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文化强市之我见

范跃东 原创 | 2018-08-23 15:46 | 收藏 | 投票

邵阳市文化强市之我见

邵阳市统计局  邓联日

201882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湖南日报“晨风”就《进一步做强做优广电和出版湘军》连发三篇评论: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让精品力作闪亮湖南的文化星空、湖湘文化发展必须推陈出新。本人学习以后,很受启发,依据818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201812号文件要求,就此对我市文化实力和文化产业进行结构性研究,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为打造宜居邵阳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体制改革滞后、融资渠道单一、开发利用欠缺、创新能力较弱,一直是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影响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制改革滞后。一是行政部门的分割,多头管理,造成文化单位小而散、量多质次、布局既分散又重复,投资不足与重复投资的问题并存,资金分散与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并存;文化市场缺乏甚至没有引导,行业发展混乱;一些部门重视短期效益,放弃长期规划,不深入调查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复杂困难问题束之高阁、避退三舍。二是事业型的管理模式使不少文化企事业单位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感,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用政府的资金来生产,忽视成本核算,缺乏效益观念,缺乏市场和产业意识,现行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市民文化素养的差距。市民文化素养的水平,直接外现城市的文化品位。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创国卫”的成功,邵阳市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少数市民仍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市民的文化观念的包容性和开放度不够,从而影响邵阳作为“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的示范性形象。

    2、融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2016年邵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只占全省的3.75%;总量只有长沙的8.7%,居全省第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6%,居全省第5位,比全省低1.44个百分点。2017年邵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只占全省的3.7 %;总量只有长沙的8.8%,居全省第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 %,居全省第7位,比全省低1.53个百分点。目前邵阳市大多数文化单位属国有性质,投融资体制仍未突破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政策框架,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资金的来源主要靠政府投入和财政优惠政策,在调动民营资本和引进外资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发展资金短缺是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难题。

    3、开发利用欠缺。邵阳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城市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如“君子文化”缺乏总结和升华,城市人文精神缺乏提炼和宣传;城市的文化资源开发不够,如花鼓戏、祁剧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展示。同时,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如崀山虽已为5A级景区,但其影响力却不及周边同为5A级的景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套不齐;反映时代精神和城市风貌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利用不足。

    4、创新能力较弱。文化产品却仍只停留在传统原始制作上,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传统文化资源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包装,既获得新的生命,也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邵阳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等,虽然有不少从业者,但是原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就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提高,同时也要培养和引进一些高起点、高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充实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新兴文化产业,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告业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

    二、文化强市建议

    1、规范服务标准。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内容的标准,加大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且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叫好与叫座、有意义与有意思、有营养与有营收,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市场经营中。

    2、打造邵阳品牌。邵阳文化资源本身的巫傩文化和湖湘文化相结合的特色非常鲜明,为我市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开辟了巨大的空间。邵阳文化产业要突出特色必须以品牌为导向参与竞争,扩大影响力。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南山风景区等已经闻名遐迩,但与其本身的价值比较,规模小,效益低。这需要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联姻,以资金为纽带,与旅游胜地嫁接起来,围绕知名品牌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传媒、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唱响知名品牌。原创是厚土、经典即高峰,邵阳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有培植经典的沃土、有创造佳作的底气。

    3、改善投资环境。一则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近年来,楚雄大剧院、大众电影院、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或正在稳步推进,使得我市文化设施薄弱的状况有了大幅改善。二则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兴办影视制作、动漫、放映、演艺、娱乐、印刷、发行、会展等文化企业,出台包括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三则需要改善融资服务环境,探索并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办法,培育流转市场,突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基础制度障碍;加快组建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文化企业产品流通、资产处置和投融资的多层次渠道。

    4、拉长产业链条。高新技术的介入,有效的延伸和拉长了产业链条,使文化产品产生无限的升值空间。充分关注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技术基础,是积极发展邵阳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手段。

    5、构筑人才高地。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计划;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效促进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自我成长;充分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优势,有计划地培养文化产业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广度和力度。

    6、完善防范机制。完善文化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文化企业的贷款门槛,建立文化企业信贷部门,拓展文化企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政府风险分担机制,包括:风险补偿机制、风险担保机制、税收机制;构建风险监控体系,包括:法律风险、质权处置风险、价值风险等监控。

 

 

范跃东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湖南大学毕业,经济学士。2005统计师,2017高级统计师。1992副科,1998正科,2003社会科长,2018能源科长,2021四级调研员。工作30多年,有20多年是年度优秀岗位,三年立功。《统计原理》等课程教学,…
每日关注 更多
范跃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