减少相对应的。就政府对于进口所产生的补贴而言,政府对于进口的补贴,实际上是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的减少。理论上而言,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可以发挥政府支出对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但是若从收入来源来看,政府税收收入增加对于消费、投资边际增长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和政府支出对于消费、投资和出口所产生的边际推动力形成了对冲效应。就此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其力度是相对有限的;四是从进出口净额来看,理论上而言,出口的增加实际上是本国初级形态生产要素或次级形态生产要素的货币化过程,这种过程主要表现为通过初级形态生产要素或次级形态生产要素的出口,获得以外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信用货币,由此进一步增加了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本国国民经济总量。就进口而言,当一个没有实现本国信用货币国际化的国家,从国外进口商品时,其必需通过出口商品获得外币的方式,从国外进口商品,当进出口相对平衡时,其对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总量的影响,是中性的,而当进口大于出口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本国以信用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就此而言,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角度分析,净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增加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的作用。



[1] 政府支出来自于信用货币超发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税负转嫁的程度影响,而决定税负转嫁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课税环节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理论上而言,在完全税负转嫁的模式下,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于信用货币的超发。而在部分税负转嫁模式下,政府税收部分来自于信用货币超发,部分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缩减。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