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到NBA

张海勤 原创 | 2019-11-09 14:28 | 收藏 | 投票

  277、從穀歌到NBA 

 

        一則微博風波,僵持在焦灼之中,實際上是困惑之中,抑或者是拉鋸之中。

  十多年前的穀歌,公然冒違一國之政策,自高自大/悻悻傲慢的退出了中國市場,委居香港一隅,直到在中國市場再無人氣的今天。也成就了TD這個最大的互聯網垃圾公司,讓一群剛畢業的學生,把線民們的隨便或正式的東西去全都殘留成了所謂的互聯網資訊,並偽裝成了廣告公司,斂財之後還恬不知恥的到處投資,除了賺了點人氣,我看不出來有什麼。

  那時候的穀歌,還有蘋果公司,站在世界互聯網的浪尖風頭,似海盜橫行,用現在線民的話,豬都飛起來了的狀態。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新浪/雅虎中國,還有電商企業都是發展階段,沒有能力掌握互聯網的潮頭趨勢。而如今,穀歌的傲慢,中國互聯網企業以電商的高姿態成為了互聯網的領先者,華為的所作所為讓美國政府無所作為,連買下華為的5G技術的膽量都沒有——曾經的傲慢去哪里了?。

  今天的穀歌怎麼看呢?就我本人來講:那時候,我就不用TD,相信穀歌,因為穀歌搜索出來的資料有效性和專業化遠遠高於TD,而且通網都是緊密相關的,而不是TD搜出一大堆垃圾浪費別人的情感和時間,更不要說誤導/魯迅的“藥”。

  總起來說,穀歌退出中國市場是和喬布斯的蘋果一個策略:品牌戰略。喬布斯沒有來過中國,去過日本/印度。他需要一個落差,基地就是中國市場,不是喬布斯不重視,他這種商人,唯利是圖是本質。他不來中國,而去日本/印度打下烙印。印度那時候的市場根本無法讓喬布斯賺到滿意的價格;日本則可以比較中國而瘋狂購買蘋果。不管怎麼樣?穀歌失去中國市場,不僅僅是穀歌的損失,也是中國市場/美國市場,乃至全球互聯網發展的損失。沒有中國市場的實踐,科技怎麼發展創新?你的證據是什麼?

  NBA作為一家企業,它面臨十多年前穀歌一樣的命運。一個穀歌,我們可以單獨看;再來一個NBA,也可以單獨看,今天我們也試著一起看。看什麼呢?好像NBA和穀歌有很多不同,似乎沒有可比性。假如再來一個什麼美國公司,三個case扯到一起,那就好玩多了。

  至於NBA和穀歌有哪些不同?就甭管了,現在的情況是:NBA總裁和休斯頓火箭總經理,拒不道歉,為什麼不道歉呢?因為他們都認為這是言論自由,請二位允許聯想一下:是因為二位覺得自己是美國人/在美國文化中,穆雷這麼做,不需要道歉?。請問:這是不是在捍衛美國文化?再問:假如你道歉了?美國文化會對你“下手”或不利,對吧?!那别的国家的人捍卫自己的文化/尊严,你又是怎么对待呢?拒不认错!那别国也要捍卫自己的文化呀!你先犯了错。

  美國的现任總統,在當選之後,選擇主要內閣成員有一條底線:只要是在他當選之前(競選過程中),說過她的壞話/批評過他的人,一律不用;即使你在他當選之後,表達了歉意,也不用;堅決不用!。這不是說了“未來總統”的壞話的事情,也不是通常認為的美國選舉過程中可以隨便攻擊對方,然後選過後又好起來的問題,而是一種態度和基本取向的問題——決定性的。

  不僅僅是你說說而已,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你這麼說;亦或者是別人為什麼沒有這麼說;也就是別人為什麼沒有去說這些話的這樣的做法?不知道NBA總裁和火箭總經理有沒有試圖拍過總統的馬屁?也不知道他們二位怎麼看待這位總統的作風?按照現在他們的態度,大概率他們沒有/不會再投票給這位總統。

  NBA總裁和火箭總經理莫雷的所謂的“言論自由”實質上是美國的草根民族民主性的一種表現,也就是咱們說的,純粹個人/私底下裏(前提是不被揪出來)的“隨便說說”——至少不是在美國公開層面——沒有碰到總統的抵觸。我們都知道,文化是深深烙在民族的記憶裏的,當一種“說辭”被公開化之後——也就是涉及到了文化之後,其內容就攜帶著以民族為基礎的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是帶有了對民族情感的涉及。

  另外一個核心詞就是意識:個人意識,無所謂他人如何如何?只是自己的認知提煉。假如是上升到很多人/群體/民族/國家,那通常就是我們很敏感的“意識形態”,這個東西的厲害,不用我再羅嗦了。

  還有一個核心詞就是信仰:宗教信仰,這個不僅僅是個人的如何如何?而是相關全部人的共同信念,不得玷污/扭曲。《查理週刊》。

  在非此即彼的倫理和宗教信仰上,這種人類困惑始終是存在的,這個不可能沒有/消失。假如沒有了困惑?那人類就神了/徹底物化/滅亡。

  穀歌也好/NBA也罷,這些都屬於文化交流層面的微觀主體,相對於普通的微觀主體,穀歌/NBA顯得更接近宏觀屬性。從無所謂言之而無顧及他人,到作為有影響力的微觀主體(自身攜帶一定的公共性),再到試圖觸碰宏觀主體,是一次“文化活動”,它必定“製造”出新的文化,這種“新的文化”不是拘留在原來的文化屬性裏,而是創造了新的文化屬性。無所謂道歉不道歉?問題在於你不應該刻舟求劍在沒有“製造”新文化之前的文化屬性了。

  邏輯框架是:個人意識-組織文化(企業/群體)-民族文化-意識形態(民族/國家),你代表一家俱樂部無意識的連接了更高層次的文化——通電了宏觀主體,本案當中,你從企業文化觸碰了民族文化/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你已經搞了一次“文化活動”,形成了新的文化——客觀上,如今的所有表象/爭議都是這種“新文化了”的表現——即與宏觀主體文化了。作為休斯頓火箭總經理來說,也是一時個人的得意/忘了形,——因為火箭在中國市場太成功了,滿腦子都是中國市場。就像美國成功的脫口秀主持人一樣,一不小心就引火焚身,甚至遊行示威,直到辭職/道歉。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當下中美關係中最主流的議題之一:文化交流是改善國與國關係的紅絲帶,溫柔而又絲絲瓜葛,即使美國現在的“退群”/“脫鉤”都實現了?也是宏觀層面的謀利手段,他不可能徹底斬斷文化的紅絲帶。還別忘了:全球化的必然趨勢。

  必須道歉!

  穀歌曾經不接受政策,只能是離開,因為所有文化的背後都是民族性的,而民族的根基深植在國家之中,如果非要把自己視為草根的自然自語,那除非你沒有說過?既然已經說過了,潑出去了,造成了既定事實上的影響,那就必須尊重他人的感受——對莫雷本人來說,那是一種擔當/責任。如果你認為你必須捍衛作為美國人的文化價值觀?那你就只能是在這種倫理困惑之中選擇其一,徹底放棄另一。客觀上:我們看到的正是這種局面。而善良的人們在經歷穀歌的悲劇之後,還是希望冒犯者主動道歉,畢竟是你引起的,哪怕是你覺得委屈,否則,穀歌的戲碼就不可避免再次重演!

  估計總統也是這麼認為的,雖然,他為美國說話,但是,綜合他的所作所為,就像是為中國說話。

  這是一定的!

       【续】技术/实用层面,CBA和欧洲联赛水平更接近一点,这样有利于CBA的层级发展,NBA观赏水平要高一点,所以,CBA如果能够和欧洲篮球联赛一起发展,那对于CBA的信心是有直接帮助的,短期内能够达到欧洲联赛的水平,那中国篮球稳居世界第二梯队,也是可以达到的/满意的。

  張海勤 2019年11月09日1405與廣州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影響/截圖、等任何侵權行爲,違者必究」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