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究竟在哪里?

秦朔 原创 | 2018-12-03 14:4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8年快过去了。这是百感交集的不容易的一年。

  2019年快要来了。它会温暖如春,还是会延续艰难?

  历经一年的调研和思考,我觉得,今后很难再有一个季节,对所有人都是春天。只以规模论英雄、外延式粗放扩张、杠杆化套利、流动性泛滥、为了超前消费而过度信贷,这些“中国式增长”并不会马上消失,但已在明显收缩。水落石出,谁都明白,靠越来越高的投资率(实质是负债率)来驱动增长,越来越不现实。对传统增长模式来说,冬天确实来了,而且会一直是冬天。

  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潜力依然在。当然,潜力要释放,并不容易。约束和禁锢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很多部署总是浅尝辄止。不过,对上亿的中国市场主体来说,抱怨并不是宿命。我们现在所需的,是不抱那些不切实际的或投机主义的幻想,做好准备,在未来更长时间内承受结构性调整的阵痛,承受不确定的迷茫,同时冷静地看到中国真正的机会所在,通过扎扎实实的价值创新和效率提高,建立新的信心,如此我们才能踏上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这一年,凝重远大于轻松

  2018年,对习惯了数量增长哲学的中国来说,真的很难。

  这一年,中国车市可能自1990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说,之前认为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年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现在认为修订为3000万辆更加合理。

  这一年,中国楼市在诸多政策调整和前期透支因素共同作用下,疲态终显。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10月,10个被监测的典型城市(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金华、苏州、无锡、厦门)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一级市场土地流拍,二级市场促销打折,知名房企或紧急收缩,或海外高息发债,都在为活下去做准备。

  这一年,中国股市总市值被“失落二十年”的日本超过,一度甚至低于6个苹果公司的市值。在不少交易日,A股超半数股票的换手率低于1%,部分个股长时间“成交休克”,分时行情图“心跳停止”。高比例质押比比皆是,大股东爆仓如影随形。由于销售净利率下降,A股上市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趋势在今年第三季度逆转,开始下降。当然,和P2P投资者相比,A股股民已属幸运。

  这一年,中国的消费增速创数年来新低。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10月同比增长8.6%。这是名义增长,如扣除价格因素,10月实际增长为5.6%。过去几年智能手机一直被视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今年1-10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5.3%。

  这一年,中国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收缩。10月份,社会融资增量(7288亿)创两年多来新低,非金融企业贷款(1503亿)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虽然有关部门通过调整统计样本,总能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正确地增长,但看不到有效需求,企业不会去投资。就像有分析师说的,“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牛就是不喝水”。

  ……

  全球形势也不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说,阴云正在浮现,考虑到全球贸易问题及新兴市场风险,2018、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均由3.9%下调至3.7%,2019年美国增长预期由2.7%下调至2.5%,中国由6.4%下调至6.2%。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2016年以来首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在美国,高盛预测,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以及减税的效果逐渐减弱,美国经济明年下半年将大幅放缓。三大股指在感恩节前将今年以来的涨幅全部吐出,五只代表性科技股(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的股价均从最高点下降了20%以上。在特朗普连续八次批评美联储加息和市场不断下跌的压力下,向来独立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首次表示,利率已接近中性水平,如此才缓解了投资者对加息的担忧,让美股在感恩节后的一个星期收复了部分失地。

  但是,发达经济体告别量化宽松、走向利率正常化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节奏。原油价格大幅下降,虚拟数字货币更是暴跌不已,比特币从去年12月最高点时接近2万美元跌到4000美元,深圳华强北的矿机价格和去年最火时相比不到一折。低评级公司的借款成本迅速高企。

  这一年,经济空气中的凝重远大于轻松。不少高净值人士大幅增加对保险的投入,特别是海外保险。守住现金被证明是最佳投资策略。我们当然可以说,资本市场的估值更合理了,不良资产处置和并购等机会出现了,中国很可能已经避免了一场全社会都被非理性的大泡泡所绑架的灾难。但大部分人不会对“远虑中的灾难”有感受力,而眼前的损失却一清二楚,痛苦难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只是空喊口号,不能用清楚的事实和清晰的逻辑指出春天的方向,那只会离春天越来越远。甚至明明在走向冬天,还以为是走向春天。

  基本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车市今年大概率是负增长,未来两三年也增不到哪里去。但对比一下可知,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已是2888万辆,而美国是1725万辆,日本是523万辆,德国是344万辆,中国比三国的总和还多296万辆。这样的高位,喘口气歇歇是不是很正常?

  看看智能手机。根据IDC数据,2017年全球出货量为14.62亿台,中国市场出货量为4.4亿台。中国一个市场占全球的30%。不少了!而且剩下那70%市场卖的手机,大部分也是中国造,不少还是中国品牌。

  看看房地产。2017年中国商品房卖了17亿平方米,其中住宅14.5亿平方米,两项指标今年1-10月分别增长了2.2%和2.8%。如此规模的总需求很难再膨胀。汇丰银行2017年发布过一项针对9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千禧一代(1981-1998年出生)的住房自有率已达70%,比其余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马来西亚、墨西哥、阿联酋、英国和美国)都高。美国千禧一代的住房自有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根据瑞银的报告,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户均住房保有量和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日本2008年的水平。瑞银预计2017-2030年中国城镇年均住宅需求约为14.1亿平方米,改善性需求会持续释放,只是刚需最紧迫的时段可能已经过去。我想,如果大部分开发商知道到2030年平均每年的住宅需求还有14亿平方米,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举上面这些例子,想说的是,在持续这么多年的高增长之后,需求慢下来是很自然的。如果再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棚改货币化等刺激手段,可以维持增长,但后遗症会越来越厉害。所以企业到了调整心态的时候了——从粗放到精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从规模为王到价值为本,从忽略投入产出比到追求投资回报率。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社会也不支持那种不顾社会成本的扩张了。要素价格上升了,环保要求上去了,年轻一代对工作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城市对大兴土木的约束越来越严了,再靠传统模式扩张,不仅无人喝彩,而且可能被群起而攻。

  前几天我在上海宝山区参加“长江口民企论坛”,碰到上市公司新通联的董事长曹文洁。她是做木箱、木托盘、纸箱的,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生意。她说1997年那场金融危机时,她的主要精力就是去讨债,天天都想着不干了,“这个烂到泥里的行业,我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她能把这样的生意做出新意,后来成为哈佛商学院案例,靠的是走新路子,向高处去。比如跟咨询公司一起建立木制品ISO9000标准,成为行业里第一家获得ISO9000认证的企业;比如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将对从中国出口的木制品实行贸易壁垒,凡出口到美国的木材一律要经过具有除害处理资质的单位的检验,于是她和动植物检疫检验局一起建立了新的标准,拿到了CN-001的熏蒸资质编号,一时间上海百分之七八十的出口商品所用的木托盘都在新通联做熏蒸处理。这是她的第一桶金。再后来做纸木结合、一站式服务等等,都是靠创新。

  曹文洁说,中国那么多传统企业,如果都能用一种创新的模式,那再烂、再低层次的行业也有灿烂的一天。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之一,在人们心目中,造房子和装修是极其传统的事,质量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可能也是变革的契机。半个月前,西湖大学与碧桂园成立了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院,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研究院将成为世界机器人技术新高地,大疆创新科技的董事长李泽湘已经决定在顺德“机器人谷”建立一个创业园区。我问了情况后,恍然大悟,因为无论是政府的施工要求、安全和质量要求,还是建筑工人越来越难找,都决定了未来必须让智能机器人在建筑业唱主角。中国有大市场,可以摊薄巨大的研发费用,所以很可能在机器人造房、机器人装修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在变化。大路货、同质化、价格战,这样的低质量增长难以为继。从现在起,“好”要放在“快”的前面,“质”要和“量”齐头并进。

  中国新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框架是供求分析。如果把供给分为有效的,和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把需求分为可持续的,和很难持续、不可持续的,则供求有以下四种类型:有效的供给与可持续的需求,有效的供给与不可持续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的策略就是“走出去”),低效的供给与可持续的需求(如国企相对垄断的市场),低效的供给与不可持续的需求(如P2P乱象)。

  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究竟在哪里?答案应该只有一种,就是让有效的供给与可持续的需求相结合。

  先来谈谈什么是可持续的需求。我的答案是,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一致的需求就是可持续的需求。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未来的一大需求是投资理财需求。的确如此。但为什么这一两年广大投资者备受打击呢?说穿了,是这种需求膨胀得过快,不少投资者不再“安分守己”,满脑子都是两位数的回报率,不注重配置,不关心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上了庞氏融资的套。

  整个国家的金融需求也膨胀得过快。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4%,超过了美(7.2%)、日(4.4%)、英(7.2%)等发达国家,金融业增速也明显高于GDP增速和工业增速。其实,很多需求都是同业空转的需求,和实体经济没什么关系。

  什么样的需求是真正有效的,可持续的?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给我的回答是,中国城镇化率仍然很低,未来10到20年城镇化率仍有20%以上的增长空间;“农民工市民化”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升公平;中国大城市有条件容纳更多人口,围绕大城市的城市群应该创造条件让人口在群内易于流动,这都是更高效的发展路径。另外,2017年中国旅游业已是5万多亿元的大市场,今年上半年国内游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比GDP增速快很多,这就是有效需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指出,中国体育产业2016年占GDP权重不到1%(全球为1.8%,美国约2.85%),这是高增长的需求,2014-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6%,接近同期GDP增速的4倍。预计到2025年,该产业的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体育产业具体包括:健身、培训;中高端项目如专业装备骑行、露营、攀岩、登山、皮划艇以及马术,马拉松运动;电子竞技游戏等新产业;中超、CBA等职业体育;群众性体育活动(近年多个广场舞APP获得融资),等等。

  中国的教育,是八九万亿规模的市场(含政府投入),大健康现在有六万亿的规模,信息消费和文化娱乐是五六万亿规模,还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基本公共设施条件均等化,以及环保改善,都是有效的、可持续的需求。

  上面说的基本都是服务。从消费者对商品和餐饮的要求看,品质化、个性化和创新是最重要的趋势。曾几何时,宝洁被视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走下坡路的案例,但在2018财年(2017年7月-2018年6月),宝洁在中国的7大品类有6个都赢得了增长。原因是转向高端化,产品升级,聚焦年轻一代。

  过去十几年,宝洁在中国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走量”,而从2016年变革至今,高端、超高端产品比例已超过50%,对整体增长的贡献更是达到90%。OLAY是典型的转型样本,“玉兰油”这一名字不再在广告中出现,代之以“OLAY”商标,定位朝向高端,比如引入来自日本的“臻粹”系列、美国的“菁醇青春”系列,以及在北美热销的“空气霜”系列。过去宝洁在中国新品少,上市慢,上一财年则推出了40多个全新产品,成功率高,速度很快,比如飘柔微米精华从0到上市用了9个月,潘婷新品“能量水”用了4个月,而之前推出新品的周期要两到三年,甚至更长。宝洁还大力发展电商渠道,电商已变成第一大渠道,也是成长最快的渠道。

  新的消费主力在创造新的需求。追求性价比的“去品牌化”消费和追求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再品牌化”同时发生。潮品牌速生速灭,但其生生不息的活力,让传统品牌,包括杰出品牌,一刻都不能放弃创新。

  中国新供给: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

  面对中国新需求,在供给端,最重要的趋势又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无论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是中国服务,我所见的优秀企业都在千方百计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精准营销,柔性生产,提升效率,在做大规模的同时,让成本曲线反而下降。堆人头和盲动主义行不通了。今天要靠数据大脑和人工智能。

  作为中国数字化进程的领头羊,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成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供应商,其作用甚至远胜于自然资源时代的石油和电力供应商。

  2019年将接棒马云的张勇,最近提出了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网上销售通路,而且深刻地推动了营销方式、消费者运营模式、供应链、商品设计企划和商品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一变革的基础是企业经营数据和消费者数据的全域打通。阿里经济体的多元化商业场景和数据资产,与云计算相结合,将通过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零售云、营销云、金融云、物流云等等,帮助企业客户完成数字化的转型。

  在张勇看来,今天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云化的设施。有了云,家庭、社区、办公场所、工厂、商业设施乃至城市都可以转型为有智慧的“终端”,云和端互动,将深刻改变传统的各端的命运。

  腾讯则提出了“用云量”的概念。它是使用服务器、存储产品、数据库、IDC带宽等IaaS服务项目;云安全、大数据与AI等PaaS服务项目;以及域名、金融云、中间件等SaaS服务项目的一个标准化后加权平均的总和指标,用来衡量数据这一“新能源”的投入和消耗。而且和电力不同,数据不会因为使用而被消耗、湮灭,反而会衍生出更多数据,产出更多价值。根据腾讯报告,2017年全国“用云量”年化增长133%,2018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139%。(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

  马化腾说,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云+人工智能”相当于过去的“电+计算机”。腾讯希望成为各行各业最好的“数字化助手”,让每一个产业都变身为智慧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前不久我到北京参加“京东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最让我惊奇的是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旗下的“京东农牧”竟然进军传统养殖业了。他们通过研发适合猪场环境使用的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将数字科技应用于巡检、环控、监控、饲喂等四大场景,不仅让饲养人员摆脱了简单的重复劳动,而且能实现饲喂量的精确控制,保证每头猪生长平衡。目前试点的效果是,帮助大中型养殖企业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节省饲料8-10%,缩短出栏时间5-8天。如果整个养殖业应用这一方案,每年至少可降低成本500亿元。

  这一年我写过多个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案例,比如平安融资租赁,同程艺龙,卖好车,万达的筑云和慧云系统,智慧法院的探索,等等。我深深体会到,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中国在供给侧的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让企业耳聪目明,而且也在深刻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家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信用与法治监管,等等。江小涓说,以前我们讲“人在干、天在看”,通过敬畏心来约束不法不端行为,有了大数据,就能实现“人在干、网在看,云在算”。

  我还意识到,由于数字化、智能化,中国服务业的效率并不会低于制造业。2017年底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现场只有1.8万个座位,但超过2000万人通过腾讯视频观看了直播。阿里巴巴“双十一”的24小时,激发出2135亿元的销售额。过去从来没有人认为理发是可以贸易的,但也许有一天,纽约的发型设计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给中国成百上千的顾客同时上课。全球服务业越来越“可贸易化”,软件、程序、增值服务、知识付费、设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演唱会直播、电竞直播,这都是可贸易的。完全可以想象,未来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同样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数字化、智能化的中国新供给,将全面改造并提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互联网进入中国,差不多有25年了。让中国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估计也需要二三十年。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就是春天的方向。

  从制造业来说,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工门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8年世界500强,中国有120家,其中一半在制造业。中国智造的前景无可限量。从服务业来说,中国服务业的GDP占比已超过制造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朝一日,中国的服务市场也会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将新供给和新需求匹配起来,就是春天的道路

  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供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需求,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新供给和新需求代替旧供给和那些不可持续的需求,让新的供求匹配起来,交互起来。这涉及到体制、文化、市场建设等许多问题。

  比如,在更加需要个性化和创新、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的商业环境中,靠银行去做风险识别非常困难,这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必须建立分散决策的敏捷体系而不是金字塔型的资源配置体系,必须加强信息的充分流动和开放平等的思想市场的建设。然而,在现实中,情况有时可能相反,比如银行对资金配置的主导权还在强化,资本市场上充满了行政意志,资源配置大量非市场化,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实际上得不到落实,思想的市场缺乏开放的活力。这些情况不改变,中国经济中就还是会有大量低效的供给和不可持续的需求。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支撑中国经济迈向下一个春天的最根本的源泉,就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奋斗者和创造者。他们自有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韧性不仅是坚韧,是意志品质的顽强坚毅(tenacity);也是柔韧,是善于预判外部变化、灵活应对的弹性(resilience),是适者生存、不仅不畏惧变化而且主动拥抱变化、创造变化的力量。对市场、民间、社会,也包括广大的公职人员,更多地信任,更多地激励,中国新需求和中国新供给的巨大活力与潜力自然会释放出来,奔涌开来。

  就此而言,可以说,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就在每个人心里。信心动,万事方成。

个人简介
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