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家庭海外资产的配置逻辑与误区

陆晓晖 原创 | 2019-03-27 13:0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根据瑞士信贷统计,2018年中国家庭的财富管理规模已经达到5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现在中国家庭有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大概平均在4-5%,而在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是15%,说明中国家庭海外资产的配比相对偏低。可以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内中国家庭加大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

  常见的海外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对冲基金、PE和海外保险等。在决定买什么之前,应该解决为什么买的问题,这就是每个家庭海外配置基础的逻辑是什么。根据笔者多年为上海高端社区家庭作境外配置的咨询经验,中国家庭境外配置的基础逻辑主要有三个:实用逻辑、特定风险防范和获取海外资产收益。不管是出于哪一种资产“出海”的动机和逻辑,不同逻辑下都有相应的资产类别侧重和对应的风险需要防范。

  首先说实用逻辑。这包括:子女留学、海外养老、移民、财富传承等。实用逻辑最大的特点是现在或者未来有确定性的海外支出。由此需要选择较低风险的资产进行配置,比如:固定收益类、海外保险、自住类房产等。这一逻辑下的风险防范,海外固定收益类产品选择要注意产品基础资产的可靠与安全,要防止其底层资产是类似国内不合规P2P这样的风险;海外保险则要注重险种的比较和选择;自住房产则要考虑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税收等。

  然后是特定风险防范的逻辑。这包括国家风险、健康风险、汇率风险和公司与家庭资产无法分离等。从这一逻辑出发的海外资产配置目的是降低不确定性。可以使用的方式有保障资产的换汇、汇率对冲工具、家族信托等。风险防范上是要预先做好对应的规划,而不是跟风购买。

  第三是获取海外资产收益的逻辑。这主要是基于对不同海外市场的判断,进行大类资产的类别选择、产品选择、国家选择等。在风险防范上,出于获取海外投资收益的目的,要特别要注意考虑家庭整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有的投资者本身企业在国内是创业期的公司,相当于自己在国内的主要资产是偏股权的。虽然这一部分人的本身的风险偏好可能是偏高的,但如果其海外配置还是去投相对风险偏高的PE或者二级市场,会导致整体家庭资产风险暴露偏高。

  总体看,为避免走入误区,境内家庭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笔者特别提醒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海外资产配置需要与国内事业、国内资产配置综合考虑。

  第二,中国是新兴市场。当前国内掀起了一股东南亚投资热,如果高净值家庭本身房产、企业等都是在国内,又将海外配置都投向东南亚,则没有起到有效风险分散的资产配置目的。在东南亚这样的新兴市场投资时,不要只是对“看上去很美”的投资收益的乐观预期,政局稳定、汇率、经济波动等风险要认真评估。

  第三,基础货币外的汇率风险。以澳洲房产为例,虽然在一定时间段内去澳洲购房带来不错的账面收益,但澳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其实冲减了相当一部分实际收益。 同样,投资印度或者越南这样新兴市场的股市,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收益会好于一些成熟市场,但印度卢比和越南盾币值贬值,会导致市值收益的缩水。

  第四,新配置的家庭需关注“选时”,利用好经济周期(危机),建立起海外的基础配置。

  利用好经济周期,甚至利用好一些危机的时刻做海外配置的开始,可以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笔者2012年在中欧上FMBA时,当时许小年教授给我们上课,第一节课就对我们说,同学们有钱的赶紧到美国买房,这时候是最好的配置时候。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刚刚过掉,美国房地产复苏刚刚起来。确实,当时去投资的校友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同样,最近我们在跟一些国外头部的研究机构交流中,看到了不少欧美发达市场的风险信号,尤其在欧洲法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因而目前海外资产配置大量投向欧美市场,就可能不是好的“时机”。

  因此,境内家庭在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应基于家庭情况进行风险类别配置规划,同时,基于市场情况调整大类资产占比。

个人简介
上海融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融义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 曾供职于知名外资银行,多年专注个人财富管理领域
每日关注 更多
陆晓晖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