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化发展与就业率下降关系的理论思考

三、关于工业化发展与就业率下降关系的理论思考
从工业化发展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来看,如前所述,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运用,社会生产呈现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劳动力需求相对缩小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的出现,表现上看似乎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因为,在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发展对于机器的需求大于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其实,若从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发展的本质属性分析,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发展对于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并没有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而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在新的生产发展形态下出现的新变化。对之,可做如下说明:
(一)机器工业的发展导致就业率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劳动角度分析,相对于简单手工业而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其并不是因为机器本身可以取到替代劳动力的效果,而是因为机器工业发展使劳动在时间上得到了延续和保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即期生产过程中对于增量劳动需求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机器工业的制造本身需要劳动来进行。从工业化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机器工业制造时代,机器制造机器的生产过程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机器是由机器生产的,实际上,从工业生产整个环节分析,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制造设备、材料以及厂房等外部设施等,无不是凝结着人类劳动的产物,正是因为人类劳动的作用,才使自然资源形态经过多个环节的人类劳动,逐渐地演变成以机器作为表现形式的生产资料形态。
二是从机器设备使用功能分析,机器设备的使用之所以可以取到节约劳动的效果,其在很大程度上与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功效有关,而如果撇开机器设备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从劳动角度分析,如前所述,由于机器设备本身就人类劳动的产物,因此,若从劳动角度来分析机器设备所具有的替代人类劳动的功能,相对于简单的一次性消耗品而言,机器设备所具有的替代劳动的功能以及使用期限较长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具有储备人类前期劳动的功能密切相关。就此而言,在工业化时代,机器设备在即期生产过程中之所以可以减少即期的增量劳动需求,其实际上是人类前期积聚在机器上的劳动在本期释放的结果。若综合考虑人类劳动在时间上延续性,机器大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所需要的人类劳动总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当然,若考虑生产力进步的因素,虽然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所需要的人类劳动的形态及总量也各不相同,但是,若考虑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异,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类对于同一产品的生产,其所折合成的简单劳动的总量是不变的[1]。就此而言,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机器设备之所以可以替代劳动力,并不是机器设备本身具有活劳动的功能,而在于其一方面可以储存人类前期劳动,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即期增量劳动的有效替代;另一方面,机器设备通过前期人类活劳动的组合,使凝结在机器设备上的劳动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机器设备具有简单劳动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替代的特征,能够生产简单劳动不能生产的产品。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简单劳动在数量上的不断扩张能力,但是,其在更大程度上则是体现了人类劳动复杂性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


[1]这里假设同一产品在生产力不发达水平下也可以生产出来。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