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再也不能那样熊下去

陈志龙 原创 | 2019-02-26 12:14 | 收藏 | 投票

  “现在,以春天的名义,以奋斗的姿态,出发!”昨天的中国证券报头版评论员文章以诗意的语言向开年以来持续走强的市场发出新的攻击令。今日三大股指均大幅高开,一路放量走高,沪指3000点大关触手可及,深市跨过9000点大关,创业板指数重返1500点上方,以券商股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受市场追捧,两市数百只股票涨停,市场人气飙升,多项指标显示大盘继续呈强势特征。

  股市成了春天里中国经济一朵惊艳的报春花。节后11个交易日,沪市劲升300点,而今天一天就大涨157点。中国股市超跌回升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总书记继在上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讲话后,再一次就金融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这标志着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已成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也意味着应从更高层次理解资本市场的战略方位,以更强的政策合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步入新阶段。这是我们对资本市场认识的一场深刻而伟大的觉醒。

  资本市场是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的资本市场。世界金融史揭示的一个规律是,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金融强国、资本市场强国均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金融中心,掌握着或至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资源配置权和定价权。党中央高度重视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中,突出强调国家安全问题,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首次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安全自然也是题中之义。而在最近的相关会议上,金融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中央把金融安全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积累了这个星球上最丰厚的物质财富。经济体量越大,金融越发达,越要高度重视金融风险,因为体量大,摔不起大跟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球和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以资本市场安全为代表的经济金融安全已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200多年发展史的华尔街相比,中国资本市场才走过20多年的历程,无论是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投资者结构还是监管能力建设,都带有“新兴加转轨”的特征,监管经验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都不足。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区间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由于资本市场自身不成熟和监管能力等原因,前一段时间,市场出现了严重“超调”、“超跌”问题,无论是指数还是板块及个股,下跌幅度都比较大,市值损失严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大面积出现,系统性风险加大,已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

  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顺利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总书记讲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警示:“金融风险长期潜伏的病灶,隐藏得很深,但可能爆发在一瞬之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这一点要高度警惕。”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从战略高度来理解资本市场历史方位、发展方向廓清了迷雾,更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明晰了方向,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资本市场规律的认识,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放过一个风险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防风险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来推进。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必须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书记近年来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怎样建设好现代金融体系和保证金融安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15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多轮“异常波动”,我们应该从中记取深刻的教训。纵观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证明,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必须依托于中央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机制。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工具广为运用的市场环境中,各类金融风险极易关联共振,股市、汇市、债市首当其冲,更加凸显了监管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已是个巨型经济体,是重要的金融大国。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要“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资本市场特别敏感,对“异常波动”要有周密的风险应对预案,及早筹划,未雨绸缪,“不放过一个风险点”,而不能麻木无知漠视风险。一个大型经济体,如果监管当局不能及早介入预判、评估资本市场的风险,金融体系又不具有韧性,不能吸收外部冲击的话,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引领改革的是危机关头的广泛共识。现在从上到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广泛而深刻的共识,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再也不能这样熊下去了,中国股市要告别暴涨暴跌的周期律,既要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优化市场结构,又必须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防范金融风险。险相环生时要有防范重棋”,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非常时期采取强力“压倒性”措施维护市场系统性安全。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六稳”的同时,首次提出“提振市场信心”,并要求“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佳整体效果”。而在12月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安全能力建设的深刻论述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会议第一次提出了“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防止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市场信心。应该说,这是在深刻记取2015年以来市场多轮“异常波动”的教训之后的战略性安排,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安全能力建设历史性地提升到了国策层面上来。当下,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共识,推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变革。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解放思想、冲破教条、励精图治、凝心聚力,以重树市场信心,下大力气把资本市场搞好。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财经作家。微信公众号njchenzhilong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