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他山之石

周琼 原创 | 2019-11-06 11:24 | 收藏 | 投票

   借他山之石,悟攻玉之道,国外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发展经验,能够为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在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尚属新兴事物,正处于起步阶段。而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系资管公司是主流。世界前20大资管公司,有11家属于银行系,包括瑞银、摩根资管、道富等,并且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借他山之石,悟攻玉之道,国外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发展经验,能够为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国外银行系资管子公司概况

  ●资管板块地位和机构设置

  国外很多银行将资产管理作为3-5个一级业务板块之一(多和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相结合),也有将其作为一级业务板块下的重要业务条线。

  例如,摩根大通从2012年开始分为消费者和社区银行(含大通财富管理子板块)、公司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含全球投资管理、全球财富管理两个子板块)四个主要业务板块。2016年开始,资产管理板块改名为资产和财富管理板块(全球投资管理更名为资产管理,全球财富管理更名为财富管理)。

  美国银行从2016年开始分为四大业务板块:消费者银行、全球财富及投资管理、全球银行、全球市场。全球财富及投资管理板块下包括美林全球财富管理(负责可投资资产在25万美元以上的客户)和美国信托、美银私人财富管理(负责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子板块。

  富国银行2009-2014年分为社区银行、批发银行以及财富、经纪和养老三大业务板块(Wealth,Brokerage and Retirement),2015年起,财富、经纪和养老板块改名为财富和投资管理板块(Wealth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财富和投资管理板块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投资与养老产品和服务,旗下包括富国咨询师、私人银行、Abbot Downing(2012年富国在整合原来旗下财富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推出的服务品牌/子公司,针对可投资资产在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客户以及捐赠基金、养老基金等客户)、富国机构退休与信托、富国资产管理。

  汇丰控股2011年开始分为四大环球业务板块: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RBWM)、工商金融(CMB)、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GB&M)、环球私人银行(GPB)。RBWM和GPB板块分别面对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存贷款、资产管理、财务规划、经纪业务等服务。GPB板块还提供公司理财、另类投资、信托和不动产规划等服务。RBWM和GPB板块提供的投资产品来自汇丰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汇丰保险和第三方机构。

  瑞银集团原分为五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除美洲外)、美洲财富管理、零售和公司银行(只在瑞士开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2018年2月,财富管理(除美洲外)和美洲财富管理整合成全球财富管理板块,即目前分为四大业务板块。

  从以上国外大银行业务板块设置来看,普遍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置于重要地位。和银行表内业务不同,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风险和收益绝大部分都由客户承担,所以在综合性银行下,即使管理资产规模(AUM,Assets under Management)很大,资产管理板块一般利润贡献也不高(2017年和2018年,富国财富和投资管理板块利润占全行的12.05%、11.63%,摩根大通资产和财富管理板块利润占全行9.60%、8.79%),其重要性更多来自于盈利贡献之外的维系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等。

  ●资管业务开拓情况

  在混业经营的模式下,国外大银行资产管理部门首先是作为产品部门,向各类客户提供资产管理产品和投资服务(特别是对零售银行部门而言),很多也作为客户部门,直接服务于机构客户,特别是主权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中小金融机构、大型公司企业等。

  各银行都重视把公司客户的高管层发展为财富管理或私人银行客户,向其员工提供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服务。特别是一些投行业务和私人银行服务都是业界翘楚的银行,在争夺优秀企业的IPO主承销资格中,将为公司创始人提供个人财富剧增后财富管理和传承的解决方案作为有力的竞争工具之一。

  从早期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主要销售自己资产管理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到现在财富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既发挥银行内协同效应、紧密协作,又引入市场化的竞争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多数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都强调其从客户利益出发,打造一个开放式平台,既向客户提供本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产品,也引入第三方产品,让客户有更丰富的选择,优化投资组合。另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也不仅向本行财富管理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还向第三方销售渠道提供产品和服务供其销售。这既是在市场化竞争中形成的,也和法院对信托责任的判定案例、监管机构对资管机构的要求密切相关,即建立内部“防火墙”,避免以本行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发生有损客户利益、未能公平对待客户的内部关联交易。

  ●品牌管理

  国外大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经常收购其他银行或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以获得专业领域的投资能力和客户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品牌管理就变得很重要。从各银行对资产管理的品牌来看,有强化统一品牌和打造子品牌两种模式,管理模式上则有强化统一平台和去集权、分散化管理两种方式,前者更为常见。

  纽约梅隆银行是较为典型地保留了多个资产管理公司的子品牌(称为“精品店”模式),保留其不同的客户定位和投资风格。富国银行对超高净值客户服务,也采用“精品店”模式,用不同的品牌。

  很多银行收购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后,暂时性使用其品牌名称过渡,然后统一到自身品牌。如美国大通银行于2000年收购了英国投资银行弗莱明集团(Robert Fleming Holdings Limited),其资管子公司当时名为摩根弗莱明资产管理(JPMorgan Fleming Asset Management),2004年即更名为摩根资产管理。汇丰从2008年起将汇丰环球投资管理(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作为汇丰专业投资业务的唯一品牌,对其在各国收购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只是利用其管理能力和客户基础,不再保留其原品牌。瑞银、德意志银行等也基本上采用这种统一品牌策略。

  美国银行收购的美林、美国信托(美国第一个信托公司),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品牌价值很高,收购后它不仅保留这两个品牌,还将自己原有的全球财富及投资管理板块业务整合到这两个子品牌旗下,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年,但近期美国银行开始推行“一个公司”(One-Company)策略,从交易和投行部门移除“美林”品牌,“美国信托”的品牌也将停止使用,“美林”品牌仅用于财富管理业务。

  一个案例:摩根大通资管业务

  摩根大通目前市值居全球银行第一,一级资本和资产均为美国第一大银行,也是各项业务均居业界前列的全功能商业银行。摩根大通和众多欧美大银行一样,实行的是矩阵式组织体系,四大业务板块即四大事业部。每个业务板块内都有财务、人力、风险、合规、法务、科技、运营、战略等职能支撑部门/团队,职能支撑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向业务板块的负责人(CEO)和职能条线的负责人(首席财务官、首席人力官、首席风险官等)双线汇报。本文以摩根大通资管为例,介绍银行资管业务运作情况。

  ●资管板块

  近年来,摩根大通资产和财富管理板块(以下简称资管板块)收入约占全行的12%,利润占近10%,ROE基本是四大板块中最高的,见表1。2018年资管板块收入141亿美元(其中资产管理收入72亿美元,财富管理收入69亿美元),利润29亿美元,都创历史新高。全行25.61万名员工,资管板块有2.39万人,其中客户投资顾问(Client Advisors)有2865人。2015年年报曾披露,资管板块有组合管理经理600多人,研究分析师250人,市场策略师30人,研究队伍十分强大。资管板块的分析师每天早上都会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向全行客户投资顾问分析全球金融经济形势、市场动态和投资建议,以便其向客户提供投资意见。

  摩根大通公司资管板块下有JP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摩根投资管理公司、JP摩根证券公司等子公司,在其他国家也注册了一些子公司,如JP摩根资产管理公司(英国)。

  摩根资管服务三类客户,一是私人银行客户,包括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个人客户、家庭、货币经理、企业主和小公司。服务内容为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和财富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管理、资本市场和风险管理、税务和不动产筹划、银行业务、资本筹措以及其他特殊的财富咨询服务。二是机构客户,包括公司、公共机构、捐赠基金、基金会、非盈利性机构和政府,服务内容为向客户提供综合的全球投资服务,包括资产管理、养老金分析、资产负债管理以及风险预算策略等。三是零售客户,包括金融中介和个人投资者,服务内容为向客户提供投资管理、退休计划管理等全面投资服务,并通过中介和直接渠道提供多种投资产品。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业务业绩表现优异。截至2018年,5年累计客户资金净流入排名第二,连续10年实现客户长期资金净流入。2018年年末,摩根大通资管板块管理的客户资产(包括管理资产和经纪资产)约有2.73万亿美元(其中私人银行客户1.27万亿美元,机构客户9460亿美元,零售客户5130亿美元)。

  为何摩根大通资管业务能做到客户资金不断地净流入?一方面,是因为其投资收益业绩在市场上属于领先者,2018年其管理的83%的基金十年平均回报率超过市场中位数。分投资品种看,十年平均回报率超过市场中位数的权益类、固收类、混合和另类基金分别占93%、59%、85%。另一方面,在对资管客户服务中,其具有全能银行的联动服务优势,资管部门可以和本行的其他各部门合作,满足个人和企业各种金融需求,这些服务涵盖从现金管理到信托、不动产、按揭贷款、其他银行服务等各领域。

  摩根大通自1881年开始提供第一个投资产品,到现在已逾百年。摩根大通一直强调其作为受托人对客户所负有的信托责任/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指数型基金的兴起,资管行业的业务模式在发生变化。摩根大通也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投资专家优势,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总体上看,和以被动管理为主的先锋基金等不同,摩根大通还是以主动管理为主,但也加强了被动投资产品,有多策略、丰富的产品线。摩根大通2016年年报中讲到:资管行业的“主动管理VS被动管理”“人脑VS电脑”之争经常成为媒体头条,我们相信合适的资产组合的构建应该包括主动和被动策略,取决于客户的生命周期和风险偏好,客户投资顾问和技术手段应该联合起来为客户服务。应该让客户选择他们想何时、何地、如何发起和我们的互动,不管是通过在线平台、电话形式,还是面对面形式。客户的生活更复杂、需要更综合的建议时,人际交互就变得更重要。2017年年报中提出,资产管理仍然需要最好的投资头脑,也需要伴随技术方面的巨大投资,技术使得对海量数据的更复杂的分析、对资产组合更快和更优的调整成为可能。摩根大通资管板块触达全球的范围和规模以及和摩根大通更庞大的技术专家团队的联系,是其竞争优势。到2018年,摩根大通资管2年前推出的ETF产品吸引的资金流入已在市场上排名第四。2018年9月,摩根大通发布在线投资系统You Invest,客户可通过这一系统在手机上自主投资买卖股票证券,吸引的用户中89%是第一次在摩根大通进行投资。2019年还将发布智能投顾系统You Invest Portfolios。摩根大通资管也在实行摩根大通“将一切数字化”(Digital Everything)的战略,使客户随时随地触达摩根大通的专业投资服务。

  ●风险隔离

  2018年10月,笔者在摩根大通网点考察学习时了解到,网点的大通银行(摩根大通零售业务品牌)人员(支行长、柜员、客户关系经理等),上班时间必须穿印有大通银行标识的工作服,但是客户投资顾问不能穿印有大通银行标识的工作服,以免客户混淆银行存款和投资产品。客户关系经理和客户投资顾问职责划分明确。客户关系经理不能从事投资理财产品的推介销售,只能将有投资需求的客户介绍给客户投资顾问。客户投资顾问经客户电话委托可以直接代客户下单、操作客户投资账户买卖股票、基金等证券,不能推介销售银行存贷款等产品。

  客户投资顾问的名片上印有JP摩根标识,名片背面印有其为JP摩根证券公司的注册代表、大通保险代理人、不受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没有银行担保、可能会遭受投资损失等提示语。据了解,各银行按监管要求,都会有类似提示。

  这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的风险隔离要求的原则是一致的,包括“通过营业场所向非机构投资者销售理财产品的,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实施理财产品销售专区管理”“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其主要股东之间,同一股东控股、参股或实际控制的其他机构之间,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定需要实施风险隔离的其他机构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确保机构名称、产品和服务名称、对外营业场所、品牌标识、营销宣传等有效区分,避免投资者混淆,防范声誉风险”等条款都有类似要求。

  对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启示

  国外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和其他资管公司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受到的监管相同,都遵循《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等监管法规,在机制、薪酬方面都一样是市场化的(银行也收购了不少独立的资管公司),而且因为依托银行母公司,其在流动性、销售渠道等方面更有优势。例如2013年,欧洲前十家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公司中,九家都是银行系的。美国的资管公司则更加多样化,有贝莱德、领航、富达等独立资产管理公司,瑞银、摩根大通等银行系资管公司和安联、安盛等保险系资管公司等。

  在我国,银行理财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托了银行的品牌、渠道和非标资产等优势。我国多数银行的资管部门无论是和国内的基金公司相比,还是和国外银行的资产管理子公司相比,在人员数量、投研力量、激励机制上还差距较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后,银行对本行非标投资的依赖减小,投资更加市场化,成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增加人员配备、投研力量,实现更加市场化运作。

  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面临一些需要明确和探索的问题,在此,笔者列举几个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值得借鉴的国外经验。

  一是理财子公司和母行的业务关系,包括理财子公司和总行部门间、和分行间的职责定位与利益分配关系。国外银行虽然对资管业务实行事业部或子公司制,但并非只对资管业务有特殊管理模式,而是全行都是以事业部模式管理,有众多子公司。资管子公司并非是银行母体外独立性很高的一个公司,而实际上就是业务部门/板块。虽然和其他业务之间有“防火墙”(例如,资管不能仅为帮助投行销售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但也有协作联动,深度嵌入对客户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在强调理财子公司独立性的同时,银行也需要理财和其他业务联动,理财子公司发挥对分行在业务方面的指导推动作用。

  二是母行如何对理财子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法人风险隔离”。银行理财子公司,将资管业务与银行传统的表内存贷业务隔离,也是为了更清晰独立核算,起到风险隔离作用。2016年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覆盖其附属机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保持风险管理的一致性、有效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并确保各附属机构在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下,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政策流程,促进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理财子公司的独立性、风险隔离和全行风险管理的一致性、有效性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也应该予以思考。

  我国现在强调理财子公司和母行的风险隔离,是为了打破刚性兑付。打破刚兑主要依靠的还是产品的净值化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在产品净值化后,正常情况下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损益,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时,从国外情况来看,母公司对旗下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起人支持(Sponsor/Parental Support)和将原在表外的结构性投资实体(SIV)转入表内的例子也很多。母公司和子公司共用品牌,也不可能完全隔离。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框架中提到,银行出于声誉风险等考虑,实际上会对旗下的基金提供很多隐性支持,银行资本要求应充分考虑这些隐性支持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三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合资和上市。由于资管业务对银行的重要性,作为银行不可或缺的业务板块,而且国外大银行也并不缺乏专业投资能力(如果缺乏某方面投资能力,可以直接收购一家合适的公司),因此国外银行资管子公司绝大多数都是银行母公司全资持有,如摩根大通、汇丰、瑞银等银行。目前了解的只有纽约梅隆银行有合资的资管子公司,它是多子公司多品牌“精品店”模式,十多个资管子公司中有两个为合资子公司(纽约梅隆分别对Amherst公司持有51%、对Siguler公司持有20%的股权),对其余子公司都是全资持有。中国理财子公司为了引进专业能力和活化机制,今后有可能采取合资形式。笔者认为理财子公司单独上市的必要性不大,当然,这取决于各行对理财子公司的定位。

  总之,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是我国银行理财走过十几年之后的必然选择,将有助于理清很多制度规范、体制机制问题,从而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国外影子银行的潜在金融稳定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杠杆风险、运营风险等),也并不因资管业务的独立运作而消除。因此,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运作、风险防控、监管方式,都还需要继续探索。

  本文原发于《金融博览•财富》2019年第4期

个人简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每日关注 更多
周琼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