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学思考

常修泽 原创 | 2017-07-04 00:4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导报编者按:应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和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联合邀请,2017年5月21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在第137期齐鲁大讲坛上结合山东经济与自己的著作《人本型结构论》,做了《从人本经济学角度推进结构转型与动能转换》的学术报告,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5月22日,常修泽教授应又应山东社会科学院邀请,出席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咨询会”,做了重点发言。会前和会后,常修泽教授就“新旧动能转换和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选择”等核心问题接受了有关媒体采访。

  日前,常修泽教授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提供了山东讲学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观点论述,本报据此刊发报道。

  作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的入选者、山东籍国内著名学者,常修泽对于全国正在进行的新旧动能转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直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要率先杀出一条血路”。

  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常修泽从理论、现实、国际和未来四个维度分析了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及其重要性。

  ●理论维度:“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常修泽指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个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特别讲到关于“人”的问题。他说:“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

  常修泽强调,他的《人本经济学》著作,主张“人本”,针对什么?针对物本,针对官本。他引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阐述,“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奴隶,但仍然是奴隶。因为决定奴役的‘既不是顺从,也不是艰苦劳动,而是处于纯粹工具的地位,人退化到物的境地’”。习近平《之江新语》中“‘物化’的人”与马尔库塞“‘物化’的人”有某种契合之处,即:“人退化到物的境地”。

  常修泽说,根据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的阐释,“单向度的人,即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人不应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执行上级意志的“工具”,应该把过去传统体制下,人是被动的工具的状况转化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动的“马达”,——这才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但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人们理解了吗?把握了吗?

  ●现实维度

  常修泽认为,“权本位”和“物本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并且是惯性运作,难以遏制。第一,“人本型”针对的是“官本型”,即权力本位,或者叫“权本型”;第二,“人本型”针对的是“物本型”,要摆脱“权本位”和“物本位”必须抛弃传统的“物本”和“官本”思维,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克服“物本位”和“官本位”,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国际维度:联合国避免“五个无”增长

  常修泽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1996)指出:人类应避免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即:(1)无工作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制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甚至恶化了就业形势;(2)无声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带来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可能性;(3)无情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财富的扩大带来了新的贫困阶级;(4)无根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破坏;(5)无未来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未来维度

  常修泽从总体上估计,到2020年,我国已经完成“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新的阶段,人民群众将会提出与以往不同的需求,这类需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升级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所以,考虑到中国发展阶段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必须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设法适应并尽量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尊严生活的新期待,切实如中央所倡导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本为核心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常修泽根据他的新著《人本型结构论》观点,指出:要把人本思想贯穿到“六大结构”(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资源环境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中去,具体而言:需求结构要瞄准提高“居民消费率”及相应的“民富支撑”;供给结构(产业结构)要瞄准与人直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投入结构要瞄准人的“心灵放飞”和万众创新;资源环境要瞄准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城乡结构要瞄准填平城乡之间人的制度鸿沟;区域结构要瞄准区域人际协调,以避免“板块群体碰撞”。

  常修泽突出阐述了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两个结构的转型。

  关于需求结构。常修泽教授认为,在需求结构中,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者中重点应该抓“居民消费率”。需求结构转型需要抓住居民消费率。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他重点分析了“为什么居民消费率过低”问题: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投资率过高压制消费率,但也不光是投资率过高压制消费率,还受消费能力、社会保障、消费安全、消费质量的影响,消费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消费能力低、社会保障不完善、消费安全问题、消费质量问题等。针对这种现状,为解决居民消费率低的问题,首先必须刺激需求,相关举措主要有:提高城乡劳动者收入——能消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敢消费,加强消费安全监管——放心消费,商品与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实惠消费。解决办法,除解决收入社保问题外,同时必须释放新需求,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如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等。

  关于供给结构。常修泽说,供给结构既存在供给过剩(包括产能过剩、房地产的积压与控制、企业和产业的成本高、杠杆率过高、债务风险)等问题,也存在供给不足问题。他重点分析了“部分产能过剩,房地产积压与控制,企业和产业的成本高,杠杆率过高、债务风险和成本”五大问题,他认为应该“消解旧供给”,如:减产能,减库存,减杠杆,减成本,主张“该砍掉的坚决砍掉”。同时,供给结构也存在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公共性、创新性供给不足。

  常修泽阐述了他的“创造新供给”思想,即“要创新竞争——烙新饼”。他引用了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乱中取胜》中的一段话,“不要总想分享市场,而要考虑创造市场,要设法烙出一份大馅饼,最好是烘烤出一块新馅饼。”在常修泽看来:第一叠“新饼”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叠饼是生产型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物流\提升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业(21世纪海丝路、航空、海港)、技术和外包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设计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节能和环境服务业八大产业。第三叠饼是生活型服务业,包括健康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电商,传统店)、旅游业( 关注休闲度假游 )、居民服务业、文化产业(演艺、网络文化产品、影视、出版)、体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房地产业、市场化培训教育服务业八大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该如何选择?

  在山东讲学期间,常修泽重点分析了山东该如何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归纳常修泽讲话,他的观点主要有六大看点:

  看点一:全国新旧动能转,山东应该走在前面。

  今年4月,中央在白洋淀画了个圈,雄安新区破空而出。这个千年大计,对山东制定本区域的国家战略规划有什么影响?常修泽在有关报告中直面这个问题:“山东搞新旧动能转换,主题抓得准”。

  常修泽由南到北,高屋建瓴,指点周边发展态势,纵论全国几大区域战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过去把它们叫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我们的南面,珠三角已发展到泛珠三角,囊括了南方九省;长三角,包括江浙沪再加安徽一部分,气势不凡;我们所在的这一大片齐鲁大地,原有个‘环渤海地区战略’,但十八大后提出京津冀发展,这意味着环渤海的‘核心部位’已单独列出,特别是今年4月京津冀这个圈里又画出来个雄安新区,更为全国所瞩目;我们的北面,渤海对面的辽宁,去年中央发布7号文件,出台新一轮振兴东北计划,甚至内蒙东五盟都能搭上这班车。

  “从整个国家战略布局看,山东南靠不上长三角,西靠不上京津冀特别是雄安新区,北靠不上新一轮振兴东北计划。我的家乡——山东正处在一个中国的战略洼地,战略地位十分尴尬”。说到此处,常修泽饱含深情:“作为一个从山东走出的学子,我为自己的家乡焦虑:在未来新阶段,咱们山东的位置在哪里?15.7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咱们要画什么新图?在当今天下群雄并起之中,9800万乡亲,咱们要举什么新牌?”

  2010年,常修泽曾主持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的《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制创新研究》课题,担任课题组组长。他带领课题组深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地调查,撰写了3万字战略研究报告,提交国家决策层。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兰色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前获批的“黄三角”,形成山东“黄蓝战略”两大国家级规划。

  常修泽说,蓝色经济区是一张好牌,但实施并未达预期;黄三角也是一张牌,但比起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实在太小,不可比拟。“当前、在十九大召开前,国家正在谋划新的战略布局,区域战略要举新旗、要高屋建瓴。山东要抓住时机,研究并制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规划。这个战略,对山东很有意义。”

  常修泽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国家战略问题研究。他说,“新旧动能转这张牌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已经38年多了,整个国家的新旧动能转换虽取的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完全‘破题’,旧的动能仍然在惯性运作。这不光是‘山东的问题’,也全国性的问题。所以,山东人要开风气之先,给整个国家的新旧动能转换趟出一条新路;同时,也着重解决‘山东在国家战略的定位问题’。”

  常修泽说,“站在全国看动能转换,山东可以搞试验;但站在山东看,建议一定要突出重点。如果整个山东15.7万平方公里都搞成试验区,这个面是否有点过宽?对于‘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范围要适中,重点要突出。总之,两个层次:中央可确定山东是重点,山东可确定重点几个市。重点地区要率先杀出一条血路来,以带动全省全面转换。”

  看点二:新旧动能转换重在“寻求新机制”。

  常修泽认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他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四大要义,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寻求新机制“。他强调,新旧动能转换,最深层的是体制的转换。无论是产能过剩,还是杠杆率过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解决的出路寻求新机制,特别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他建议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寻求新机制”入手。

  在讲到“寻找新体制”时,常修泽画了一张“体制比较表”,指出:现在看一个地方是市场化供给改革思路,还是政府干预型供给改革思路,从微观角度,观察的“窗口”是看这个地方“混改”搞得怎么样。

  关于“混改”,常修泽说,体制不转换,难免走“圈地、找钱、上项目”的老路。在国家发改委制定东北再振兴战略过程中,2016年被聘为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的常修泽多次赴东北调研。他说:“2003年开始的第一轮东北振兴时,当年东北全社会投资4000亿,2014年当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相当于10倍,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是,体制、结构、动能转换没有转好,结果宏观经济一下行,东北原有的‘体制病’、‘结构病’一下子就‘水落石出’。2015年东北三省地方国有企业近1万亿元的国有净资产,加上银行贷款等超过2.8万亿元的国有总资产,但经营一年,不但没有利润,反而整体亏损52.7亿元。我很担心‘东北病’的传染、蔓延”。

  “搞新旧动能转换,一定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常修泽说,“东北困局和‘权力本位’、‘物本位’的惯性思维有很大关系,搞开发区、试验区,首先热衷于圈土地,然后找钱、上项目。这些年,各地搞的开发区、新区,有些没有实际内容,烂尾不少”。

  “既然是搞新旧动能转换,就不能离开体制变革和结构转型盲目搞什么项目。项目不是不能搞,问题是以什么思维搞项目,以什么体制搞项目,搞什么项目?”常修泽说,中国供给侧的问题,无论产能过剩,还是房地产库存积压,还是杠杆率太高,根本上讲是体制问题。体制不换,还是圈地、找钱,上项目那一老套路,到头来不过是旧体制的复制拷贝而已,过几年成为再调整的对象。

  看点三: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在“创造新供给”上下功夫。

  常修泽认为,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在“创造新供给”上下功夫。常修泽说,“烙新饼”的思维实际上是“创造新供给”。结合山东实际和他的新著《人本型结构论》,常修泽特别强调山东一定要瞄准“四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他列举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并强调:以此带领,一则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则推动支柱产业的优化提升。常修泽强调,亮点应该是“产业智慧化”,山东有浪潮集团等一批先锋企业,可尽量促成“智慧产业化”。

  他还强调了生产型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业(21世纪海丝路、航空、海港)以及生活型服务业,包括健康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电商,传统店)、旅游业(关注休闲度假游)等。而关于健康服务业,他引用自己的专著《人本型结构论》中的12个大字进行强调:“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健康产业。”

  看点四:新旧动能转换必须“组合新资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常修泽指出,组合新资源——需要重新组合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五大资源要素,重点是转变要素组合方式。

  常修泽结合山东实际深刻指出,山东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由主要依靠土地资本低价劳动力以及环境转向主要依靠创新、管理和高素质人力资本,由数量型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趋向“精细化”。如果不去“组合新资源”,还是原来那套要素组合方式,不可能实现动能转换,一定要走出“圈地、找钱、上项目”的老路。

  看点五: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培育并保护创新者和企业家。

  常修泽强调,首先要培育创新者。供给创新的关键,是“出新人”。常修泽引用戴维·布鲁克斯在美国《旗帜》杂志中文章的话,“新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新人”,一代“无限制的”新人,“是技术专家,是商人,又是艺术家”;“他们喜欢新概念、新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变革、喜欢破除传统的东西”;“他们不喜欢等级制,认为等级、职务、头衔是限制性的,已经过时”。对培育创新者很有启发。

  其次,保护企业家。常修泽引用了习近平的一段人们很陌生的话:“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习近平用“特别”二字强调了保护企业家的重要性。今年1月,常修泽在《关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七点意见》中,建议切实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创新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建立社会容错和企业家自我纠错“双机制”,从内外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日前,中央深改组已经正式通过有关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常修泽说,企业家,这是山东稀缺的资源;“培育创新者”,特别要培育和保护企业家。

  再次,产权保护。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常修泽认为主要有四个:一是,公权力对产权保护不到位,政府违约和政策不稳定,侵害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以及个人的合法产权和权益;二是,不同所有制产权保护不平等,对非公有产权的保护弱于对公有特别是国有产权的保护;三是,公有产权保护制度仍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保护不到位;四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易发多发,侵权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针对上述问题,山东应提出“管用有效”的改革措施。

  看点六: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关注“普通人的处境”问题。

  常修泽强调,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体制创新过程,必须关注“普通人的处境”问题。他结合最近完稿的《产权包容与创新——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40年史论》书稿,提到目前山东经济的两个热点:“僵尸企业”出清和“混改”。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省管企业利润为172亿元,其中盈利企业贡献利润556亿,亏损企业亏损379亿元,相当于2/3的利润被这些“僵尸企业”吃掉了。2017年,山东省的任务是要出清124户“僵尸企业”。

  常修泽说,这样的企业,活着一天就是糟蹋财富一天。他认为,“僵尸企业”出清对山东来讲迫在眉睫,但要稳妥地安排员工。他提出十个字原则:淘(汰)企不淘人,保人不保企。人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岗、培训、再就业解决,不能让员工丢掉饭碗。

  谈到“人”,常修泽强调,关键是“心灵放飞”,每个山东人都需要心灵放飞。心灵不放飞,不可能开心;心灵不放飞,新旧动能转换就不能实现。这是有关“人”的深层次的东西。

  除上述看点,常修泽还重点讲了新旧动能转换五个需要进一步研究“更深层”问题并坦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是“主语”、“内涵”问题。现在全国的新旧动能转换,都是“无主语”的。 到底是推进什么“东西(或层面)”的新旧动能转换?是窄口径的经济增长?还是中口径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或者是宽口径的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现在都将新旧动能转换,但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是“体制”?是“结构”?是“发展方式’?还是“人的能动”作用?现在各地的所谓转换基本上是重产业,轻体制;重项目,轻人本,基本是老一套。此外,如何从国际、国内和山东三个维度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视野?现在各地的所谓转换基本上从当地出发,很少有国际视野。最后,研究新旧动能转换如何增加制度视角?整个研究如何引入人的发展思维?

  常修泽在山东的讲学引起了较大反响。5月27日,《齐鲁晚报》还以《经济学家常修泽:新旧动能转换全国在看山东打什么牌》为题大篇幅报道对他的专题访谈。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指导,而常修泽教授在山东提炼的“新旧动能转换”理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解读,尤其结合了山东省具体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推动山东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同时也为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更新的思考。

个人简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企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经济顾问等。
每日关注 更多
常修泽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