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学术创新(二十七)研究认为中国的“信任之谜”问题实质是不存在的

宋圭武 原创 | 2019-12-26 22:47 | 收藏 | 投票

 宋圭武学术创新(二十七)研究认为中国的“信任之谜”问题实质是不存在的

文建东和何立华在《中国“信任之谜”及其解释》(《经济科学》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9期转摘)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信任之谜”的问题。也就是说,就中国的信任问题而言,一面是显而易见的诚信缺乏的诸多事例,强化了人们对信任危机的感性认识,另一面却是各种调查显示的不可驳辩的高社会信任水平。如王绍光和刘欣的研究就认为,中国的社会信任水平相当高,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高信任度国家。由英格哈特(R.Inglehart)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d Values Survey,WVS)1990年第一次将中国包括在调查对象中,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中国相信大多数人值得信任的比例高达60.1%,仅次于瑞典、挪威、芬兰,排列第四,不仅高于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也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WVS在随后的1995年、2001年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的社会信任水平分别为52.3%、54.5%、和52.3%,而这三次WVS的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信任水平均值分别是24.9%、28.1%和24.5%。而日本学者三宅和真针对同一问题在中国进行的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虽然比WVS的要低一些,但仍然高于所有非民主国家和新兴民主国家(Manabe,1995)。与此相似,中国学者组织的调查也有同样的结论,如汪汇等(2008)对上海市的调查显示其社会信任水平高达66.23%。另外,虽然一些学者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社会信任水平看起来较低,但是较低的数值起因于测度口径的不同(王绍光和刘欣,2002;李涛等,2008)。这种现象从主流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让人感到迷惑的现象,该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信任之谜”,并且该文对“信任之谜”给出了解释。

笔者认为,在中国,所谓的“信任之谜”问题实质是不存在的,它实质是一种由于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不成熟的特点所导致的人们在信任问题研究上的一种扭曲反映。客观存在的可能情况应当是:一方面,中国的整体信任水平应当是下滑的,这也是与大量客观事实相符的;但另一方面,在熟人之间和圈子内部,可能信任度有一种提高的趋势。

注:具体详细论述见作者相关著作和论文

 

作者简介: 宋圭武,国家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宋圭武整理  未完待续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