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竞争的策略

王先琳 原创 | 2018-04-20 07:59 | 收藏 | 投票

 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竞争的策略

一,粤港澳大湾区给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在20173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47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印发了《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的工作要点为深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探索,推动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港澳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合作示范区,引领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动能转换。创新与港澳在资讯科技、专业服务、金融及金融后台服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方式,推进服务业执业资格互认,吸引专业人才落户。完善"智慧通关"体系,构建国际国内资源双向流动的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法院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并举、法制保障的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多元纠纷解决平台,优化法治环境。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就要出台,将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被视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受到国内外高度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纳入大湾区的9个城市经济总量接近纽约湾区,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实力丰厚,前景无限。一幅创新画卷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徐徐展开,要素加速流动、竞合有序、协同发展的共同市场正在不断形成。

,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机不可失

“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给中外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且机不可失!

具体地说,大湾区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投资新机遇值得关注:

一是要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机遇。大湾区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大批新型创新性企业,促进湾区经济新发展,其中最大的机遇就在于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聚焦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强化教育医疗人才、社会保障、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和就业生活的便利,建设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三是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大湾区目前有着较好的基础建设条件,但仍存在着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在于机场、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领域,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将给飞机租赁业带来新机遇;此外还有管廊管道、5G等网络技术设施、服务型码头建设等领域。

四是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

五是要抓住建设现代农业的机遇。

六是要抓住完善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合理布局、功能协调的机遇。

七是要抓住以市场机制突破行政壁垒带来的政策机遇。

八是抓住大湾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机遇。

九是抓住大湾区旅游业开发机遇。据统计2016年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个市共接待游客人次超过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大湾区的建立将给旅游业带来一波强红利!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里“宜游”的定位,三地就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合作进行了协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跨湾区交通改善,夯实旅游“硬连接”;减少通关障碍,提高申签速度,放宽港澳居民自驾车进入内地限制,降低旅游交通成本,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等,通畅旅游“软连接”。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国际级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无障碍旅游区以及世界级的品质旅游合作区。

总之,中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分别以其中一个城市为核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大湾区竟争,以谋求发展壮大。

三,决胜粤港澳大湾区靠文化创新

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是与众不同且有情怀的公司,每家伟大的公司,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使命和文化。公司的成功不是靠产品运营赚钱,而是将文化贯彻在整个公司日常运营当中。如果要打造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定要知道公司的使命和文化是什么。因为这样的一个使命是公司的灵魂,是有情怀和价值的! 一个好的文化和使命,不但可以让员工上班的时候可以自我激励,而且对衡量工作是有非常直接、细腻、客观、可评估的一个引导力量。

企业的品牌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是企业家信念、价值观的具体化,是企业家精神的人格化缩影,企业家独特的风格铸就独特的品牌文化。企业家具有风格迥异的经营、管理、创新能力,这些特色和风格造就了独特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不仅是品牌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的根基。因此,企业品牌的打造始终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创新的企业文化品牌战略,也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看似简单平凡的一些字眼,却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对内是约束员工做人做事的准则,对外则是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更高的层面显示了企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决心;使得企业员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更高尚的目标追求。这些企业文化的闪光点,正是企业品牌文化的独特之处,为企业品牌成长与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企业要决胜粤港澳大湾区,绝不能固步自封,要靠文化的不断创新,以体现企业品牌之路的动力和源泉。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城市群共同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融合与创新。

企业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是大力弘扬融合创新精神!即将弘扬融合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企业文化!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才能融入新时代,融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着力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企业。要加强和改进公司组织建设,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明确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组织发挥体制化、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作用,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切实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创新等服好务,坚定不移把企业做强做优做精。

要加强队伍建设,确保人才支撑。要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和把握干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大胆启用优秀的年轻干部,保持干部队伍活力。坚持“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及时调整干部。注重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全面推进和创新人才兴企的战略,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方创新的沃土,创新驱动将是主旋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经济全球化靠创新型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向、国内改革开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新形势相适应,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水准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环境。企业应当有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要求吸收借鉴知识产权通行规则,并积极创造世界性经验,与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引进投资和深化经济技术交流相适应,使基本的知识产权规则更加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并全面加大保护力度。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驱动发展关系着各项事业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形象。为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百分百胜任岗位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的方法,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进而推进现实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建立学习、创新型员工队伍被视作加速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即单位中的成员均应信守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视其为某个阶段或为达到某个简单目标而进行的短期工作。因此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因而,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企业必须建成学习型团队,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那种借口工作忙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的做法,那种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的现象,都是十分错误的,也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现实工作中把围绕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学习、创建学习型团队作为效能建设、创新建设的主要抓手,进一步推动企业建设高效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要对学习型团队的创建进行具体的规划,领导干部要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同时要创建相对稳定的学习机制和运行机制,为学习“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进性、团队学习的整体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建立有效载体,搭建好创新学习的平台。要以人为本,着眼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干部员工要通过创新学习载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带头引导和调动全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工作中要把技能和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作为提升总体素质的目标。

总之,要以弘扬融合创新精神文化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凸显企业内涵,提高员工素质,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竞争,为打造企业的百年品牌,实现“百年老店”的宏伟愿景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王先琳教授 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资深培训导师、策划师和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推广专家;著有《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品绩产生奇迹》等多部专著。

 

个人简介
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营销咨询网、全球品牌网、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先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