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卫祥云 原创 | 2017-08-28 11:11 | 收藏 | 投票

 再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卫祥云

自从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发展政策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虽然,许多称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甚至毫不沾边,但也不会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所以,对所谓的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口号宣示或错误导向也不必过多疑虑。因为,任何时候各行各业都会出现政策理解的偏差,解决的办法就只有靠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了。

为了提高对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再认识,我认为有必要反复理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经典之语,即“供给侧结构性就是在供给侧找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结构性改革。”言外之意,不外乎两层意思。一是因为目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多而且突出,所以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二是如果供给侧不存在问题或者找不到问题,那就不需要进行所谓的结构性改革了。

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身就包括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改革内容。两者是一个互相联系和互为前提的整体统一,是经济学研究的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基本经济规律,既不可割裂,也不可偏废。只是在经济学实践的应用中要因时因地因条件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要在抓住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而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抓主要矛盾和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英明之策。

但在中央提出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似有必要予以廓清和再认识,以利于对经济发展现象的理智分析和正确决策。

认识之一。供给侧改革对供给端有效,但却无法拉动需求端,甚至供给侧产品价格的上涨还会打击需求端。最终需求端的萎缩会反过来吞噬供给端。所以说,今后的改革重点应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

认识之二。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去产能和去库存,确实解决了部分不良资产问题,也使一些行业的过剩产能得以化解;使一些企业开始扭亏为盈;甚至使个别僵死企业获得重生的机会。但这种盈利是以剥夺下游行业和企业盈利能力为代价的,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和措施,而非长效之策。

认识之三。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的大政方针以来,在制度供给方面的改革至今成效不大,从而削弱了方针政策的威力和指导性,一些行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停留在口号上或流于形式难以落实,更不可能见效。

认识之四。把党和国家提出的部分长远发展战略和决策归类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从而得出不正确的认知理论。如“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的建设,本属于消费拉动和开拓市场的重要内容,但很多人却把其归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而争论不休。不仅违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也不利于市场需求的开发和引导。实际上,“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的建设虽属于消费拉动的领域,但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配合或者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认识之五。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供需关系反转的局面在一些行业开始显现。但据此判断经济新周期的出现是否为时过早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经济新周期之说。更不必夸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威力和实施结果。

综上所述五个方面的认识和论点,都具备自圆其说的逻辑自洽,也符合对供给与需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的再认识和提高,但也存在认知方面的局限性和分析方面的片面性。而由此导致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政策结果正是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

2017828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