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借钱花不好吗?

陈志武 原创 | 2017-09-19 01:18 | 收藏 | 投票

 

  年青人借钱花好不好?这是许多年青人、社会人士和做父母的朋友经常问的话题。

  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未经银监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并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同时,杜绝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培训、求职、职业指导等名义,捆绑推荐信贷服务。通知指出,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所以,从父母、亲戚到官方,都要收紧或者禁止大学生贷款业务。为什么会这样呢?年青人借钱花不好吗?校园贷的确问题很多,一些放贷机构诱贷、骗贷、或者通过高利贷恶意敲诈学生,这些违法违德行为必须得到整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从根源上认识到年青人借钱花的必要性,然后,从实际运营上改善校园贷与其它年青人贷款品种的挑战,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禁止。

  年青时是一辈子中收入最少的时期

  我是1979年上的大学,在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现在叫中南大学。在那四年大学期间,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助学金,只是金额不同。记得我每个月有20元左右的助学金,加上兄长们的支持,我每天可以花接近一块钱。用于吃饭的钱要控制在8毛以下,大概是早餐一毛五、午餐和晚餐各三毛;用于衣服、洗浴等的零花钱很少;买书、看电影的钱就更少了。

  现在回头看,那真是我一辈子中最没钱、收入最低的时候。不只大学四年是这样,后来在国防科大和耶鲁读研究生的时期也是如此,收入有一些,但是不高,尤其比我现在的收入低很多,都只能勉强生活。可是,在人生中,年青时又是最需要花钱的时期,花钱得到的感受最好、实际效果也最具体。一方面,需要读书学习、积累人力资本,如果当时有更多的钱,肯定可以买更多书,到更多地方旅游学习、参加讲习班、听不同讲座、拓展知识面,更主动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另一方面,那时期也是谈恋爱、找对象的时候,这也是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经历、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我们那个年代,谈恋爱还没有到要有车有房的程度,但如果你连请女朋友看电影、泡餐馆、游山水的钱都没有,你可选的女朋友范围也大大缩小了。不管你现在是年青还是已经做父母了,你都知道这个财务约束对人生一辈子的影响会非常严重。而等你结婚成家了,年青的家庭也更需要财力去发展、建设。

  年青时最需要花钱,但又偏偏最没钱。而到现在,我50出头了,女儿也大学毕业了,家里不怎么需要花钱,也不像年青时候那样享受花钱了,吃得不如原来那么香、玩得也不像原来那么来劲,可这时候又偏偏是一辈子中收入最多的时期。

  因此,收入的人生轨迹跟开支的人生轨迹之间存在根本的矛盾,两者之间有严重的年龄错配。有没有办法把年长时期的收入转移到年青的时候去花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花未来的钱,改变今天的生活

  所以,今天的大学生和其他年青人比我们幸运,如今有助学贷款、校园贷和其它金融服务,而我们那时候没有。试想一下:如果我那时候能够把今天的收入转移一些过去、让我那时每天多一块钱花,那就意味着大学时每天的开支翻倍了!可是,我们那时做不到这些,传统中国社会更没有这些选择。原来是靠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换来平滑这种挑战,也就是长辈用他们的收入支持需要花钱的晚辈,等晚辈自己也成长辈了,再去支持下一代……

  可是,这种模式在很多情况下不够用,而且负面作用与道德风险严重,这个话题我们下次再谈。更何况像我这样父母在农村,他们不可能在我大学毕业之后继续给予支持,代际转移支付难以进行。我们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无法在那时候利用血缘网络转移太多未来收入,所以,对许多人而言,代际互助安排是不够用的,不足以调和收入与开支需求的年龄错配矛盾。

  因此,年青人借钱花、借钱创业是解决收入与开支的年龄错配问题的根本办法。就个人经历而言,我以前也的确按照这种方式做。从大学到读博士研究生,我没存钱;博士毕业工作之后,还是没存钱,而且根据需要借钱。当时还跟一些朋友说:“我现在收入少,为什么要把钱存下来,等到未来收入更高时候花呢?”当然,朋友们不理解、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主流观念是恨不得小学就开始存钱。可是,按照经济学逻辑,只有跨越年龄平衡收入,才可以最大化一辈子的整体幸福。

  你可能会认为借钱花只是“透支未来”,实际上,借钱花也是在改变未来。因为你借钱花之后,可以改变、扩大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的选择范围,你的选择就多了。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学生和研究生都不交学费,政府还给大多数大学生助学金补贴,研究生更是每月有工资。所以,那时候,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在经济上虽然也有距离,但差别不是特别大,尤其不像现在那么大。而现在,不仅助学金补贴很少,还要交学费,因此,对于贫困学生,助学贷款、校园贷等等就变得很重要,否则,不管他们学成之后未来收入前景有多好,今天就没办法上学或最大化地发展自己。其实,即使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应该给他们多种学生贷款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由此建立独立人生、维护独立人格。

  现在的校园贷问题很多,需要通过大数据加速发展个人征信系统,让年青人尽快得到信用服务,而不是禁止。校园贷业务已经这么大、发展这么快,这本身就证明了我们这里谈到的借贷逻辑是正确的,年青人有真实需求,单靠禁止不能解决问题。同时,要把助学贷款、教育贷款的范围与金额都扩大。目前的贷款条件太苛刻,金额太小并且只停留在学费资助层面。应通过鼓励竞争、放松条件、扩大范围、提高金额,让年青人真正能把多年后的收入转移到今天,以此改变他们的发展前景、最大化他们一辈子的幸福。

  目前国内消费金融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产品同质化太多。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支付机构、以零售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的最大供给主体,截至2016年末,它们占据了93%的消费金融市场份额,包括网贷公司在内的其它消费金融企业应当大力鼓励发展,为年青人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下面是今天的三个要点。

  第一,传统社会里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产品不丰富,人们只好一方面最大化存钱,另一方面贬低甚至打击借钱花的行为,所以就有了传统观念中历来排斥借钱花。

  第二,大学生和其他年青人借钱花不是坏事,只要不过分就行。原因在于,对一般人而言,年青时是一辈子中收入最少但最需要花钱的时候,到年长时收入达到最高而花钱的需要又偏偏最低;这种收入和开支之间的年龄错配,不仅降低个人一辈子的总体幸福,而且抑制每个人的事业发展潜力。金融市场应该帮助年青人解决这种错配矛盾。

  第三,年青人贷款,包括校园贷,是普惠金融的一种具体表现,不仅对一般家庭出身的年青人重要,对富裕家庭的年青人也重要。不能因为违约问题难以解决、监管充满挑战而抑制年青人贷款,更不能禁止,而应该通过改革体制环境、发展个人征信系统,来减少借贷欺诈与违约,降低借贷利率。

个人简介
现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每日关注 更多
陈志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