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形態下,大數據、互聯網+、+互聯網、區塊鏈、去中心化、分佈式記賬、機器建立誠信、數字經濟、眾籌、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種概念新詞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共享概念早已有之。傳統社會,朋友包括鄰里之間,互借東西甚至共用一條信息,都是一種形式的共享。但這種共享受制於空間、關係兩大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實物的共享要受制於空間的限制,只能僅限於個人所能觸達的空間之內。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雙方的信任關係才能達成。
共享經濟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共享的東西。以前我們使用一個東西要擁有,現在使用但不一定擁有,這是根本的區別。同時,共享經濟一定是一個依靠互聯網搭建起來的平臺,這個平臺能夠使供給和需求精准地匹配,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其核心解決的問題是按需分配,既合理的調配資源,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所以共享經濟是一種平臺經濟。
共享、分享並沒有嚴格的本質區別。都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閒置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複用與供需匹配。強調的是,利用別人暫時不用的、閒置的資源,“使用而不佔有”,通過平臺人人參與。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分享则更強調“不使用即浪費”的理念。
共享、分享經濟是技術與商業模式雙重創新的產物。
共享、分享享什麼?怎麼享?共享資源,分享利益。資源雖然是人類的,但卻不一定允許你享。至於分享利益,恐怕更是要等價交換,否則憑什麼讓你分享?
眾享來自於眾籌的啟發。眾籌的目的是什麼?組織閒散資源,發揮規模經濟、集約消費優勢!如果說眾享與共享、分享的區別,那就是“不但使用還要佔有,不想使用不必生產,已經產出就不能浪費,產消合一才是眾享。生產流通消費是規律,參與交換分配是邏輯,分配規則決定財富分佈曲線是結論,順應欲望掌控度是原則,以衡求和是宗旨”。眾享,大眾參與,大眾創造,大眾制定分配規則,大眾享受成果。創出一個新世界。
眾享改變世界,也許被很多人嘲笑為是空想、遐想、胡思亂想。沒有夢想,哪有宏圖?把夢想變成現實,實現夢想是我們的使命。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那就權當這是新經濟形態下的烏托邦,踐行實證來創新。
世上本沒有路,總得有人闖路。自立求生存,自強爭幸福。國際歌唱得好,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大眾參與,萬眾一心,共同打造眾享經濟聯合體。努力在我們,成功不必在我們。就用此文,分享我們的思想,共享我們的夢想,眾享我們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