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迟竹强 原创 | 2017-09-03 17:01 | 收藏 | 投票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毛子或北极熊),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约1万千米,南北最宽为4000千米。面积1707.55万平方千米(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7%),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大部分属于白种人。俄罗斯族11586万人,约占全国80%,俄语是官方语言。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根据网上资料,俄罗斯国民平均智商在97附近,这在欧洲并不算高,这样的智商水平,最终将决定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

  俄罗斯四分之三的土地在亚洲,但是其四分之三的人口与经济规模在欧洲部分,这导致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口分布越不均匀,对国家经济发展越有好处)。如果包括欧亚分界线附近的乌拉尔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人口数量可以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首都也在欧洲,并且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人口构成与文化方面与欧洲也很类似,我们一般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靠经济规划措施,促使欧洲人口向亚洲分散,这看起来可以使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一些,但是是不经济的。随着俄罗斯经济走向市场化,俄罗斯内部产生了人口分布通过市场实现的优化组合现象。结果是,俄罗斯人口稀少区域人口变得更加稀少,俄罗斯人口稠密区域人口变得更加稠密。俄罗斯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地区或远东地区的小城市或乡村的年轻人前往人口稠密的俄罗斯欧洲部分迁移,主要剩余一些老年人口,许多地区已经逐渐荒芜,几乎变成无人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内部,人口稀少地区的综合好处没有人口稠密地区的综合好处大。

  城市人口占全国的73%,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比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了许多。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生育率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化水平越高,可以产生的生育率就越低。1.41亿人(2008年的估计数据,世界第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千米(世界第209名)。按照中国的计划生育富裕理论,这是一个高度理想的人口稀少国家,是一个应该高度富裕的国家。

  俄罗斯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例正常,由于俄罗斯女性寿命明显比男性寿命长,这导致俄罗斯明显的女多男少,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比为0.88。女性寿命长是各国的普通情况,只是俄罗斯的情况有些过于明显。俄罗斯寒冷的气候以及曾经的社会制度带来的生活习惯,导致俄罗斯男性有酗酒习惯。寒冷气候条件下的酗酒,导致酗酒者死亡率较高,这是俄罗斯男性寿命明显比俄罗斯女性寿命短的原因。

  俄罗斯时间统一为莫斯科时间,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晚4小时,冬令时为5个小时。中国也曾经搞过夏令时,现在已经不搞了,原因是价值不大。俄罗斯平均纬度比中国平均纬度高(更靠北),夏季与其它季节的白天长度相差更大,使用夏令时可能收获会大一些。俄罗斯东西距离长,且总体纬度高,这导致实际跨越的经度大,地方时的差别大,但是俄罗斯依然只用一个时间。中国曾经也用两个时间,现在也改成一个时间,可能都是类似的目的或理由。

  俄罗斯联邦现由83个联邦主体组成: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圣彼得堡),1个自治州(犹太自治州),4个自治区。这个数量比美国的州的数量还要多,名称复杂,这是继承苏联时期的政区结构。俄罗斯正在想法改变这种复杂状态,比如,逐渐取消民族自治区域,统一成州或直辖市。俄罗斯内部的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区,都属于名义上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随着俄罗斯政治的逐渐改变,这些民族自治区域与俄罗斯其它州的实际运行方式已经没有什么差异了,已经等同了,只是名称有些另类,这些另类的名称是未来俄罗斯想法要改变的地方。

  俄罗斯犹太人大量移民以色列,现在俄罗斯还有50万犹太人。犹太人对俄罗斯产生了巨大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主要由犹太人领导,并且取得成功,这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事情。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罗斯人口命运的重大改变,也深远的影响了苏联周围国家的命运。现在看来,俄罗斯走向苏联时代,又回归到现在的俄罗斯,应该属于明显的乱折腾。差异只是俄罗斯土地面积减少了,一些民族独立建国了,周围国家的命运改变了。

  科技落后的古代俄罗斯,没有意识到日历的修正问题,这导致现在俄罗斯东正教的圣诞节是阳历1月7日。

  为了榨油,大面积种植向日葵,寒冷的俄罗斯太需要阳光了,向日葵给予俄罗斯人一定的共鸣,成为俄罗斯国花。

  2005年俄罗斯人类发展指数0.802,世界第67名,排名比中国高。人类发展指数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也显示现在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水平是比中国高的。无论是人均汇率GDP还是购买力GDP,现在的俄罗斯都比现在的中国高一些,俄罗斯社会发展水平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俄罗斯教育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俄罗斯普通教育机构随着俄罗斯学龄儿童数量的下降,也逐渐减少一些,这是俄罗斯人口萎缩的一个具体体现。俄罗斯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教育,在苏联时期也是如此,这是值得中国国民羡慕的地方,我们过去的几十年以及现在,我们政府重视教育程度确实没有苏联政府高,更没有现在的俄罗斯政府高。


  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还是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最发达的工业区。人口约850万(2002年12月),有著名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莫斯科有四个民用机场,看来我们的北京在添一个机场也是必然的。平均气温:1月-9.3℃,7月18.2℃。最低气温不算低,类似于北京地区,最高气温不高,相对中国夏季要凉爽许多,空调在莫斯科应该流行不起来。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城市,也是俄罗斯经济最活跃的地方,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之一,其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快。莫斯科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主要依赖于效率的提高,也依赖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在全国人口数量持续萎缩的这段时间内,莫斯科人口数量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莫斯科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特别是人口稀少地区的移民。

  莫斯科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莫斯科基础设施暂时没有跟上需求的增长,产生交通堵塞问题。莫斯科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也导致莫斯科房子价格迅速增长,成为俄罗斯房价最贵的地区,其房子价格不逊色于中国特大城市的房子价格,虽然莫斯科政府并不搞土地垄断政策。

  莫斯科纬度较高,比中国最北边的漠河的纬度还要高一些,这导致俄罗斯房子的间距比较宽,不然就得不到阳光了,在高纬度地区,人们又特别在意阳光。纬度因素导致莫斯科房子不能象中国城市房子那样稠密,这导致莫斯科房子占地多,导致莫斯科土地缺乏,最终导致房子价格昂贵。莫斯科庭院式(类别墅或亚别墅)的住宅模式明显比中国的公寓式的住宅楼房户均占用的土地多,这也带来莫斯科的土地供应紧张,这是莫斯科房子价格较高的重要原因。

  莫斯科的高价房子以及俄罗斯最容易交通堵塞的城市生活,也阻止不了俄罗斯人口迁移莫斯科的热情,这主要是莫斯科人口数量多,带来了较大的人口规模效益或人口密度效益,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口受益不小,才促使莫斯科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走向民主的俄罗斯的莫斯科,可不是靠政策吸引人口的,这里相对俄罗斯的其它地方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没有象北京这样的高考分数低的政策优势。莫斯科的吸引力,完全来源于莫斯科的魅力,其魅力就是莫斯科的庞大人口规模,以及俄罗斯人口最稠密的地域现状。人口稠密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较多的就业机会,也便于谈婚论嫁。

  在俄罗斯东部乡村地区,由于人口太稀少,与人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特别是可以接触的适龄异性少,导致年轻人交往异性朋友很困难,带来了大龄未婚青年,降低了俄罗斯的生育率。这个因素也是驱赶乡村年轻人口迁入城市的重要斥力。

  俄罗斯经济还在发展中,俄罗斯城市也在发展中,俄罗斯人口分布在继续变化中,莫斯科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各种效益,产生的各种好处,会继续吸引俄罗斯人口的到来,莫斯科还会继续膨胀。莫斯科在增加几百万人口是不成问题的,最终莫斯科人口数量能达到1000多万,可以占据俄罗斯人口数量的10%附近,这会进一步提高莫斯科在俄罗斯城市的首位度。上亿人口的国家,是容易产生千万人口大城市的,莫斯科将成为俄罗斯第一个或唯一的一个千万人口大城市。同理,俄罗斯其它的大城市也将进一步长大,俄罗斯的小城市或城镇或乡村,将进一步萎缩,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城镇或乡村人口萎缩会更严重。

  俄罗斯人口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集中,会导致人口稀少的俄罗斯居民,居住在价格高昂的房子中。可见,居民的平均房子价格与国家总体的人口密度没有多少关系,主要与人口的分布状况关系密切,不同的人口分布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平均房子价格,人口越集中于大城市,平均房子价格就越高。
 俄罗斯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欧洲最大的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亚欧分界线)、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北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这是俄罗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气候类型之一)。俄罗斯中部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

  俄罗斯平原面积广大,但是气候恶劣,这导致俄罗斯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土地比例并不多,俄罗斯大部分地方不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由于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就是只有小比利的土地适宜人类生活,面积也是很大的,足够一亿多俄罗斯人生活使用。

  不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不适宜农业耕种的地方。适宜农耕的地区,气候一般比较好,也适宜人类生活。俄罗斯地形情况很好,高原山地不算多,由于总体气候寒冷,特别寒冷的地区特别多,特别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地方特别多,这就是俄罗斯人口稀少的原因。

  俄罗斯恶劣的气候,导致俄罗斯适宜生活或农耕的地区不多,导致俄罗斯客观上不能养活特别多的人口数量,这是俄罗斯人口数量不是特别多的潜在原因。俄罗斯虽然人口稀少,但是由于国土庞大,这导致俄罗斯人口数量众多,位于世界前十名。较多的人口数量也是俄罗斯继续维持大国地位的根本条件,也是俄罗斯能继承苏联衣钵的原因。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由于集体农场的公有制因素,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导致粮食单产不高,苏联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粮食。现在俄罗斯土地产权已经回归农民,完成了私有化,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导致农民劳动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导致俄罗斯粮食自给有余。

  由于俄罗斯气候的恶劣,就是在土地私有化的条件下,以及在俄罗斯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条件下,俄罗斯粮食产量依然不是特别的高,导致俄罗斯依然没有成为世界一流的粮食出口大国。凭我们的感觉,凭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我们有理由认为俄罗斯粮食生产潜力很大,应该可以成为粮食出口大国,暂时看,这样的感觉是不正确的。由于气候因素,俄罗斯都是一年一熟的耕地,并且夏季气温不高,这导致粮食单产不高。俄罗斯暖和的时间短,这导致许多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不合算,或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只能种植生长期较短的某些经济作物,这也会影响俄罗斯的粮食产量。

  俄罗斯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与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是一致的。俄罗斯欧洲部分气候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农耕,适宜人类生活,是俄罗斯的精华部分,不过,与西欧相比,气候条件还是要差一些。俄罗斯现在只有1.4亿多人,俄罗斯的耕地资源难以养活更多人口,估计养活3亿同生活水平的人口就是很困难的事情。

  俄罗斯广袤的国土,虽然由于气候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不是特别多,导致农业生产潜力不是特别大。但是气候因素并不影响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可以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俄罗斯广袤的国土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俄罗斯的一大优势。俄罗斯第一大的国土面积导致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产资源分布国,人口的相对稀少,导致俄罗斯成为世界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可以自给的国家。其它国家自然资源都是不能自给的,就是美国也不例外。自然资源不能自给,并不代表没有过剩的某类自然资源。既有稀缺的自然资源品种,又有过剩的自然资源品种,这并不矛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属于这个类型。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这基本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占俄罗斯的面积比例相适应(俄罗斯75%的土地在亚洲部分)。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

  石油与天然气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俄罗斯现在每年向中国出口上千万吨的石油,是中国陆路进口石油的主要通道,进口俄罗斯石油对中国实现石油进口渠道的多样化有一定的帮助。

  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前列。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铁矿石价格如果昂贵,已经属于暴利资源,为什么俄罗斯现在不大规模开采自己的铁矿,是开采难度高,还是铁矿石含铁量低,价值不大?还是其它因素。俄罗斯如果大规模开采铁矿,出口中国还是比较方便的,有利于增加铁矿的供应商,遏制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淡水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巴西应该是第一了,淡水资源适度拥有就可以了,过多没有什么价值。淡水资源不是水力资源,中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水力资源是多多益善。

  俄罗斯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按照中国计划生育的富裕理论,俄罗斯理所应当的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事实不是这样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俄罗斯都不是世界一流富裕的国家(富裕是指人均富裕水平)。

  俄罗斯单位面积土地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并不算高,俄罗斯自然资源多的原因是俄罗斯国土面积大,俄罗斯具有世界最大的面积,这导致俄罗斯具有世界最多的自然资源,最全面的自然资源分布。由于俄罗斯人口稀少,这导致俄罗斯人均自然资源较多。由于俄罗斯国土庞大带来的资源分布全面,也导致俄罗斯人均资源比较全面,导致俄罗斯成为世界几乎的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可以自给的国家。人口稀少的小国,虽然人均自然资源比较多,但是人均自然资源是不可能自给的。只有人口稀少的人口数量大国,也就是面积大国,才可以基本保障自然资源的自给。单位面积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是石油出口国家以及南非这样的矿产资源大国。 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西伯利亚分布着广阔的针叶林,但是西伯利亚人口高度稀少,导致道路稀少,绝大部分森林无法被开发,这些森林只能成为永久的原始森林。西伯利亚森林远离人口稠密区,就是有道路,远距离的运输成本也是很高昂的,这导致西伯利亚木材缺乏竞争力,现在的木材价格,不足以促使俄罗斯具有开发西伯利亚森林的动力,这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好现象。

  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居,进口俄罗斯的木材应该谨慎,破坏俄罗斯森林的环境危害,会影响到中国,破坏俄罗斯的森林与破坏中国森林的影响对中国来说差不多。蒙古与西伯利亚地区的植被对当地的气候有重要影响,当地的气候会对东亚产生巨大影响,东亚地区的冬季风起源于蒙古与西伯利亚。中国应该禁止进口黑龙江流域的俄罗斯森林木材,禁止进口西伯利亚的木材,禁止进口蒙古的木材。进口边境地带的木材是在挖我们自己的墙角,中国应该进口美国的木材,加拿大的木材,澳大利亚的木材,如果这些国家出口木材的话。这些国家确实在出口木材资源,比如出口纸浆(纸浆是造纸的原材料)。我国可以适当的进口纸浆,可以减少国内的森林破坏。

  森林覆盖率主要取决于气候,处于高纬度地带的国家与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的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这并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其逻辑是适宜树木生长的人口稀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适宜树木生长的人口稠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当然,那些不适宜树木生长的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也低。适宜针叶林生长的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恶劣,导致人口稀少,森林覆盖率自然比较大。适宜热带森林生长的赤道低纬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也不适宜人类生活,成为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自然也比较大。

曾经的国有产权模式或计划经济模式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人均富裕程度不算高,属于一般富裕水平。苏联人口规模比俄罗斯大一倍,这是苏联经济规模排名比现在俄罗斯经济规模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苏联搞的是国有产权模式或计划经济模式,效果总体不好,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现在苏联解体后建立的15个国家,以及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其它国家(朝鲜与古巴暂时还没有转变),相继抛弃计划经济模式,主动走向或被迫走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国有产权模式或计划经济模式,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饥荒的产生。土地产权国有化导致农民劳动积极性锐减,加上地主阶层的被打倒或被消灭,共同导致粮食明显减产,以及粮食调拨计划的不完善,严重缺乏粮食的地区却通过计划经济模式的粮食调拨政策,调出大量粮食,加剧了部分地区粮食的缺乏程度,促使部分地区产生严重饥荒,导致苏联境内饥荒地区上千万人口饿死。苏联计划经济的学习者,也产生了类似的事情,比如中国也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产生的原因与苏联饥荒的产生是类似的。大家前仆后继的走向同样的悲剧,根源就是苏联体制导致的必然的自我丑恶现象掩盖,苏联的丑恶没有被揭露出来或被苏联成功掩盖,这导致大家难以吸取教训,导致类似悲剧重复发生。

  国有产权模式或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家,解决计划经济与土地产权国有政策产生的饥荒的办法主要有,其一,饿死大量人口,减少了食物需求规模,饥荒程度自然就会降低一些。其二,开垦新的耕地,复制更多的类似的农场。苏联大规模这样做了,中国也这样做了。其三,改善或完善计划经济的农产品调拨制度,避免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过度调拨的现象。其四,想法增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中国主要是通过降低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增强人们的劳动效果,提高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以及给予农民一点自留地,可以极大提高农民在自己自留地的劳动积极性,农民在自留地的劳动是业余时间搞的,也是农村搞的最好的庄稼。自留地的效果是增加了农民整体的有效劳动付出量,农民在干非自留地的农活的时候,是容易偷懒的。不偷懒也是不行的,非自留地的农活要求的劳动时间太长,要求的劳动强度太大,大家体力受不了,如果大家按照要求,大部分农民会疲劳而死,大家只能被迫偷懒。苏联的计划经济能取得一些成就的原因

  虽然计划经济是最劣质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为什么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却能导致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呢?主要的客观原因有,苏联工农业基础比较好,苏联继承的沙俄帝国虽然是比较落后的欧洲大国,但是,在整个世界,沙俄的工农业还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比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先进。

  苏联面积广大,这导致自然资源丰富,这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带来良好的物质基础。计划经济是内向型经济,不适合对外商品贸易。面积庞大的苏联,为苏联提供了全面的自然资源需求供应。充足的国内资源,可以使苏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外贸易,使苏联对国际贸易的需求程度大大降低,可以基本使苏联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内经济体系。如果苏联只有现在的朝鲜那么大的面积,苏联不能实现资源的自给,必须靠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供给,这会导致计划经济发展特别困难。

  苏联广阔的土地隐藏的自然资源,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而且还带来许多过剩的自然资源,导致苏联可以大量出口这些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换取必要的外汇,购买必需的某些商品。计划经济难以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但是可以生产出石油、煤炭等没有多少质量差别的自然资源,大量出口这些东西,就可以换取外国的工业产品。

  苏联建立前的俄罗斯,耕地资源丰富,粮食产量自给有余,可以大量出口粮食。计划经济的苏联,耕地资源同样丰富,粮食产量降低许多,甚至需要进口粮食。这就是计划经济与非计划经济的典型对比效果。如果苏联没有那么多的耕地,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苏联会更加缺乏粮食。可见,拥有面积广大的耕地,促使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农业,表现不是特别差。这也可以看到资源对计划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如果搞计划经济,日本拥有的自然资源,满足不了日本人口的需求,其计划经济的效果相对苏联会很差。

  计划经济会使大部分国家养活的人口数量降低许多,因为计划经济需要人口数量与国内的自然资源相适应,而市场经济就不需要这样了。市场经济属于开放型经济,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国如果完全搞计划经济,当时中国的人口数量会显的太多,2亿人口以内,比较适合中国这么大的面积与相应的自然资源。但是,如果搞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可以方便与外国交换,也可以以商品(劳务)换资源,这可以促使国家养活更多的人口。市场经济程度越高,国家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中国的生育政策就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设想或考虑的,人口生育政策没有随着经济体系的变化而变化

  光有广阔的国土也不行,这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开发,而苏联恰巧具备这个条件。众多的人口可以让苏联政府大量的复制类似的工农业生产机构。只要有一个成熟的生产模式,就可以复制很多个类似的生产机构。大量的复制是苏联计划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苏联众多的人口与庞大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可以满足这样大量的复制行为。苏联的国土面积相对苏联的人口规模,对于计划经济,配比的比较恰当,人口不算多,也不算少,基本恰倒好处。

  苏联建立前,俄罗斯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俄罗斯国民的天赋也可以,这为苏联提供了素质较高的国民,这对苏联的计划经济发展帮助很大。如果苏联的土地上,换成印度人或非洲人,苏联的计划经济效果就会差许多。苏联政府也比较重视教育,这对维持或提高苏联的国民素质帮助很大。

  苏联的最高领导阶层,整体素质比较高,懂得科学技术的价值,知道主动的窃取或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或全套的生产设备,帮助苏联提高生产水平。美国以及美国的犹太人对苏联的工业化很有帮助,全套的先进技术或设备通过犹太人引进到苏联。二战前的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技术或设备泄露还不是太在乎,在技术或设备领域封锁不严,或根本没有封锁,苏联抓住机遇,获得发展。

  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是表面的,实质是极大的剥削了苏联劳动人口的劳动成果,建立了一个虚假的经济繁荣体系。苏联的计划经济是生产型社会体系、浪费型社会体系,真正可以节余的生产能力并不多,这导致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高。实质是,这样的计划经济体系没有生产出更多的供应人们消费的东西,也就是整体的生产效率并不高,与同时期的先进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苏联后来表面逐渐越来越强大的原因是,苏联通过二战控制了更多的人口与土地,主要是东欧的人口与土地。这促使苏联集团表面更加强大。也促使苏联的贸易范围增大了许多,这有利于计划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类似,也是要求(市场)规模越大越好。二战以后的苏联,控制了更多人口与土地,特别是获得了德国的设备或科技或人才,如虎添翼,迅速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苏联时期经济总量处于世界第二,工业规模已经接近美国,但是这是表面的,水分很大。水分的主要体现是苏联货币被严重高估,苏联货币在黑市价格远低于苏联官方价格,苏联货币至少被高估一倍,甚至两倍也是有可能的。苏联没有市场价格的汇率,只是官方规定的汇率,误差可以很大。如果按照工业规模,中国现在的工业规模已经不低于美国了,甚至超过美国,但是实际的经济规模比美国还小许多,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产业比例的区别,以及工业含金量的差别所致。按照自由市场,同样的工业产品,中国产品与美国产品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产值比美国汽车产值还小许多。我举中国的例子,是让大家感觉一下,经济总量不能按照工业产量的大小来衡量,因为误差会比较大。人们根据苏联的工业产量接近于美国,就认为苏联经济快赶上美国,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苏联后来的衰落也是必然的,人口增长的停滞,为苏联的衰落奠定了基础。而僵化的社会体制,导致科技难以原创。依靠吸收德国的东西,虽然可以导致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或设备与美国相差不大,但是停滞的苏联科技与继续前进的美国科技,随着时间的积累,差距越来越大,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明显落后于美国也是必然的。

苏联的计划经济能取得一些成就的原因

  虽然计划经济是最劣质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为什么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却能导致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呢?主要的客观原因有,苏联工农业基础比较好,苏联继承的沙俄帝国虽然是比较落后的欧洲大国,但是,在整个世界,沙俄的工农业还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比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先进。

  苏联面积广大,这导致自然资源丰富,这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带来良好的物质基础。计划经济是内向型经济,不适合对外商品贸易。面积庞大的苏联,为苏联提供了全面的自然资源需求供应。充足的国内资源,可以使苏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外贸易,使苏联对国际贸易的需求程度大大降低,可以基本使苏联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内经济体系。如果苏联只有现在的朝鲜那么大的面积,苏联不能实现资源的自给,必须靠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供给,这会导致计划经济发展特别困难。

  苏联广阔的土地隐藏的自然资源,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而且还带来许多过剩的自然资源,导致苏联可以大量出口这些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换取必要的外汇,购买必需的某些商品。计划经济难以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但是可以生产出石油、煤炭等没有多少质量差别的自然资源,大量出口这些东西,就可以换取外国的工业产品。

  苏联建立前的俄罗斯,耕地资源丰富,粮食产量自给有余,可以大量出口粮食。计划经济的苏联,耕地资源同样丰富,粮食产量降低许多,甚至需要进口粮食。这就是计划经济与非计划经济的典型对比效果。如果苏联没有那么多的耕地,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苏联会更加缺乏粮食。可见,拥有面积广大的耕地,促使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农业,表现不是特别差。这也可以看到资源对计划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如果搞计划经济,日本拥有的自然资源,满足不了日本人口的需求,其计划经济的效果相对苏联会很差。

  计划经济会使大部分国家养活的人口数量降低许多,因为计划经济需要人口数量与国内的自然资源相适应,而市场经济就不需要这样了。市场经济属于开放型经济,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国如果完全搞计划经济,当时中国的人口数量会显的太多,2亿人口以内,比较适合中国这么大的面积与相应的自然资源。但是,如果搞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可以方便与外国交换,也可以以商品(劳务)换资源,这可以促使国家养活更多的人口。市场经济程度越高,国家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中国的生育政策就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设想或考虑的,人口生育政策没有随着经济体系的变化而变化

  光有广阔的国土也不行,这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开发,而苏联恰巧具备这个条件。众多的人口可以让苏联政府大量的复制类似的工农业生产机构。只要有一个成熟的生产模式,就可以复制很多个类似的生产机构。大量的复制是苏联计划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苏联众多的人口与庞大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可以满足这样大量的复制行为。苏联的国土面积相对苏联的人口规模,对于计划经济,配比的比较恰当,人口不算多,也不算少,基本恰倒好处。

  苏联建立前,俄罗斯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俄罗斯国民的天赋也可以,这为苏联提供了素质较高的国民,这对苏联的计划经济发展帮助很大。如果苏联的土地上,换成印度人或非洲人,苏联的计划经济效果就会差许多。苏联政府也比较重视教育,这对维持或提高苏联的国民素质帮助很大。

  苏联的最高领导阶层,整体素质比较高,懂得科学技术的价值,知道主动的窃取或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或全套的生产设备,帮助苏联提高生产水平。美国以及美国的犹太人对苏联的工业化很有帮助,全套的先进技术或设备通过犹太人引进到苏联。二战前的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技术或设备泄露还不是太在乎,在技术或设备领域封锁不严,或根本没有封锁,苏联抓住机遇,获得发展。

  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是表面的,实质是极大的剥削了苏联劳动人口的劳动成果,建立了一个虚假的经济繁荣体系。苏联的计划经济是生产型社会体系、浪费型社会体系,真正可以节余的生产能力并不多,这导致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高。实质是,这样的计划经济体系没有生产出更多的供应人们消费的东西,也就是整体的生产效率并不高,与同时期的先进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苏联后来表面逐渐越来越强大的原因是,苏联通过二战控制了更多的人口与土地,主要是东欧的人口与土地。这促使苏联集团表面更加强大。也促使苏联的贸易范围增大了许多,这有利于计划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类似,也是要求(市场)规模越大越好。二战以后的苏联,控制了更多人口与土地,特别是获得了德国的设备或科技或人才,如虎添翼,迅速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苏联时期经济总量处于世界第二,工业规模已经接近美国,但是这是表面的,水分很大。水分的主要体现是苏联货币被严重高估,苏联货币在黑市价格远低于苏联官方价格,苏联货币至少被高估一倍,甚至两倍也是有可能的。苏联没有市场价格的汇率,只是官方规定的汇率,误差可以很大。如果按照工业规模,中国现在的工业规模已经不低于美国了,甚至超过美国,但是实际的经济规模比美国还小许多,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产业比例的区别,以及工业含金量的差别所致。按照自由市场,同样的工业产品,中国产品与美国产品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产值比美国汽车产值还小许多。我举中国的例子,是让大家感觉一下,经济总量不能按照工业产量的大小来衡量,因为误差会比较大。人们根据苏联的工业产量接近于美国,就认为苏联经济快赶上美国,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苏联后来的衰落也是必然的,人口增长的停滞,为苏联的衰落奠定了基础。而僵化的社会体制,导致科技难以原创。依靠吸收德国的东西,虽然可以导致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或设备与美国相差不大,但是停滞的苏联科技与继续前进的美国科技,随着时间的积累,差距越来越大,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明显落后于美国也是必然的。 1980年代的苏联与同时期的美国相差还很远

  1980年代的苏联的工业生产总量比较接近美国了,此时的苏联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如果从经济上分析,此时的苏联与美国相差还很远。苏联工业生产总量与美国比较接近,这并不代表苏联的GDP与美国GDP比较接近,原因是苏联与美国的GDP构成差别比较大。

  美国是市场经济,国民高度自由,国民消费是多样化的,工业品的消费只是国民消费商品的一类。在美国国民的消费商品中,工业商品占的比重不到一半。现在的美国,工业商品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例就更低了。苏联是计划经济,国民的消费受到限制,国民创造的财富大部分用于再生产,这导致苏联GDP构成中,工业产值占的比重较大。

  假如美国工业产值与苏联工业产值一样多。但是,美国工业产值只占自己国家GDP的三分之一,而苏联工业产值却占自己国家GDP的三分之二。那么,美国GDP总额就是苏联的二倍。可见,当时的苏联与美国相比,在GDP总额上差别还是不小的。

  根据汇率计算,虽然苏联工业产值可以与美国工业产值一样多。苏联没有自由的外汇市场,苏联的是官方汇率,而苏联采取的是货币被严重高估的政策。苏联货币的真实价值应该与黑市汇率价格类似,略高于黑市汇率价格。如果按照黑市汇率价格,计算出来的苏联GDP相对美国就更低了。如果苏联货币被高估100%,那么苏联实际的GDP总额只是美国GDP总额的四分之一。

  这可以从苏联工业产品上看出来。苏联工业产品总量可以与美国相媲美,苏联工业产品的质量与美国产品相比会如何呢?相同的产品,市场价格相差较大。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苏联工业产品的总价格应该低于美国工业产品的总价格,既苏联工业产值没有美国工业产值高,虽然苏联与美国工业规模已经类似。如果按照许多工业产品的规模,现在的大陆,工业总规模不亚于美国。但是,大陆的工业产值要比美国小。

  1980年代的苏联与1980年代的美国相比,在经济总量上要逊色许多。苏联只是把自己有限的财富大量运用到军事上或外交上,才显得自己可以与美国比肩。而从战争潜力上看,苏联要逊色于美国。如果美国也把自己同比例的财富运用到军事上或外交上,那么美国可以敌得上两个苏联。苏联的科学技术水平比美国逊色许多。苏联只是军事类科学技术可以与美国相比,其它领域一般都逊色于美国。苏联军事类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原因是苏联在这方面投资巨大,军事科研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比美国大,并且继承了德国的大量技术。

  苏联解体以后,苏联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原来是那么差劲。我们常常误解成,苏联差劲的原因是苏联地区社会制度改变所致。其实,苏联地区社会制度的改变,只是把苏联本来的面貌显示了出来。

  美国在这20多年内,经济增长速度一般,经济总量基本翻番。苏联地区,既现在的俄罗斯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经济总量与现在的美国相比要差的远。估计现在的苏联地区,经济总量只是现在美国的10%左右。如果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0%,这意味着前苏联地区,现在人均GDP在5000美圆以上,这个估计可能比较符合实际。美国人均GDP现在是5万美圆以上。

  现在的前苏联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比1980年代的苏联高一些。我们假设现在的前苏联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1980年代的苏联一样多。美国人均GDP比1980年代人均GDP增加一倍(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已经扣除了货币贬值因素)。如果现在的前苏联地区经济总量只是现在美国的10%左右。根据这些假设,可以推断出,20年前苏联的GDP总额,既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总额是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附近。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假设,感觉1980年代的苏联的经济总量与1980年代的美国相比,确实逊色许多。

  1980年代的苏联与1980年代的美国人口总量类似。美国科学技术先进,社会制度先进,美国社会生产效率相对苏联比较高,美国国民创造的财富比苏联国民创造的财富多,也是自然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显示了苏联时代,苏联经济规模被夸大的事实。导致俄罗斯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由限制自由消费,到可以自由消费是重要原因。人们的消费行为走向市场化,国民基本接近按需求消费,不是按供应消费,必然会导致某些商品供不应求,这些商品价格必然会上涨。俄罗斯十几年前的通货膨胀现象,其实就是日用商品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主要是苏联时期原来的日用商品供应处于严重紧缺状态。随着商品市场的放开,日用商品供不应求是必然的,价格上涨也是必然的。俄罗斯其它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相对要慢一些。

  在商品市场没有放开时,由于商品消费还需要某些票证,这些票证在黑市上,也值一些钱。国民手中,拥有的货币,实际上大于真正需要的货币数量。这些货币其实不值那么多钱,被高估了。商品标注价格偏低的程度接近购买这些商品所需票证在黑市上的价格水平。商品价格控制放开以后,商品价格会上涨到原来的货币标价水平加上所需票证的黑市价格水平的新的物价水平。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模式是促进物价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把国有企业折合成一定价值,平均分配给国民。这个模式确实非常平等,非常好。但是,俄罗斯是一下子把国有企业的财富平均分配给国民。这导致国民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暴增,国民的平均消费愿望增加了许多,国民的平均消费水平会迅速提高,消费行为会突然增多,而社会商品供应能力与原来一样。市场消费能力增加了,商品供应能力没有变,这必然导致商品的供不应求,导致物价暴涨。

  每个家庭的消费能力,主要由日常收入与自己家庭拥有的财富总量决定。在家庭拥有的财富总量一定时,家庭的消费能力或消费愿望,与日常收入成正向关系。在家庭日常收入一定时,家庭的消费能力或消费愿望与家庭拥有的财富总量成正向关系。俄罗斯把国有企业折合成一定价值,平均分配给国民,导致家庭财富增加,家庭的消费愿望必然会增大,而社会商品的供应能力没有变化,物价上涨不可避免。

  通过对俄罗斯曾经的通货膨胀的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到,国民自我感觉财富的变化对国民消费动力的巨大影响。中国现在也有大量国有企业,这是中国常常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国国民自我感觉的财富太少,不足以让中国国民产生足够的消费动力,导致中国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产生内需不足现象。为了增加内需,中国必须进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的原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解体前的1990年。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人均产值不到一万美元,富裕程度一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暂时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人们的需求走向正常化。而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生产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没有价值。这些没有价值的生产行为会被淘汰,这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转化,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化,资源配置的转化。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失业率的提高,生产设施的闲置,各种的资本的闲置或贬值。产业转移需要时间,在这段产业转移的时期内,就是经济衰退时期。

  计划经济被迅速取消,但是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条件还不完善,或者说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苏联的解体,计划经济的退役,只是打破了一个计划经济的旧世界,而市场经济的新世界还没有建立,这是一个暂时的无序状态,这导致市场经济价值暂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出现经济的混乱或衰退也是正常的。

  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其实就是休克疗法缺点的显示,休克疗法必然伴随着经济的暂时衰退。但是休克疗法可以迅速打破计划经济的旧世界,避免计划经济的各种残留成为经济改革的阻力,避免计划经济残留成为新的影响经济改革的利益集团。休克疗法属于一步到位的经济改革,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属于另一种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与缓慢渐进式经济改革,属于经济改革模式的两个极端。渐进式经济改革可以避免经济的暂时衰退,但是却可以产生阻碍经济继续改革的利益集团。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