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建设-泉水文化论坛:呈现文化元素

万赢信 原创 | 2018-07-24 12:48 | 收藏 | 投票

 

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建设-泉水文化论坛:呈现文化元素

健康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采编 万权报道: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工业设计、旅游、商贸会展、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搞好传统文化品牌的创新提升,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品牌。

章丘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将“文旅名城”建设确定为今后五年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作为“文旅名城”建设的发韧之作,章丘区委区政府对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的未来愿景十分明确:立足传承章丘文化、展示城市形象、促进旅游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以泉河街坊镇相连为规划理念,打造以游览观泉、品味文化、享受夜间生活为主题的步行区

同时,以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商业社区、旅游项目等为布局,打造以百脉泉、眼明泉、绣江河为主线的舟行区;保留传统村落,搞好绿化美化,打造具有现代城市生活、展现田园风光的骑行区。通过步行、舟行、骑行三大圈层的规划建设,实现交通上人舟流转、建筑上村舍俨然、产业上农商辉映、生态上稻荷飘香、文化上古今交融。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植入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文化元素如何植入则显得更为关键。

  

 

一、文化资源亟需有效整合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积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脉和魂魄。章丘历为山东巨邑,9000年前即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曾经流传的一副对联,精准诠释了章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锦屏柏翠,绣江水长,百脉寒泉润泽十里稻荷飘香;漱玉词工,《宝剑》传奇,龙山文化孕育百世贤哲流芳。

文化之“根”:千年古县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孕育了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到东周文化约4600年的城市文明;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洛庄汉王陵、危山彩绘兵马俑的惊世发掘,使章丘先后四次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曹操曾在济南任相,故有“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之说。文化灿烂缘于明山秀水的滋养。泉水是章丘的魅力之源,东麻湾、西麻湾两大泉群竞展风韵,百脉泉、墨泉、梅花泉、眼明泉尽显风流,素有“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之盛誉。

文化之“干”: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章丘历代英贤辈出,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邹衍立阴阳五行之学说;一代皇帝王莽力推17年之新政;唐代名相房玄龄辅唐太宗创贞观之盛世;“一代词宗”李清照领词坛婉约之旗帜;元“七聘堂主”张养浩显散曲大家之神韵;明“嘉靖八才子”李开先尽戏曲泰斗之风流;及至清末民初,商业巨擘孟洛川则树东方儒商之典范。文因人杰而盛,无论世事变迁,还是沧海桑田,作为章丘文化发展的“主干”,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独领风骚的贤哲名流,无一不是章丘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文化之“枝”:那些与章丘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历代名士,就像老舍之于济南,他们虽有别于本土的文化骄傲,但在章丘发展史上,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文化印记。

文化之“叶”:根深则枝繁,枝繁必叶茂。在章丘的角角落落,既有源远流长的龙山文化传承,也有根植于民间的五音戏、老梆腔等艺术奇葩,包容开放的孟氏儒商文化、匠心独运的民间技艺,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这些打着浓厚地域特色烙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都有一串串耐人寻味的故事,对章丘同样弥足珍贵。

经初步梳理,传统技艺主要包括:龙山黑陶制作;章丘铁匠生产技艺及生活习俗;黄家烤肉制作;孟氏寨子布制作;章丘石匠雕刻;百脉泉酿酒技艺;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栽培;龙山豆腐制作;范氏铜响乐器制作等。传统戏剧曲艺主要包括:五音戏、章丘梆子等。传统舞蹈最有特色的当属章丘芯子,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其表演类型分为扛芯子、转芯子,至今流传不衰,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是章丘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植入重在彰显特色

虽然章丘文化底蕴深厚,但跳出章丘看章丘,与先进地区相比,如今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乏善可陈,我们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已经落后的现实。

其一,资源分散。一方面,家底厚实显而易见。这些年,各级各部门整理出版的各类本土文化书籍不在少数,对于传统文化的梳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散布在各地的文化资源,仅仅留在纸上、躲在书里显然远远不够,要使文化资源一步步变成文化资产,如何做好深度融合的文章,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其二,定位模糊。根脉所系,魂魄所依。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精神需求,往大处说,文化滋养着一个地方的成长。这根不是高楼大厦的增多,这魂也不是经济体量的增长。一个地方,最终让人记住的不过是她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记。一直以来,我们顶着“千年古县”的文化光环,说归说,做归做,难有清晰明确的文化发展定位,思可接千载,行却有无中。某种意义上,文化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一种门面,沦作了一份标签。

其三,缺少卖点。优势发挥到位,潜力才能挖掘到位。以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泉水为例。这些年来,雨水丰沛时节也不乏游人如织,可细想一下,除了赚点赏泉观泉的门票,剩下的不过是无须花钱的大把赞誉了。现在看来,不论是文经结合,还是文旅融合,能否创造卖点,有效规避文化与产业“两张皮”的弊端,需要全区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其四,人才匮乏。讲好章丘故事,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支撑,再好的文化,离开品牌创意很难形成生产力。文化品牌不仅要接地气,还须能够引领风气之先。当年歌曲《幸福泉》的量身定制,直到现在依然传唱不衰。由此而言,也许形式的借鉴复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精彩呈现。多年来,受人才等因素制约,在文化产品的供给上,无论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把握,我们还处在“一桌饭菜多年吃,一个药方常年用”的自娱层面。自弹自唱,自说自话,老生常谈的多,与时俱进的少,没有拿手的招牌菜,何以满足当下的多元市场需求?

其五,投入不足。从长远看,文化将是赚钱的产业;但就目前而言,文化又是花钱的事业。由于历史欠帐,市场化运作路径不宽,加之各级重视程度有别,往往文化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纵使有再多的想法,最终只是寄托愿景的美好蓝图,无从实施的空中楼阁。

三、文化打造务求用心激活

文化独一无二的属性,决定了她的不可复制,这也是文化的魅力所在。细细梳理章丘的文化脉络,其中龙山文化、清照文化、泉水文化、儒商文化,这四张名片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即使放眼世界考量,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样举足轻重。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怎么建?

区委书记刘天东勾勒了这样一副愿景:不争第一做唯一。以打造慢生活区为重点,原汁原味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吸引职场人士忙里偷闲,来此寻觅田园牧歌的梦幻。在不虚此行的旅程中,既可体验“把日子过成诗”的惬意,又能品享“把生活谱成歌”的浪漫,进而实现与济南泉水景观差异发展

定位要精准。我是谁?我为谁?我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东西是什么?我又能给外地提供些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有谋事干事的前提。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洁平说,当前造城热、全域旅游热在全国方兴未艾,同质化竞争日益显现。如何从造城中走出来,独辟蹊径找到自我,凸显自己的个性,这是发展定位的关键。作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泉水为脉,文化为魂”是其规划建设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目标市场的定位,规划之前就要有个清晰的思路引领,以未来客户的消费需求,拓展适度超前的运营思维,并借助有品质的特色打造,全力做到消费群体的心里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泉文化小镇”,最终建设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规划要精到。标志区规划建设的整体风貌,决定着她的品位和气质。南北有异,东西有别,步行区、舟行区、骑行区规划涉及的内容,要紧扣泉水产业链条拉长和文化元素激活这一主线,泉街巷坊应做到师出有名,有机相连,既要留足城市空白,又要旅居相间,在动静结合中,体现泉水与文化共享,观赏与体验并重,再现昔日泉边人家“清泉院中流”的自然生态。

对这幅未来的“清明上河图”,区委区政府这样描绘:以低矮建筑、传统建筑布局为主,依河而建,临河而居,小桥流水处,错落有致;曲径通幽中,浑然天成。在产业布局上,摒弃二产,以观赏、体验、旅游等为主,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以餐饮、住宿、购物、酒吧、创意、体验等为主,发展三产服务业。白天揽田园风光,夜间享民俗美景,量身订制,全力拓展全天候、高品位、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空间。在生态恢复上,合理布局曾经作为皇氏贡品的明水香稻、白莲藕等兼具观光功能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域;加快赭山退二进三进程,还原湿地,显山露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复原“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稻荷飘香美景。

建设要精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蓝图变为现实,一靠规划高端大气,二靠建设精雕细琢。有创意的策划吸收渗透到可行的规划好办,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建设很难。在这方面,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的规划建设,举的是全区之力,从施工标准到细节处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有打造传世精品的气魄和能力。每一项工程,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每一个环节,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变通和折扣。

运营要精心。既应给游客一个来的借口,更要给游客一个留的理由。专家建言,要顺应从“吃住行游购娱”到“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的变化,审时度势,紧扣需求创造市场。历史文化展现要匠心独运,以挖掘清照文化、讲好章丘故事为引领,除古建保留修复等静态文化内容展示,更多的应在参与体验上动心思,下功夫。通过整合上上下下的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抓好文化创意,重点策划打造一些能够让文化“活起来”的精品力作。民俗民艺展示要以五音戏演出、陶艺体验、铁匠技艺等为重点,力求原汁原味的呈现。业态布局不求“大而全”,但做“专而精”,让懂艺术的人做经营,让做经营的人懂艺术,不断擦亮清照故里观泉品泉、赏泉听泉、戏泉亲泉品牌,全方位凸显自身的市场卖点。

“泉心泉意,就在这里等你”。在不久的将来,在清照故里的角角落落,徜徉漫步之余,那份浓浓的文化味,悠悠的民俗情,美美的章丘宴,静静的听泉夜,定会令每一位过客留连忘返。这是我们的梦想,更是我们的期许。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舍我其谁”的文化自信,有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建设,必将以其独有的芳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章丘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兴林)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