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望:养老金支付压力日增 养老金融路在何方?

杨望 原创 | 2019-04-20 09:44 | 收藏 | 投票

 图 5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文:瀚德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 杨望 |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周钰筠

导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就养老金支付难的敏感话题给出回答。刘昆表示:“养老金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目前社会保险资金总体上收大于支,运行情况良好,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国养老金体系存在一定压力,发展全面的养老金融、调整和延伸养老金融体系能够缓释压力。

正文

养老金收支压力问题引起市场近几年的持续关注,市场中有许多担忧与质疑的声音。刘昆部长的回答无疑是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实际上,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确存在一定压力,但发展全面的养老金融、调整和延伸养老金融体系,能够缓释压力,迎来养老事业新机遇。

| 养老金支付难,压力何在?

养老金支付难现象在部分省份初现端倪,受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人口流动不均衡的影响,社保基金在省际之间无法调剂使用,养老金支付压力较大。2018年7月职工基本养老金省际调剂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金省际不均衡的问题,去年下半年调剂额超过2400亿元,有22个省份从中受益。

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上述方式仅能在短期内缓解养老金支付负担,全国范围内及个别省份的养老金体系的整体压力犹存。可以观察到,虽然养老金的绝对金额逐年增长,但上调幅度比例在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如图1)。

图 1 我国基本养老金历年调整情况

数据来源:财政部,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养老金收支情况存在压力,总体上受到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分别为宏观环境、调整机制、需求端和供给端(如图2)。

图 2 养老金水平调整的影响因素

资料来源: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阶段,自2007年来呈现总体增长放缓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也随之走低(如图3),对养老金基数的缴纳构成压力,使得养老金增幅下降。

图 3 我国2007-2017年GDP与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中经网,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二是需求端压力升级,体现为老龄化加速、老年抚养比上升。

我国老龄化的加速给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带来压力。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则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从2001年起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如图4),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比例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造成较大冲击,上涨幅度受到限制。

图 4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比重及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

数据来源:中经网,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三是供给端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加重。

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于社会统筹基金,而养老需求的增长加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如图5,2012年后,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增速基本高于收入增速;从2005年至2017年,收入增长了8.5倍,而支出则增长了9.4倍,总体上养老基金存在未来收不抵支的风险。

图 5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四是养老金调整机制灵活度相对不足。

从现实情况看,养老金的发放应与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或工资挂钩,综合考虑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基金的承受范围。我国现行养老金的调整对行政依赖性较强,曾连续8年(2008~2015)保持10%不变,加大了后续增幅下调的波动程度,压缩了养老金失衡调整的空间。

| 多元支柱养老金融是必经之路

从社会意义上看,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金融体系中的其中一环,受经济周期和人口结构等持续性因素影响大,对养老事业的推动力相对有限。

从个人意义上看,基本养老金收入有限且未来发展压力较大,需认识到,拓展传统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多元支柱的养老金融模式是保障良好老年生活的重要方式。

养老金融的内涵是什么?

狭义的养老金融是指养老金金融,即通常所说的养老金制度;广义的养老金融则是指为满足社会成员养老需求的各种金融活动,一般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如图6)。

图 6 养老金融体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我国养老金融运行现状如何?

第一,在养老金金融层面,我国“三支柱”多层次养老体系基本建立,但结构尚不均衡,以第一支柱为主。

养老金制度的“三支柱”模式(如图6)最初在1994年由世界银行提出,随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成为具有国际普遍性的养老金制度模式。

我国自1991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步至今,经过三个阶段的摸索(如图7),已初步建立起三支柱、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2018年4月份“第三支柱”工作的启动实现了三支柱的全覆盖。

这一养老金制度模式解决了一定程度的养老问题。

其一,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广,占据了整个养老金体系的80%以上;

其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方式通过额外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多缴多得,满足程度上的差异化需求;

其三,据人社部数据,目前我国“第二支柱”年金养老占比约20%,是个人养老保障的有益补充,但覆盖面有限。据人社部数据,2016年参保人数占比仅为8.36%;

其四,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弥补了第三支柱缺乏激励的空缺,是推进养老投资、提高参保者养老收入的一大助力。

图 7 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第二,在养老服务金融层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新兴产品和服务正日趋多元化。

一是专业养老金融产品不断增多。

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和基金业四大金融行业均先后推出了不同种类的养老金融产品(如图8),增加了养老选择,满足部分特殊养老需求。

首先,兼具长期养老功能和满足偶然大额支出需求。大多养老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均具有设置较长期限、回报稳定的特点以契合老年人的投资偏好,并嵌入定期开放条款来满足老年人偶然的生病等大额资金需求。

其次,开拓了“以房养老”新渠道,解决了失独家庭和单身高龄老人无人抚养的核心痛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和养老保险的目标客户是有住房产权的老年人,以房产权抵押给银行来获得贷款,为这一类老年人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

最后是基本金融功能的补充。如养老专属银行卡为社保卡持有人或老年客户提供转账、消费等日常金融功能和费用优惠。

图 8 我国金融机构推出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资料来源: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二是养老金融基础服务不断完善。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首先优化营业网点的布局,如在老年人口集中的社区建设养老支行,对柜台和座椅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提供专属养老产品。

针对老年人金融知识缺乏的特点,首先,银行为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提供专业化的代收代付、资产归集等服务;其次,银行利用线下网点和网络媒体等形式,加大对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普及,防范金融诈骗。

第三,在养老产业金融层面,正初步探索养老产业发展的多元模式,但社会资本活力有待调动。

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2013年后国企大举进入养老市场,通过收购并购、成立专业子公司和PPP等方式介入,对我国的养老产业起到了“筑底”的作用。与此同时,大量资本的进入促进了养老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逐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医疗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然而,由于养老产业存在投资高、见效慢、利润低、风险大等特点,对金融资本的先天吸引力不足,各金融机构对养老产业支持力度相对薄弱、零散,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

| 择优借鉴是养老金融体系的有效延伸

大部分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各自较为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养老金融体系。与国内相比,建立多支柱制度、实现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以及针对不同层次群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是其他国家的优势所在,值得借鉴。

第一,完善养老金融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的养老框架。

我国目前虽已基本建立了广覆盖的“三支柱”养老体系,但由于第二、三支柱力量相对不足,造成社会养老负担对第一支柱的过度依赖。失衡的支柱结构使得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承担养老资金缺口扩大的风险和压力。

美国目前的“三支柱”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如图9)。三支柱之间比例分担合理,既可保证养老金的有效供应,又可缓解各方压力。

图 9 美国养老金体系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随后,世界银行在2005年提出了“五支柱”养老体系。为解决养老金的财政不可持续性和忽略非在职人口的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非缴费型的“零支柱”,为不适用原本三支柱体系的人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增加非正规保障的“第四支柱”,包括家庭赡养、医疗服务等,将风险进一步分散。

第二,打造畅通社会融资渠道,实现增值化的资产管理。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融资供给体系,超过30%的上市公司涉足养老产业项目。

良好的养老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运作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养老金最主要投资方式之一的“生命周期基金”自1996年推出后10年间从6亿美元增长至1670亿美元,托管于金融机构的养老金在2015年达24万元美元,占当年GDP的145%。

第三,创新多元养老产品服务,建立产业链的分工体系。

强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专属性是对老年人需求的切实关注。英国巴莱克银行针对老年人容易遗忘银行卡密码这一问题,在银行卡上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日本针对国内老年人护理需求缺口日渐扩大的现实,实施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个人仅需缴纳10%,其余资金由保费、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共同承担,资金来源稳定持久。

美国的养老产业分工趋于精细化:从横向上看,养老行业涵盖了退休社区、居家养老、老年旅游、终身学习、绿色住宅、宗教主题等多种老年人需求;从纵向上看,从投资到开发再到运营,各环节分工协作体系完善,且上游的投资商往往能获得产业链上最高的收益,有利于养老产业对社会资本的持续吸引。

作者杨望为瀚德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周钰筠为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了解更多深度内容,欢迎关注杨望金融微信公众号。(ID:yangwangjinrong)

个人简介
杨望 瀚德金融科技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观察经济气象,思考经济趋势 | 读懂金融商业本质
每日关注 更多
杨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