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更需要良如

何党生 原创 | 2019-10-04 07:44 | 收藏 | 投票

  一在高校工作的朋友,节前发问讨论:关于普世价值,困惑是没有普世界意识形态还是没有普世价值?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可否算普世价值?

  沉浸在国庆前后的节日气氛,直到现在才参与讨论这个问题。

  我记得最早接触到“普世”的说法,是在2002年前后。那时有“普世”、“普世民主”、“普世伦理”诸多名词,2007年后又有了“普世文明”、“普世文化”、“普世思想”、 “普世情怀”、“普世认知”、“普世主义”、“普世真理”充斥,也有叫“普适” 的。

  不用说,虽然冠以“普世(适)”很诱人,但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来自国外——西方的概念;警惕地判断的话—一个半世纪以来承受西方欺负灾难之重、痛苦之深的遭遇不由得你不审视,这是一种西方“普世话语”的扩张。

  2014年我在中宣部的一份内刊上看过一篇批判“普世价值”的文章,证明了我的感觉。

  从政治上说,“普世话语”不怀好意,西方意识形态洗脑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在这点的共识是肯定的。

  然而,不论西方“普世话语”的初衷如何,人类有没有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有没有普世意识形态,特别是人类有没有道德领域跨文化的共性,也的确足以吸引中国学人孜孜以求。

  从人性上说, “学而不思则罔”,“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

  从民族性上说,中国人从《易经》《礼记》那个时代延续的思考基因从未断过,天生。爱思考。所不同的的西方人是逻辑思考、黑格尔式表达,中国人是直觉思考、《论语》式表达;、

  从党性上说,光有“破”不行,还必须有“立”,面对西方发达而强势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思想、理论上把问题讲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的角度回答了这个“有没有”的问题,即人类有“共同价值”的思想。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发表讲话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从党校“以学术讲政治”的角度上说,我要表达的是,⽐起“普世价值”,“世界更更需要良知”。 

  首先,学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比如,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读了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也会接受人权自由平等这些普世价值是一种虚构想象的建构,人类从来没有什么普世价值。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很少有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的理论和工具来书评,结果是多少人都被尤瓦尔·赫拉利的学术框架牵着走,读了《人类简史》,视野放宽,脑洞大开,这当然是收益,但却对人类的发展终究不明就理,还平添不少烦恼。

  这反映了在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度里,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大众化,还很不够。

  其次,讲学术,实质是讲政治;

  没有脱离政治的学术。这一点,马克思早就示范了:“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 这在观念上的表述就是说: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一个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马恩选集》第1卷,p180)

  西方搞普世价值的人,是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来评价、否定我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学术,需要讲清楚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自己的利益”、“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对“普世价值”“破”之后的 “立”——良知、致良知等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判断和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学术重要重⼤大的使命,事关中国话语权。

  如果抛开“政治”、“利益”,问人类有没有共同的东西——比如“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也就是人类共同、共通的东西,我宁愿说比起普世价值,世界更需要良知。

  我们并不拒绝西方文化而封闭自守。中国共产党人都知道毛泽东还是青年的时候,就读过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在这部10万字的著作上写下了1.2万字笔记。 毛泽东当年为什么在这部书用功?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大本大源”的问题上探求。

  问人类有没有共同的东西,伦理算是一个。应当不止一个,趋吉避害、知道美色是美的、狗屎是臭的,等等都算,这些在人类认识中都是共通的。 这些共同、共通的东西,老祖宗早就给它命名了,叫“良知”。

  《孟子》中将“良知”解释为“不虑⽽而知者”。

  王阳明在《⼤学问》中表示“是⾮之心,⼈人皆有之”,即良知。

  我用毛泽东说的“五种人”来诠释人性的“良知”:“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特别要说的,“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正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良知”。 王阳明曾论述,人的内心达到至善(最好的善),自然而然就会在冬天、夏天奉养父母。良知,打个比方,人饿了吃饭,困了觉是良知;吃饭偏要吃山珍海味、睡觉偏要美女三陪是恶性。

  将良知推广到人类社会。

  一百多年前,法国艺术家罗丹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技师和工厂主的时代,而绝不是艺术家的时代。在现代生活中,追求的是功利。”他说:“心灵、思想、美梦, 再也没人提了。艺术是死了。”

  在这里,罗丹关心的显然是社会许许多多人的心灵、思想和美梦,就是中国人说的良知。 今天,在西方“普世价值”主导的这个世界,并不比罗丹的时代更好。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罗丹所说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全球加剧了。现在不仅是罗丹说的“技师和工厂主”的时代,还是金融家和财团的时代。科技的大规模的开发力量,使全球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则与疯狂地攫取财富有关。印度的甘地曾说:“严格说来, 凡是积聚财富或囤积财富超出自身合法需要的行为,都是盗窃行为。”

  在谈到甘地的时候,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这样说:“甘地并不否认人的躯体需要是首要的。他说过,对一个空肚子的人来说,食品就是上帝。但是他给这样的现象打上了一个大问号,这现象就是人们疯狂地追求金钱和财产,把这当作文明的生活目的,而在颜色和化妆品的伪装下,人的野蛮本性却依然如故。”

  满足人的生命的存在,这是良知;而疯狂地追求金钱和财产,则是野性。

  现在,唯一可以阻止这个“资本”世界坏下去的,只能是良知。

  一九八八年一月,就在巴黎,世界各国的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去吸收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孔子的智慧。” 那些令我们尊敬的人士的呼吁,值得我们持久重视!我以为,当今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不是经济,也不是科技,而是人类的良知。良知、致良知,可以为呼唤和塑造人性,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比起“普世价值”,我认为这个世界更需要良知。中国文化中的良知、致良知,才堪称人类“大本大源”。仗着假期的闲东拉西扯,耽误各位时间啦。

  、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