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处于数字货币的探索阶段

郭涛 原创 | 2018-04-05 19:28 | 收藏 | 投票

​​      郭涛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是表示,目前,央行研发的数字货币探索了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也测试成功,数字货币也在该平台试运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郭涛认为,不过整体来看,我们还处于数字货币的探索阶段,如何能够把这些新的技术跟我们传统的金融体制结合起来,使得我们中国交易系统更加安全、快捷,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详细内容请访问《央行举行扎实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未来或实施动态监管》.中国产经新闻[N],2018年4月4日

郭涛就数字货币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央行扎实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未来或实施动态监管

       本报记者 张毅 实习生 王鹏屹报道

  近日,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逐渐退出流通市场,人们在怀念过往的同时,也对未来的数字货币更加充满期待。 
自比特币、莱特币火暴以来,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数字加密货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颠覆着人类对货币信用本质的认识和了解。尽管监管难题悬而未决,但是区块链技术及其在货币领域的应用正在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各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我国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开始组织了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还成立了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数字货币确实有技术发展上的必然性,但对于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风险,或许仍将作为未来金融监管的重点之一。 
央行正在研发DCEP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全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和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数字货币应运而生。 
数字货币,是以算法保证其币值,以去中心分布式区块链算法形成的电子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目前全世界发行的数字货币达到数千种。在业内看来,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未来数字货币的推出将大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带动社会效率提升和成本削减。也因此,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答记者问时透露,我国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开始组织了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最近的动作是,与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研发数字货币。 
央行正在研发的数字货币是DCEP(DC即数字货币,EP指电子支付)。周小川表示,电子支付本身也有数字货币的属性,数字货币不是让货币实现某种技术方案的应用,其本身是实现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时注意安全性、保护隐私,可以是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是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的技术。 
强调中心化特征 
回顾去年,比特币与各种币、区块链技术持续占据了一年的头条。比特币的暴涨和暴跌也在刺激人们的神经,很多人想跃跃欲试,又怕进场被割韭菜。那么,央行意欲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莱特币等有哪些不同呢? 
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称,为保持央行数字货币的属性,实现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目标,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双层投放体系应不同于各种代币的去中心化发行模式。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其债权债务关系并未随着货币形态而改变,因而仍必须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此外,为避免代理投放机构超发货币,需要有相应安排实现央行对数字货币投放的追踪和监管。 
换句话说,央行意欲研发的数字货币更强调中心化特点。巴比特网站数字货币专栏作家李健此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必然是在央行的控制下,从代码到发行形式,绝对是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而比特币等是去中心化的,谁都可以“挖矿”和买卖。 
中研普华研究员叶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 访时也介绍,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部分数字货币的发展上得到了应用,可操作性及成熟度有保障。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能是基于国内的货币流通市场所作的一种有效补充或前瞻试探,采用去中心化的特征确实有悖于 
央行中心化的监管体系。 
关注风险审慎推行 
 “目前,央行研发的数字货币探索了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也测试成功,数字货币也在该平台试运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互联网专家、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整体来看,我们还处于数字货币的探索阶段,如何能够把这些新的技术跟我们传统的金融体制结合起来,使得我们中国交易系统更加安全、快捷,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据记者了解,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数字货币的推行还存在一定风险,央行方面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这一点。比如:去年8月,为防范炒作虚拟数字货币带来的金融风险,央行等七部委曾联合叫停ICO(首次代币发行)。随后不久,央行方面又强调,不支持比特币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对此,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数字货币的一些技术方案其风险确实过大,可能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比如:数字货币具备的匿名和分布式支付特征,使它游离于监管之外,常常被用来洗钱、购买毒品等非法活动。 
周小川还强调,目前市场上一些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主要是因其专注于虚拟交易。虚拟资产的交易要慎重,目前来讲其不符合中国金融产品要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要强调金融服务于市场经济,防止变成过度的投机产品。 
“所以,对于我国要研发的数字货币来说,既要保证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同时也要保护消费者。”特别是对大国经济来讲,一定要避免那种实质性、难以弥补的损失,要慎重一些。在此过程中,要经过充分测试、局部测试,可靠了以后再推广。 
视推进情况动态监管 
其实,如今不仅是我国央行,其他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都在持续推进中。去年以来,一些国家政府表态,考虑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其中包括日本、新加坡、瑞典等。但是正如业内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还有很多风险点,所以监管也将会是数字货币研究中以及未来发行后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点上,央行已经有所表态。央行方面于近日介绍2018年的重点工作部署,其中提到,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对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包括对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潜在负面影响。要从严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人民币质量管控,开展大额现金管理,依法合规构建现金清分企业监管体系,在扎实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同时也要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切实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方面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与会代表讨论时还提出,未来政府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监管会是动态的,这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也取决于测试、评估的情况。技术发展会对原有的金融秩序带来改变,需要比较慎重地进行研究、论证以后再出台。目前数字货币的研发还处于探索阶段,无法立即给出一个有效的监管政策。 
不过,郭凡礼对记者补充:“或许可以借鉴欧美等国支付领域强监管的立法经验,抓紧研究制定电子支付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产业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监管职责分工,从而防范支付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 
叶奋还提醒,未来政府方面应该加强数字货币市场的标准定制,强化法律保护,完善监管体制;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标准,强化金融安全保障能力;与此同时,更要把控好数字货币的调控力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个人简介
郭涛,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 中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弄潮儿,担任数十家政府/协会顾问,为近百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咨询或整体解决方案,参与孵化和投资十余家互联网公司,电子邮件:1355617470@qq.com;微信公众号:guotimo…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