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六世的“政治斋戒”

赵峰 原创 | 2017-09-22 07:40 | 收藏 | 投票

 爱德华六世的“政治斋戒”

 

2017-9-8

都铎王朝(1485-1603)的君主们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不同程度实行了重商主义的政策。爱德华六世(1547-1553年在位)在位时间不长,他实施的“政治斋戒”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定影响。

宗教中的各种“斋戒”,无外乎是禁欲和节食,或者是为了苦修,或者是为了慈善或救济。各种宗教或教派或有不同的习俗或禁忌,但目的大多如此。这样的斋戒习俗或者禁忌,姑且叫做“宗教斋戒”吧。斋戒总是宗教的意义吧,“宗教斋戒”的说法岂不画蛇添足?其实不然,还有直接于非宗教目的的斋戒,比如爱德华六世实施的“政治斋戒”。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本来就有四斋节或者四旬节的。据《新约》的说法,耶稣正式传道之前,曾经在沙漠守斋祈祷40昼夜,为了纪念耶稣的伟业,后来教会规定复活节前40天斋戒,要求节食,尤其禁吃肉类。“除病弱之外,都应绝对禁止食四足动物的肉。”家禽或家畜都不能吃,但可以吃鱼。

爱德华六世的父亲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期间,因为婚姻的问题与罗马教廷闹翻,于是掀起了英国的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安立甘宗,自立为教主,同时废除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和禁忌,其中就包括四旬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虽说有感情冲动的因素,也是时代形势使然。不过,废除四斋节似乎失于草率。

四旬斋虽是宗教的禁忌却有着阶级或者政治的意义。禁止吃肉而可以吃鱼,有助于促进渔业的发展,促进远洋捕捞和运输。在渔业尤其是远洋渔业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国家的海军就得到加强,海洋霸权就有望实现。欧洲人后来通过海军称霸世界,不能不说有四旬斋的某些贡献。

亨利八世废除四旬斋以及整个的宗教改革,纯粹出于政治的目的,或者是报复,或者是挑衅。其实亨利八世的英国国教,很难说具有新教的意义。他废除了天主教的形式主义,实行的是他自己的另一套形式主义。这与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旨是不一样的。其实亨利八世在闹离婚之前还迫害过新教的,那时候他迫害新教的爪牙就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摩尔。如果不是教皇阻挠他离婚,他也不会跟教皇闹翻,也不会搞什么宗教改革。

后来爱德华六世恢复四旬斋,也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或者经济的目的。1549年,爱德华六世颁布法令,恢复斋戒。除四旬节期间外,每周的周五和周六为斋戒期,节制吃肉可以吃鱼。再往后,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执政期间,要求全国严格执行斋戒法令,违者罚金三镑或监禁三个月,知情不报者罚金四十先令。1563年,伊丽莎白还颁布法令,规定每周三为吃鱼日。

一个政府为百姓规定什么时间吃什么和不吃什么,这是只有重商主义时代才会有的趣事。1651年的航海法令,规定进出口只能使用英国船只。1666年的安葬法,规定只能用国产的又贵又不舒服的毛织品做裹尸布而不能用又便宜又舒服又好看的进口棉布。这些法令虽说无理,却也有趣,还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英国政府实施的“政治斋戒”政策,大大促进了英国渔业的发展,刺激了英国航海业的突飞猛进,极大推动了英国海军实力的提高。伊丽莎白执政三十年后,原先弱小的英国海军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随之,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强国。至于航海法令对英国海军战力的提高及安葬法对英国纺织业的保护,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政治斋戒”只是重商主义时代宗教为政治服务的一种形式。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就基督教的发展而言,自313年米兰敕令之后,宗教就不再是单纯的信仰,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了。当然,不仅是政治在利用宗教,宗教也在利用政治借天国的旗号来实现世俗的利益,这是上帝和凯撒都乐意的事情。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