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遭遇“天花板”

李庆雷 原创 | 2019-03-27 18:40 | 收藏 | 投票

 乡村旅游发展遭遇“天花板”

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农业、农民“三农”资源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主要面向城市居民,提供农事参与、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及相关服务,以满足其闲暇需求的经济活动。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各地实践来看,乡村旅游为乡村地区带来了人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对于促进乡村建设、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协调城乡关系、弘扬传统文化、满足居民休闲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性意义,涌现出四川成都“五朵金花”、江西婺源江湾村、陕西礼泉袁家村、贵州雷山千户苗寨等一批典型,探索出农家乐、采摘园、特色村等模式。有学者撰文指出,乡村旅游开辟了“离土不离乡”的3.0版中国农民转移之路,是中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后的第三大发明,也是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旅游服务进行转移支付的最好途径,更是做强农业、做美农村、做富农民的可行之道(胡鞍钢, 2017)。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具体表现在资源同质化、产品初级化、模式单一化、竞争白热化等方面,导致“一短三低”即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体验度低、重游率低(郑燕,2010)。与此同时,还造成日益凸显的 “旅游飞地”、 “新殖民主义”、景观城市化、传统文化异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的命运和文化传统的承继(陶玉霞,2018)。截至目前,2005年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已有部分乡村旅游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跌入低谷,亟需探索新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品升级。(首发期刊:李庆雷,张思循,吴宝艳.乡村旅游的创意转向[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2):51-55,73.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近年来关注旅游文化创意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庆雷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