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铁路设备、航运、有色、建材、钢铁、旅游等领域的央企整合后,核工业领域的央企整合也拉开了帷幕。近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正式宣布正在筹划战略重组。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冯鹏程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早间第一资讯》节目中表示,央企重组近几年来一直是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重点工作,相信央企重组在今年也是中国经济的一道亮点。
从宏观方面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那么,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要进行调整,由低端向中高端去迈进。这个层面,央企作为国家经济的主力军,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形势,要进行自身的调整。另外,就是我们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经历了将近40年的经济开放以后,也正在由低端的对外经贸开放向中高端迈进。具体表现来看,第一就是由低端产品的进出口向中高端的产品进出口迈进;第二,就是由利用外资向走出去在转变,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企业纷纷走出去,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都在提高。央企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走出去也必须跟上他的步伐,也必须要改善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然后参与中国经济的走出去。
从微观方面来看,央企也必须要改变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央企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集中度不够,还有就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包括跟国际上世界五百强相比,虽然我们的收入规模还可以,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包括人均的利润,这种效率跟世界五百强相比差距很大。所以说,央企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走出去跟国际上的世界五百强竞争,也必须要进行自身的改组,改革让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这种手段就是通过合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让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
那么,央企重组也是有他的优势的。一个就是央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相对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包括一定的技术影响力。
不过,央企重组肯定面临着很多的难点。在冯鹏程看来,无论是央企重组还是民营企业的重组,都面临着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实现1+1>2。那么1+1>2如果只是进行重组的物理反应,比如说,1+1之后,收入大于2、资产大于2,这个还比较容易实现。但是更难实现的是两个企业或者多家企业合并重组以后,要实现化学反应。就是使央企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效率的提高。还有一个很难的地方,相比民营企业,由于央企是国有企业,还存在着包括员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也就是企业活力的问题。虽然国有企业改革这么多年,一直也在解决国有企业活力的问题,但是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当然,中央也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信下一步怎么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能够让我们核心员工去持股,调动我们员工的积极性,包括让央企能够更市场化运作,这个是下一步要关键解决的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