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即便爆发,中国的天也不会塌

郑永年 原创 | 2018-03-28 14:25 | 收藏 | 投票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 3月24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还是经济发展成果,还在讲比较优势,其实各个领域都有很多经验。”

  这次专访是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期间进行的。今年,郑永年教授还将出版一本专著,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郑永年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

  需要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21世纪》: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将会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在你看来,今年的纪念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郑永年:每隔十年中国都会纪念改革开放,但每十年的改革主题、改革思路、改革方式都不同。中共十九大已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主题很明确。另外,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机构改革也被纳入进来,这些跟以前是不同的。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是经济领域的成就,但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既有经济方面,也有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

  以前,机构改革主要是指国务院机构层面的机构改革,比如大部制改革,党的组织机构不在其中。但现在的改革强调党政联动,这非常重要。其实,多年前广东顺德那边曾经做过试验,探索党政联动、党政合署办公的改革,这都是有益的尝试。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制度建设很关键。我们不走西方的道路,西方的道路确实也走不通。西方本身出了问题,西方的制度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出了更大的问题。所以,中国现在的制度建设、现代化,区别于之前的现代化。我理解,是要吸收中国一些优良传统,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推动制度的现代化。

  《21世纪》: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你看来,中国有哪些好的经验?

  郑永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可惜没有好好总结。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还是经济发展成果,还在讲比较优势,其实各个领域都有很多经验,比如经济改革如何跟政治改革配合,如何跟社会改革的配合,开放是怎么走过来的,要实事求是地总结。

  毛泽东当年提出“论十大关系”,现在要重新审视这些关系的平衡问题。中国几千年都在思考这些关系,并不是空想出来的。在新时代下,老百姓的需求跟以前不同,会产生新的关系,这些重大关系需要重新理一理。

  重要的关系包括沿海跟内地、中央跟地方、各种所有制关系、改革与开放的关系等,目前有些重要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注意到这些失衡的问题。像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提出要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等。这些重要的关系大家并没有忘掉,把这些关系更好地制度化非常重要。

  你不向我开放,我也向你开放

  《21世纪》: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这对中国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郑永年:我觉得,中美间的贸易战是可控的。美国对中国600多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特别关税,600亿美元数额事小,但中国要预防贸易战转化成冷战,特朗普政府拉上盟友,这是冷战思维,我不认为美国的盟友会绝对倒向美国。

  中美之间一旦发生贸易战,美国自身会受伤。中国经济体是开放的,中美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美国同样会受到很大影响。

  我自己的观察,中美之间不是贸易战那么简单,而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决策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奥巴马以及以前的美国政府。特朗普政府现在是商人加军人的决策模式,决策很果断,区别于政治家“权衡”的决策模式。如果造成冷战的结果,对中国、美国的影响会很大,也会改变整个国际环境。

  当然即便发生贸易战,甚至冷战,中国的天也不会塌下来。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些不会阻断中国的崛起,但肯定会拖慢中国的崛起。

  大国崛起的过程,没有那么顺利。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现在正是考验。

  《21世纪》: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国际压力?

  郑永年:中国如果以牙还牙、公开对抗的话,两国间矛盾可能会升温。当前还是要冷静思考,要充分考虑到美国政府的决策模式——哪怕是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没有权衡的决策,当然他们有他们的理性,但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理性。

  中国近几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国内消费比重,今年还要开首届进口博览会,这都是比较聪明的应对方式。中国过度依赖美国市场也不好,中国企业还可以开发其他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国内的市场也还可以继续开放。

  中国应该学习早期的英国,即便美国的市场不向中国开放,中国的市场也要向美国的资本开放。特朗普政府是管不了美国的资本,美国资本是自主的。中国以更包容的态度,会发展得更快。如果中国正面迎击的话,反而会给对方以好处。

  《21世纪》:外界可能期待中国市场能更加开放,你怎么看?

  郑永年:这是速度的问题,中国一直在开放市场,美国说中国开放得不够,中国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这个节奏来。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不能因为外面有压力,就跟着外面走,这会出更大的乱子。即要有战略定力,不能外面有点压力就惊慌失措,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节奏来。

个人简介
浙江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季刊主编,1997年到2006年担任过香港《信报》的专栏作家,2004年开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1985年和1988,分别从北京大学获得…
每日关注 更多
郑永年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