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

苏培科 原创 | 2019-04-25 12: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相关配套金融机构陆续设立,中国企业也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纷纷布局,这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发展多边经贸合作打开了新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链接让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更加紧密,尤其在国际贸易冲突的大背景下,探索一条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全新路径难能可贵。但目前一带一路的投资大都是中国国有企业单边投资为主,并遭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误解,若要真正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落到实处,就得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金融撬动作业,让全球投资者都参与进来共建、共享。

  建议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

  在目前的国际经贸局势下,我们建议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吸引国际投资者全面参与其中,弱化“一带一路”的政治属性,强化经济属性,避免被误解为“马歇尔计划”,避免中国单边投资和单边援助,只要“一带一路”坐实后贸易的出口就自然打开了。

  “一带一路”是中国长期的战略决策,与中国未来国运紧密相连,因此必须要建立长效、黏性的市场合作机制。仅靠外交迂回和对外直接投资,其黏性和可持续性不足。要想搞活“一带一路”各国的经济和提高国际关注度,必须要打造完整覆盖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国际金融主题指数系列,让其成为中国和国际资本市场上可自由交易的指数标的,让中国和其他各国投资者真正用经济纽带联系起来,一起参与评估“一带一路”各国公司和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用风险对价的方式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和投资回报,从而让“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和追随的指数标的,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制定国际金融资产定价权的具体展现。

  如果缺失“一带一路”国际指数,中国的绝大部分投资者视线就会局限在国内,就会缺乏基本的投资基准来挑选投资标的和评估好公司及好项目。目前,国内大部分想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机构和个人大多缺乏国际投资经验,加之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各国政治法律迥异,如果没有国家顶层指导和“一带一路”国际指数的指引,则很难在国际投资中取胜,而且很难让彼此各方都参与进来,反而成了一些资金外逃的渠道。

  现有各种“一带一路”指数和基金大都局限在中国国内,仅选择与“一带一路”主题沾边的中国上市公司供国内投资者炒作,根本无法吸引国际资金和经济带上各国投资者共同参与开发“一带一路”。由于核心权重设计上的严重缺陷,从而无法有效客观反映“一带一路”主题,而且国际上没有金融机构及投资者选用和追踪现有的“一带一路”指数。

  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的具体步骤

  “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投资行为,涉及各种各样的投资,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金融市场相对滞后,信息交易基础不完善,我们想要做出能给国际投资者使用的“一带一路”国际指数,就必须客观、公允、符合国际规则,得有强大数据库和信用体系支撑的可交易指数。这就需要我们国内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大数据公司、律师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券商、银行等全面参与“一带一路”的布局,将中国的数据管理经验以商业运营的方式输出,这样既可以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提供商业服务,也顺手做到立体化的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估,建立国际投资者能够看得懂的商业信用体系,从而所有的贷款、发债、投资等决策就会有理有据。“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虽然只是一些市场交易的指数,但涉及方方面面和需要系统性协调,建议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面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来协调推动和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主要是针对国际机构投资者,建议将指数的技术开发和推广放在香港,可以由丝路基金、港交所或中投公司来牵头市场化运营。

  “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可以从如下几个指数开始着手:“一带一路”国际股票指数、“一带一路”国际债券指数、“一带一路”私募股权投资指数、“一带一路”企业债权投资指数等。根据难易程度,可以先利用各国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源先编制国际化的股票和债券指数,然后再做“一带一路”私募股权投资指数和“一带一路”企业债权投资指数。这些指数一旦构建成功,就实施全球路演,吸引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发行相应的基金进行投资跟踪。

  为了保障“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的健康、长期运行,必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按市场化的方式建立现代化的商业信息系统和建立国际化企业信息评级系统,鼓励国内的互联网商业企业和电商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协助商业信息和商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整合国内现有的评级资源,用于评估投资风险。可以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对于接受和获得中国企业信用评级或认可的本地企业,可以纳入相应的指数体系,可以优先获得中国的投资、借款和金融服务。有了这些基础信用分析数据,既可以降低国内企业“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也可以更近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其中,当然也可以在港交所设立“一带一路”板,鼓励和吸引一带一路沿线的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在吸引IPO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变现接受我们的金融服务和金融规则,同时由于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自然就需要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其中,从而这些金融中介机构就有意愿和有积极性来参与“一带一路”的布局。

  鉴于初期各界认识和可开发资源有限,不可能一夜之间建立一个完整的标普、彭博、或四大会计事务所的数据库,若一旦有了这样的战略意识和战略布局之后,资源就会加速聚集。初期可以先易后难地推进,也可根据中国投资的实际需求和投资领域来重点布局指数权重,然后逐步完善、逐步打造出能够完整覆盖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国际金融主题指数系列,逐步涵盖股票,债券,大宗商品,衍生品等各类投融资载体,把中国及其他各国投资者真正用经济纽带联系起来,形成长效有黏性的市场合作机制。

  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的必要性

  纵观世界金融历史,金融指数一旦被市场认可,几乎可以永续存在,影响持续而广泛。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符合国际金融市场惯例,也符合市场化运营的规则,容易被国际投资者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接受。

  第一,努力将“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打造成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必需品。

  “一带一路”沿线有众多国家,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如果让沿途各国公司参与并受益“一带一路”相关经济活动的行为,将会直接反映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类相关证券的定价,与千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的编制将有利于抓住沿途各国的核心利益,追踪沿途各国公司的市场表现,减小国际政治干扰,以最直观的指数收益率形式鼓励动员各国投资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融资,并且分享相关收益,从而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第二,努力将“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推为国际资金的投资基准。

  当今全球金融市场上各类资金规模总和已超过百万亿美元,而大部分都被用于追踪各类可投资资产的相关指数,所以资金的平均回报率与其所追踪的指数较为接近。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指数系列可以为各国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基准和指引,通过有效的产品设计来协助投资者筛选评估优质投资标的,从而吸引并协助巨量国际资金有效配置进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及证券品种上,用风险对价的方式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和投资回报,从而使“一带一路”宏观经济主题切实落地并成为全球投资者可关注追踪并能够交易的指数标的。这既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争取国际金融资产定价权的具体能力展现,又可以在各国形成磁石效益,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各项目的滚动发展。

  第三,让“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成为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竞争的抓手。

  一个行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是规则的竞争。但是目前,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指数的话语权并不在我们手中。所有外国主要指数公司都能设计中国相关指数,而中国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去设计国际指数。国外指数公司垄断金融规则的上游,使得很多中国大基金公司,大机构即使在追踪中国国内投资标的时,也言必称国外的中国指数,这无形中又进一步接受、巩固了他们的垄断地位,而只懂追随外资指数的中国基金产品将在国际金融领域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正如“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欲打破目前国际垄断秩序,其相应的指数也将在国际金融领域产生破局效应。

  据称,全球约有9万亿美元之多的资金在追踪美国的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MSCI)指数系列,约4万亿美元在分别追踪美国标准普尔(S&P)指数及英国富时(FTSE)指数。而作为占全球生产总值15.5%(2015年)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A股市场却被MSCI指数系列三次拒绝收录,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数千亿美元的全球资金无法对中国相关的资产及股票进行有效认知及配置,最后才勉强引入;另外,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在被MSCI指数系列也被延迟近十年后才勉强录入。而反观其他国际同类知名指数公司,他们却大多早已把中概股纳入其中,且中国在他们的指数系列中的百分比权重也要比MSCI高出近一倍。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与其被动乞求别人,不如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地建立国际规则,积极打造构建全球市场指数、“一带一路”市场指数及相关金融衍生品。成为全球现有市场指数的有力竞争品甚至替代品,进而大力发展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和战略性构建金融资产定价权,争夺全球金融产品指挥棒和维护市场流动性,以此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金融、资本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四,“一带一路”国际指数可降低中国资金在境外的投资风险。

  目前的中国资金就像“唐僧肉”被全世界所垂涎,各国都希望中国资金前来投资兴业。但如果不能号召起其他国际投资者,中国资金独自外出会因为缺乏相应的风险对冲机制而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同时也很难得到各国的深入配合。据美国华盛顿智库企业研究所计算,中国于2005年至2014年间在海外投入的2460亿美元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投资没有带来预期收入。其中一半投资集中能源部门和交通部门,而这两个部门恰恰是“一带一路”项目的优先投资方向。为了避免在“一带一路”低效投入,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指数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国际指数能够有效地吸引扩大投资者的范围和规模,促使各国利益相关方共同对“一带一路”的各类项目做出综合风险评估与定价,从而为中国境外资金提供风险预警,同时也可以通过风险共担机制避免中国资金独自承担风险。例如在2000年初,美国通过监控互联网公司指数,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变化,及时发现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无法支撑股价,从而预警互联网投资泡沫。如果缺失“一带一路”国际指数,中国的绝大部分投资者视线就只会局限在国内。虽然有意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机构和个人很多,热情高涨,但是大多数缺乏国际投资经验,加之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政治法律迥异等因素,若再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的指引,则很难在国际投资中获益。

  纵观现状,目前已有的各类“一带一路”概念类指数与基金,其投资标的范围基本局限在中国境内。现有指数无法有效、客观地反映“一带一路”国际化主题,从而导致国际上没有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愿意选用及追踪纯国内的“一带一路”概念指数。

  另外,不少国内的金融产品只是简单地综合与“一带一路”主题沾边的上市公司供国内投资者炒作,而无法吸引长期、专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

个人简介
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财经评论员。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spk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苏培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