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主要影响情绪 中国需要做好三件事

魏杰 原创 | 2018-09-19 16:31 | 收藏 | 投票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需要三年时间 

  目前大家对整个经济走势的预期非常不好。最近我一直在调研,无论是实体经济、金融业、民营经济、国企都反应状况挺难。

  为什么产生这些问题?

  大致因为今年的这四件事(防范金融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中美贸易摩擦,四件事各自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叠加效应,导致大家对整个经济的判断不太乐观。 

  第一件,即年初所展开的防融风险

  这次防范金融风险提出去杠杆、治理金融秩序、抑制资产泡沫、控制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力度这四条对策。

  总体来看,实际上这四条对策都会导致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资金链比较紧张。

  去杠杆导致流动性低、偏紧、资金短缺,尤其对于高负债高增长的企业来说压力很大,结果倒了不少企业。

  治理金融秩序方面,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陆续发生状况,不仅平台出事,投资人资金回不来,而且被投资的项目也运营不下去。所以,防范金融风险使得资金链、流动性都受到影响,长期以来高负债、高增长的企业运转就艰难,所以出现了一些企业停产或倒闭。

  第二件,今年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新旧动力的转变,实际是结构调整。因为原来支持我们增长的一些产业,已经不可能继续支持增长,如一些传统制造业过去对支持中国增长力度贡献很大,但是现在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价格起不来,成本不断提高,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一些企业倒闭、停产。

  房地产过去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近期出现土地流拍的案例越来越多、银行挂账网上拍卖的房子越来越多,这两个现象暗示房地产继续支持经济增长也不可能。

  原来判断未来有三个产业会对中国经济上升支持带来贡献:一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个是现代制造业,包括大飞机、高铁装备、核电装备、船舶制造等等;第三个是服务业。

  但目前来看,除了服务业贡献还可以之外,战略新兴产业实际上对经济的支持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这样就导致原来的主力动能没有力量支持,而新动能没有完全释放力量,致使整个经济显得比较低迷。

  第三件,我们最近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防治被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过去实际上环保是为发展让路,今年开始推动生态文明,做了重大调整,那就是发展要为环境让路。因为环境问题,关闭了不少企业,不少企业停产,而且力度很大。其实很简单,最终的结果你到底要什么?要发展就让它们干,要环保就得关,没什么太多的讨论。过去污染比较大的企业,必须逐渐关闭,短期内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

  第四件,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我们虽然已经有预期,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还是比较差。实际上,中美贸易问题对我们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十年前打的话,我们就地趴下。为什么?因为2007年,国家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型,我们对出口依赖度是66%,接近70%。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调整过来了。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终于认识到一个问题,那便是中国这么大经济体量的国家不能完全靠出口来拉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战略调整,从过去的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

  经过10年调整,我们对出口依赖度已从2007年66%降低到10%左右。去年我们GDP82万亿,出口贡献8万亿左右,这8万亿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美国市场。所以,贸易摩擦升级的话,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为0.2-0.5的百分点。最大影响就是0.5的百分点,我们实际上还承受得起。

  但是只要美国一提增加关税,股市就一定大跌。我们上市公司里边出口美国的企业并不多。为什么会大跌?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太大,股市容易受情绪影响,这就导致人们对中美贸易问题有点紧张。美国近期要公布另外2000亿美元,特朗普还说后面可能还有2650亿美元。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紧张,觉得贸易摩擦没完没了。

  当然,出口依赖度比较高的地区影响相对比较大。我在浙江去了个地级市,他们告诉我对他们影响2个百分点, 500个亿美元影响2个百分点,再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的话,可能影响比较大。但总体上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大,出口比例比较高的地方也都在组织力量来消化。

  这四件事就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导致人们对经济有点悲观。但实际上这四件事中国经济一定会遇到,因为我们进入了调整期。

  2008年之后,美国进行了接近7年的调整。中国高速增长多年后,这次调整最起码要3年才能调整过来,目前这个状况有其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衰退,我们只是进入了调整期。

  调整过程中决策层一定会做这三件事:一是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既定政策;二是加快改革;三是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首先,决策层可能会按照情况不断调整。国家会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第二,会加速改革,也必须改革。比如减税减费,最近大家看到,相关政策已经在逐渐付诸实施。

  第三,可能会加大我们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我们国家制造业没有服务业调整快,因为存在技术制约,那么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必然趋势。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目前出现困难,不是经济本身出现根本性问题,也不是所谓经济衰退,实际是进入了调整。我也建议大家,在调整期不要期望太高。任何国家都一样,经济不是永远向上,一定是有周期的。但是大家没必要太紧张。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是上升期中间的调整,就是三年左右时间。建议大家这三年时间也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和想法。

  贸易摩擦升级后局面可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谈一下中美贸易摩擦,这个事件好像对大家影响挺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单纯贸易问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的全面调整。

  现在来看,美国已经对600亿美元的商品征税了,按美国的讲法,接下来2000亿很快就会出来。

  贸易摩擦继续升级怎么办?

  大家很担心,而且你们知道就贸易问题而论,我们基本没有子弹,因为美国对我们的出口只有1300亿美金,我们已经进行了600亿美元的回击,只剩下700亿。这700亿里面有一些领域是不能“打”的。比如手机触摸屏玻璃板。像湖南的一个企业,生产量非常大,我到这个企业调研,他们告诉我原材料来自美国,我们自己不会生产这个原材料。类似这种产品我们就不能加关税。

  就贸易摩擦问题本身来讲,中国没有子弹,我们没法反制2000亿。因为美国对我们出口就1300亿,而我们已经“打”了600亿。

  下一步怎么进行?

  我判断中国一定会走向另外的战略。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不会向前一段时间你来160亿,我来160亿,因为我们的子弹不多。

  中国怎么样走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估计中国一定会做三件事(全方位开放,加速“一带一路”战略,控制好外汇)。

  措施一:全方位开放

  我最近研究发现,中国首先成为市场大国才能进一步发展。我们研究过英国和美国,只要你要成为世界老大,一定是贸易赤字。英国当老大贸易赤字延续了十几年,中国要发展成世界第一的话,也应该开放市场,首先要成为市场大国,所以全方位开放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这是第一条。就是你在那里讲反全球化,我这里全方位开放。

  怎么全方位开放呢?准备开放以下三大市场:

  第一:开放物质产品市场

  我们最近为开放物质产品市场释放了四个信号。1)降低市场准入条件,我们最近大幅度降低了国外产品进入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2)降低关税,从汽车关税到日用品关税,日用品1000多种产品,关税下降55%;3)海南岛成为自贸岛,整个岛取消关税;4)在上海成立永久性的进口贸易博览会,差不多11月份的时候正式运作。

  这四个信号告诉世界:中国将全方位开放物质产品市场,物质产品市场开放后会带来两个作用:一是刺激国内消费。有这么好的产品进入中国,而且关税很低,产品很便宜。所以我想对喜欢奢侈品的同志说可以再忍一段时间,估计11月份底以后更便宜,好产品又很便宜,一定会引起国内消费增长;二是提高供给水平。好产品进入中国后,也会促进我们提高供给水平,最终给中国经济带来动力。

  第二:开放服务业市场

  全面开放服务市场包括金融、教育、医疗等等全方面开放。

  我们正式提出了金融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的控股比例可以达到51%。今年博鳌论坛的时候,菲律宾总统说发现中国很缺乏幼教,菲律宾有12万英语水平极好的老师,问我们要不要?因为服务业开放人要进入,所以国家相关部门以最快速度组建了新的移民局,应对服务业开放。

  第三:开放投资市场

  最近国务院修改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负面清单,所谓负面清单就是“什么是不准做的”。这次修改负面清单,从60多项压缩到40多项,为什么?就是要大力向外国开放市场,吸引大量投资进入中国。

  措施二: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我们应对贸易摩擦的第二个政策,就是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既然美国不要我们产品,也不要我们投资,我们要找寻新的出口目的地、新的投资目的地。 

  “一带一路”涉及到三大洲(亚洲、欧洲、非洲)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不包括北美和大西洋。假使推进这个战略的话,我们可以抵消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的影响。

  最近中央召开“一带一路”五周年座谈会,国家领导人亲自到会发表了一个很长的讲话,实际上就表明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我们要寻找新出口目的地,寻找新的投资场所。

  从国家层面讲,要推动一个战略,必须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必须跟上。我们成立亚投行就是要构建为“一带一路”服务的金融体系。因为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需要金融服务。当然,亚投行仅仅是其中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基础设施建设

  产品要出去,资本要出去,基础设施好才行。基础设施如果不行的话,没法走向“一带一路”。所以中国加大“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建立供应链,维系供应链,这是核心。供应链维系和扩展的背后就是基础设施。加大“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件事:法律服务

  中国产品、投资、企业走出去,一定会遇到法律纠纷,要为他们进行法律服务,所以最近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庭。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三件事情要一一做好才行。最终目的干什么?要让中国中小资本走向“一带一路”,让中小资本走向“一带一路”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去年7月份我去东欧几个国家调研,主要调研中小资本在“一带一路”的运转情况。发现活跃着大量浙江中小资本,如便利店、物流、餐饮旅游。

  今年8月份我去非洲调研“一带一路”,去了摩洛哥,我看摩洛哥的中小资本基本是福建资本居多。摩洛哥这个国家只有旅游业,农业是我们一点点带过去的,工业几乎没有。我发现我们把国内不用的车床搞过去,一启动生产产品就是钱,因为摩洛哥没有一点点工业,卖的小商品基本来自中国。

  大家不要小看非洲,2050年以后,世界发动机将是非洲,亚洲差不多2050年就饱和了,“一带一路”战略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小资本走向世界,削减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措施三:控制好外汇

  外汇不能出问题,一定得控制好外汇。外汇一旦出问题,等于整个货币体系出问题。

  这一次土耳其事件再次提醒中国,而土耳其出问题原因是十年来土耳其增长就靠房地产,国内工业没任何创新,技术上没任何突破,大量持有的外汇都是借的,一有危机,货币先出问题。

  控制外汇有两句话,一个是: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有人问我什么叫持续贬值?什么叫不持续贬值?有没有具体指标。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估计就是不能“破7”。没有人告诉我们不能持续贬值的目标值是多少,但各种信号释放出来好像就是不能“破7”。

  另外一个是: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什么叫不能持续减少?就是不能掉到3万亿美金以下。3万亿可能是个底线。

  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这是我们控制外汇的两句话,看来要坚定不移的控制。当然从这个结果看,可能外汇政策收紧是必然情况。

  中美贸易摩擦不简单是贸易问题,可能发展成为非贸易问题,对中国来讲,无论怎样都是控制好外汇才行。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如果中国这三件事做好的话,对中国影响不会太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是单纯贸易问题,中国的成长实际上也隐藏不住了,中美之间关系一定会出现调整,只是时间提前了。

  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我们头等大事

  避免金融风险战略出台的时候,有几项对策:去杠杆、治理金融乱象、控制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力度。

  对策一:去杠杆

  第一个对策就是去杠杆,因为杠杆率太高。

  按照最近我们公布的杠杆率,截至2017年底,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这个数字可能小了一点,小的是把一部分应该是政府的债务没有划进来,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区的负债都没有划到政府债务里面。其实这两种债务,应该是政府债务。所以实际上只是不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区负债的政府债务占GDP的36.2%。

  第二个就是企业负债是GDP总量的159%。这个数字太大了,没有这么多,为什么?它把一部分政府的负债放在这里,就刚才讲到的,这个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开发区的负债都放在企业里面来,实际上属于政府债务的。所以企业负债率没有这么高,企业负债率我估计130%左右。

  第三是个人负债55.8%。这个数据是对的。个人负债主要是房贷车贷,(占80%左右)。

  所以这样一来,我们整个社会负债是GDP总量250%,确实有点偏高。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所以去杠杆决策是对的。如果杠杆率继续上升的话(有人计算杠杆一旦到270%的时候,就会引爆金融危机),债务风险就可能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去杠杆的方向是对,但政策还是要调整。政治局7月31号会议有提到去杠杆的政策调整,有两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个调整:掌控好去杠杆力度

  这个力度必须掌握好。那就是说上半年是不是过猛,因为过猛的话,整个资金链就会出问题了,所以提出要控制好去杠杆的力度。

  有人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去杠杆力度?

  我按照目前各种信息分析来看,我的理解是我们去杠杆用三年时间,2018、2019、2020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不是一下子要降到国际标准,而是用三年时间慢慢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

  如果把杠杆从250%降低到200%话,差不多是40万亿左右。一年13万亿左右。每年去掉13万亿负债,这个状况整个社会承受力还可以。我觉得从整个运作情况来看,应该是没什么太大问题,可以实现这样。

  我估计后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之前,资金过度紧张情况可能会得以缓解。因为力度调整之后,马上就会反映出来。

  第二个调整:结构性去杠杆

  结构性去杠杆,而不是一刀切。结构性去杠杆的两个重点:国有企业、潜在地方债务。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企业去杠杆重点,要解决国有企业杠杆率太高问题。民营企业不是去杠杆重点。

  国有企业杆杠率太高分增量控制、存量控制两个问题。一个是控制好增量,国有企业负债的增量部分必须控制。9月13号又下了文件,关于国有企业负债率的若干意见,用这些办法,先把增量控制住,让负债不能在继续增加了。

  那国有企业存量怎么办呢?

  现在提出来国有企业负债的存量解决要与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那就是今年国有企业去杠杆两个重点:确定主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确定国有企业的主业,主业确定之后,非主业财产资产必须卖掉,卖的钱不能用于投资,要用于还债,用来解决存量。所以今年国有企业将出现一个现象,大面积要卖非主业资产,我估计今年可能12月份以后,整个有一波好资产可以买。

  另外一个国企改革的重点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民资国企的资本金就做大了,资本金做大负债就降低了。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1到6月份,国有企业的负债增量已经降低增速。现在要解决的是负债存量问题。

  「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

  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现在是去杠杆重点地方政府潜在债务形成主要两个路径:一个地方城投债务;另外一个就是PPP项目

  这两项现在全面控制住了。银行已经收紧对地方城投的贷款。为什么?因为地方城投到底是企业,还是政府,得弄清楚,地方城投实际上是政府控制的,它以企业形式出钱,基本靠贷款扶持。另外一个是PPP项目,财政部把1.8万亿投资额的PPP清理出去了。另外,干部提拔和调动的时候,要审计。审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负债率,负债率超过常规性的就不是提拔问题,而是问责问题,这方面确实很严厉。所以,地方潜在债务增量现在已经有所控制。

  地方债务存量怎么办?

  地方债务存量的钱怎么还?无外乎两条线,一个就是税收,一个卖地。用这两条线的的钱来还。税收这部分发达地区的看,还可以。我们算了一下,如果十年时间坚持还债,它的负债率可以降下来。欠发达地区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卖地,卖地现在不好卖,再加上卖地收入已经进预算了,进预算以后随便用它还债也不行。所以我觉得现在地方潜在债务存量部分怎么解决思路还不是太清楚,需要进一步探索。

  全面运作差不多三年左右时间,可能让国有企业与地方债务问题大致达到预期目标。

  对策二:治理金融乱象

  因为担心金融乱象会引爆风险,所以治理金融乱象,这是治理的重点,这次主要治理新技术所引起的乱象。

  这一次经营乱象的产生是新技术的代价,主要是两个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技术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本来当时批准成立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个信息中介。但后来它们都把自己变成信用中介,然而它们没有牌照不接受监管,结果出现了大量乱象,好多平台爆雷。另外一个是数字货币平台,货币是国家主权概念,数字平台自己发货币,一定是违法的。数字货币平台加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是不小的数字,我估计这个负面影响逐渐在明年上半年可以清除。

  对策三:控制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力度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实行稳健中性之后,从上半年状况来看,可能因为调整过程中间对流动性的影响,所以后半年还要控制好货币总闸门,但是要保住流动性充足。我估计货币政策不会放水,但是信用会进一步松动。

  宏观审慎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重要内容是防止市场的传染病,要在市场之间打隔断,因为如果一个市场出问题,只要不传染,就不会是金融风险,一传染就引发金融风险。

  这个“打隔断”的工作上半年已经在进行。比如房地产市场,今年上半年已经“打隔断”。因为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房价暴跌,如果传染给银行,传染金融机构,那将产生金融风险,如果不传染,就是你自己出事没问题。

  房地产市场打隔断的最主要做法就是对住房抵押制度和土地抵押制度做了调整。今年开始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非常谨慎,害怕房地产出问题。如果要抵押贷款的话,也不是按照现在房价70%给你放贷,而是现有房价30%给你放贷。为什么?主要还是担心房价如果下跌带来的影响。

  包括资本市场,也要打隔断。

  有一个隔断有人不太满意,就是大股东的股票质押最多应该不能超过他持有股票的60%。因为现在我们A股市场几乎无股不押,大股东都把自己股权质押了,一旦股价掉到一定程度就爆仓又很麻烦,就现在我们很担心,为什么老担心股市跌,很紧张的原因就是再继续跌的话,基本上所有质押都爆仓。

  那么各个金融机构就会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金融机构不会经营实体经济,它怎么办?没法做,所以制度设计上要打隔断。

  今年的宏观审慎性政策上我们有推进,应该是在逐渐地防范风险,发现流动性紧张就马上做调整,但是不会放水。

  对策四:就是抑制资产泡沫

  这个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指房地产。7月31号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提法上比年初更加严厉。年初提出坚决控制房价过快上涨。7月31号“过快”就去掉,就是控制房价上涨,年中比年初提法更加严厉。我觉得房地产是未来中国的麻烦,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

  所以防范金融风险四个对策,有的已经完成所谓的使命,有的还需要调整,还没有完成。未来仍然是我们重要头等大事。我们还没有完成,需要三年才能完成。

  总结

  今天和大家沟通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怎么看中国经济形势,我认为不要太悲观。 没什么大事。主要是事件在一起,出现负面效应叠加。中国经济处于一个调整期,需要三年左右的调整,不是真正出了什么大问题。

  第二,中美贸易战不要觉得我们没有对策,大家别太恐慌。这件事高层是有准备的。

  第三个防范金融风险。今年搞了差不多半年多时间,有的有进展,有的进展不大。所以明年可能仍然会把防范金融风险列为重大事件。

个人简介
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系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魏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