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卫祥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为主体,允许私有资本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简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相关名词、概念的解释和阐述。
1、资本:包括土地等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科学技术等。
2、国有资本:包括国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3、集体资本:包括集体所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4、私有资本:包括自然人所有的生产资料,但不包括土地。因为在中国私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土地是租赁而来的,其土地租金属于私人资本投入的一部分。
5、劳动力:按照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劳动力。因为无产阶级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得以维持生计,并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而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首先,科学技术也是劳动力,而且是高级劳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资本再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其次,企业家阶层的出现和成熟,成为资本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所以说,现代社会中劳动力的重大变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
三、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融合。
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和对应的产物,它是以私有资本为主体推动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历史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大发展的事实证据如山,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论著中都有阐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的大发展?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融合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发展实践需要探讨和验证的重大问题。
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改革正是这一理论探讨在一个东方大国的具体实践,且已取得辉煌成就。
而历史上二战以来,以前苏联、东欧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改革试验却归于失败。其付出的代价和教训极为深刻,至今并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研究问世。
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南美国家智利也曾进行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改革试验,虽然在拉美经济开放政策惨败的情况下,智利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但却没有总结和提出相对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
所以说,社会实践的发展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而理论研究的不足和滞后常常让人追悔莫及。
因此,我非常乐意看到和听到不同见解。
201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