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融探索需关注“五新”

杨涛 原创 | 2018-02-06 17:3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1月28日,梅花与牡丹文化创意基金会年会暨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CCF50)新年峰会在北京举办。峰会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主持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整理速记稿:

  谢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作为主持人,最后也总结一点自己在文化金融研究方面的感想和体会。今年的论坛,整个聚焦的主题就是文化金融,我们希望文化金融在发展当中,下一步需关注和过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自己总结可能有几个主题词,一个叫新文化,一个叫新产业,第三是新金融,第四是新技术,最后是新政策。

  第一个是新文化。讨论新文化,这是我们讨论文化金融的一个安身立命之本,因为不能离开你服务的对象,它能否健康发展,否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各位专家也深刻谈了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似乎也需要对新时代的文化有一点点深刻的思考。比如文化如何真正落地,如何真正地从神坛走下来,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或需要一些底线性的东西,一方面承认多元化,比如刚才谈到的大众文化的需求可能是基于不同角度的。我自己以前看过一个网上的新闻,有一位知名的网络写手叫唐家三少,曾经在瑞士花7万块钱买了一杯红酒,后来被网友说是假酒,据说这样的写手每年年收入都超过一亿,他走的可能不是精英文学路线,但却适合大众口味并且愿意付费。因此,大家首先承认文化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精英文化某种程度上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大众文化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布局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底线。前段时间大家讨论国内借鉴美国黑人的说唱文化,在里面如果蕴含了很多毒品等等一些不太和谐的元素,某种意义上也不一定体现了黑人说唱文化真正的精髓,并且在国内也无法长久。所以,金融服务的文化在新的情况下需要我们重新梳理一下,一方面坚持多元化,另一方面底线在哪里,这是文化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个是新产业,我们谈了新文化更多讨论的是需求和消费,从生产的角度来讲,整个产业如何架构,现在可能面临和过去不太一样的东西,我们讨论文化金融的时候,金融服务既可能是文化的消费,又可能是文化的生产。

  另外,在整个文化产业链架构中可能有大企业跟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前者的发展带来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后者则带来活力与就业。同时,可能过去我们把文化本身就定位为第三产业,但是第一产业跟第二产业里你同时也看到有很多,如农业里把旅游、消费、文化结合在一起。制造业里也有一些能深入到工厂内部,打造“工业旅游”和“工业文化消费”。这都使我们重新思考在产业架构方面是不是有一些新的东西。再比如,大数据时代,我们考虑文化的生产者有可能不仅仅是企业,而且过去的文化消费者作为每一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整个文化产业更深入的参与者,甚至是文化生产者。这里面原有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定价的模式就可能全面进行重构,这是我们新时期对于文化新产业的思考。

  第三个概念叫新金融。讨论跟文化相结合的金融,我觉得现在金融不断地在变革,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过去我们讨论文化金融首先讨论的是文化信贷,银行对文化企业的支持,现在我们讨论金融元素自身都在不断多元化,我们思考的是不是就不仅仅是过去这样一个简单的范畴。再比如在文化金融发展当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倾向,就是利用文化概念来做金融的炒作,有一些类金融的活动也不断涌现其中,比如邮币卡市场,这种纯粹基于浮于实体产业之上的文化金融创新可能是啤酒一些有价值的泡沫,但是泡沫过多了肯定会影响整个文化金融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讨论新金融时思考的。

  第四,新技术。刚才张老师也谈到,我特别赞同,我在金融科技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我们讨论新技术的时候,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互联技术、安全技术,大家会发现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产业的模式。今天讨论新产业新金融它是离不开新技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讨论增长的时候离不开技术,讨论生产函数的时候有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等一些要素,你突然会发现如果机器人在生产当中普遍地应用,它是算过去的劳动力还是算过去的资本?你又发现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它在衡量自己的生产函数的时候,它经常不再用过去生产要素的概念,他用能耗比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那不就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我们过去产业带来全新的影响和冲击。这是我们讨论新文化金融时不可避免的。

  最后一个叫新政策。无论是文化领域,还是金融领域,目前受到一个重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就是监管与政策的变化,这是全球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我们讨论新时期的文化金融发展,离不开对政策与监管趋势更深刻的一些把握。这个把握可能是来源于制度规则的合规性,也可能来源于道德的合规性,也可能来源于其他方面的互动约束,否则的话,一旦出现政策性的风险跟挑战,过去做的很多努力可能都白费了。这是我在思考的。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论坛在过去一年里,梅牡基金会加上文化金融50人论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在按照既定的目标不断推动在文化金融领域的研究、政策分析跟实业落地,希望2018年能够更好地为此努力,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跟“一带一路”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今天的议程基本上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莅临本次峰会,2018年论坛还会推出更多精彩的活动,希望下次我们再聚,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杨涛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