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之三)

 3.劳动生产力提高和信用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信用货币的发行数额。由于在前面关于经济发展过程增量信用货币发行决定因素的分析,没有考虑劳动生产率和信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因素。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假设现有的所有商品价格需求弹性不变,社会生产规模也保持相对不变,那么,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部门商品生产规模保持不变,那么,在不考虑其它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的条件下,其必将使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商品价值总量出现缩小,由此导致现有信用货币存量的多余[1],换而言之,在劳动生产力进步的条件下,如果下一期生产规模不发生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一致的扩张,那么,在下一期生产过程中,虽然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保持不变,但是下一期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则是缩小的。在实践中,如果生产规模不发生与劳动生产力提高相一致的扩张,那么,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那些部门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下,原有的信用货币供给将会出现剩余。由于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信用货币发行是一国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在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导致信用货币相对过剩的条件下,一国中央银行不会通过回收信用货币的方式,来使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保持相对一致,由此会导致一部分信用货币出现剩余。在现实的经济实践中,这部分多余的信用货币主要通过从事商品和资产价格投机或者进入虚拟经济领域的方式,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由此可见,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用货币增量发行的数额,由此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增长幅度要小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增长幅度。就此而言,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商品生产价格下跌的条件下,维持原有的信用货币发行规模,可以确保生产规模实现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水平相一致的扩张速度。理论上而言,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规模的扩张既可以表现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部门的扩张,也可以表现为在其他生产领域的扩张。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信用货币的供给公式可以表示为:假设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长为△L, 下一期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的增长率为g,基期信用货币供给量为M0,信用货币流通速度为v(这里假设信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相对不变),下一期信用货币供给数量为M1,上一期商品供给总量为Q,下一期商品供给数量为Q1上一期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P,劳动生产率扩张之后基期商品平均价格降幅为△p,理论上而言,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应该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水平,因此,这里△p实际上等于△L,那么根据上述假设条件,下一期信用货币供应量M1=Q*P(1+g-△L ) /V= = M0(1+g-△L),根据以上公式,当下一期经济增长率g=△L时,则有M1=M0,如果g<△L,则有M1<M0,反之,亦然。上述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在商品价格在自由竞争市场机制支配下可以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出现下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对于下一期信用货币的供给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减作用。
 在信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的条件下,信用货币发行量应该考虑信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的因素,因此,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条件下信用货币发行数量的公式,在考虑信用货币流通速度增加、经济增长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信用货币发行量可以根据以下假设条件,假设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长为△L,下一期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的增长率为g,基期信用货币供给量为M0,下一期信用货币流通速度增速为△v,基期信用货币流通速度为v,下一期信用货币供给数量为M1,上一期商品供给总量为Q,下一期商品供给数量为Q1上一期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P,劳动生产率扩张之后基期商品平均价格降幅为△p,理论上而言,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应该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水平,因此,这里△p实际上等于△L,那么根据上述假设条件,下一期信用货币供应量M1=Q*P(1+g-△L ) /V*(1-△v)= = M0(1+g-△L)*(1-△v),根据上述公式,在劳动生产率、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可变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与增量信用货币供给呈现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量信用货币供给呈正相关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与增量信用货币供给呈负相关关系。


[1]现有信用货币存量主要是指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前作为商品价值总量表现形式的信用货币数量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