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决不是大水满灌

谭浩俊 原创 | 2018-07-20 09:3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财政部于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890亿元,同比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4441亿元,同比增长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非税收入12702亿元,同比下降10.8%。

  消息发布后,在对财政收入取得不错成绩,对经济提供良好财源表示高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发表了一些不同观点,认为“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在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要真正发挥逆周期宏观调控职能,如对小微企业、创新企业的减税政策要落到实处;在控制新增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同时,中央财政的赤字率要高于去年而不是低于去年;金融去杠杆面临资本不足的约束,必须以财政资金充实国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并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保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被削弱。等等。

  应当说,有些建议还是可取的,如对小微企业、创新企业的减税。有些建议则部门利益观念过浓,并不利于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职能,甚至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矛盾。如补充国有金融机构资本金。

  我们说,财政政策不同于一般政策,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止于“钱”,更在于“理”,亦即通过“钱”的使用,达到“理”的效果。而这里所说的“钱”,也不止于如何“支出”,也在于如何“收入”。在于把“支出”和“收入”两个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出”与“收入”的作用,让“支出”与“收入”之间能够完整地协调与共振,而不是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

  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也是相对于中性和消极财政政策而言,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是通过税收减免、税收政策引导等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入、财政扶持等发挥作用。到底采用何种形式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积极性”放到什么水平,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看财政能够提供的条件,而不是盲目积极、无序积极、激进积极。更何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达到需要财政政策无序、盲目和激进的地步。

  就目前在财政政策的运用而言,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补短板,而不是大水满灌。有些方面,由于没有把握好尺度,过度讲求政策的眼前效应、脚下效应,搞大水满灌,已经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产生不少的矛盾,以至于从政策到实践,都面临着如何弥补和挽救的巨大压力。所以,财政政策决不能再搞大水满灌,而要积极、理性、科学、有序,充分发挥好补短板作用。

  那么,财政政策需要补的短板有哪些呢?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短板。经济的短板,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这方面,必须要加大力度,把支持的范围和内容都扩大。因为,这些既是居民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基础,也是经济转型的基础。小微企业能够为居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发挥基础作用,创新企业能够为经济转型注入更多活力。所以,财政再紧,也要多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不仅要减免税,还要建立担保基金等,为这些企业克服融资困难服务,并加大创新的补贴力度。

  二是社会短板。主要是指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在这些方面,由于前些年过度强调“高大上”,强调城市外部环境,强调政绩。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反而被忽视和边缘化了,继而成为社会发展的短板。因此,必须通过财政来有效拉长这些短板。财政对社会短板的支持,除了直接投入之外,就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拉动社会资本参与,以减轻财政压力。

  三是生活短板。生活短板的重点是对居民生活直接影响的方面,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入学等,这一些,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问题比较突出。如住房问题,就必须更加突出房子的居住属性,而不能成为投资品,更不能成为炒作品。又如医疗保障问题,一部《我不是神医》能够引起如此强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医疗保障存在短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所以,生活短板必须拉长。

  至于有人提出给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等问题,一方面,从市场公平的角度来看,给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也是不合理的。其他所有制银行怎么看,又如何公平竞争?另一方面,银行出现资本金不足的现象,是如何造成的?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僵尸企业等,都是谁贷的款?怎么贷的款。总不能银行闯祸,纳税人买单吧?显然,这种建议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从总体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理性、客观、科学,不能盲目、无序、冲动,尤其不能激进。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要毫不犹豫,不能承担的事务,财政也要决不动摇,真正把财政资金使用好,把财政政策运用好。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