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经济学(五):供给理论

赵峰 原创 | 2019-05-31 12:15 | 收藏 | 投票

 马歇尔经济学(五):供给理论

2019-5-28

一,生产要素

在古典经济学时代,生产要素通常只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马歇尔加上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组织”,即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除土地之外,其他三个要素都有各自的供给价格,这些供给价格都有各自的变动规律。

土地,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等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它没有生产费用因而没有供给价格。马歇尔着重分析了土地报酬的变动规律。他认为土地报酬是土地对作用于土地上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也就是土地对它们的有效需求或需求价格。它的变动倾向可能是递增的,也可能是递减的。在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除非有耕作技术的改良,否则,将出现报酬递减。在土地已充分利用和人口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土地报酬递减最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以来的论调。

劳动,指人类的经济工作,包括用手劳动和用脑劳动。马歇尔认为,一切劳动都是用来生产某种结果的。有些努力是为努力而努力,如为娱乐而展开的竞赛,这种努力不算是劳动。他说:“我们可以对劳动下这样的定义: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因此,凡是不能直接或间接促进物质生产的劳动,例如学生的课业,都不能当作劳动去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可以解释为劳动者,也就是人类的意义。所以,马歇尔认为,说劳动是生产要素就是说人是生产要素。从劳动供给的角度看,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人口在数量上、精力上、知识上和品性上如何增加的问题。马歇尔认为,劳动的数量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加以及移民,他肯定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过低估计了生活资料增加对人口增加的承受能力。他还强调劳动要素的质量,认为使劳动者保持精神和身体上的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认为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应当舍得在教育上进行投资。马歇尔一贯重视教育的作用,实际上他已经有了“人力资本”的观念。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弗雷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将生产力的来源分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其中个人“精神资本”被看成是教育的结果。马歇尔的认识与李斯特很相似,都是现代“人力资本”思想的重要来源。

资本,指为了生产物质财富、并获取收益而积蓄起来的设备。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它不是满足欲望的直接消费之用,而是财富的主要材料。马歇尔有时把财富和资本当作同义词使用。当他说“财富”时是作为消费对象来看待的。而说“资本”时则看作生产要素。他认为财富的最早形态是渔猎工具和个人装饰品,这时开始驯养动物,但最初主要是喜爱动物的美丽形态,驯养它们是愉快的事情。后来,逐渐地,成群驯养的动物多了。在畜牧时代,动物既成为所有者得到愉快和引为自豪的东西,又成为社会地位的表面象征,以及作为应付将来的需要而积累的财富的最重要的储备。当人们定居下来从事农业以后,耕地成为最重要的财富,其次是房屋、家畜和船只,而生产工具在长时间内不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到了近代,随着知识的进步和普及以及新的生产方法和新机械的采用,使生产部门相继以高价的机械代替了手工工具。随着投资机会的增多,生产物超过生活必需品的剩余不断增加,从而使财富的积累也增多了。马歇尔认为,资本来源于节约和储蓄,而节约和储蓄则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愉快。他说:“财富积累一般是享乐的延期或等待的结果。或是,再换句话说财富的积累依赖于人的先见,就是他的想象将来的能力。”资本形成于“等待”,这种认识同古典经济学将资本理解为“节欲”的后果的说法,都将资本形成理解为一个心理过程。

马歇尔所说的组织,是指由企业家经营管理的企业组织。马歇尔说,资本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知识是最有力的生产动力,它使人类能够征服自然,并迫使自然满足人类的欲望。组织则有助于知识发挥作用。组织有许多形式,如单一厂商的组织、同一行业中的各种厂商的组织、相互有关的各种行业的组织等。研究组织的目的,在于探索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马歇尔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来说明组织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在马歇尔的时代,股份公司日益流行,企业家的组织管理才能对企业盈亏的作用也日益为社会所重视。马歇尔认为,既然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它就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要素,有自己的供给价格。马歇尔将企业家的供给价格分为三类:一是利息,即资本的供给价格;二是管理人员的薪资,即经营才能的供给价格;三是总经营收入,即将适当的经营才能与所必需的资本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的供给价格,包括管理人员薪资及管理人员运用资本给厂商带来的利得。马歇尔组织理论的提出,成为他进一步发展报酬规律的基础,他对企业家管理才能的强调,成为后来“经理革命”思想的基础。

 

二,生产成本

马歇尔将生产成本分为实际成本和货币成本。马歇尔认为,生产一种商品,一般需要消耗各种不同的劳动,并使用各种形态的资本,它们加在一起构成生产的实际成本。在这里,他所说的劳动不是客观的劳动耗费,而是劳动者主观的心理感受,即“反效用”。马歇尔接受了杰文斯的观点,认为劳动和效用是同一种类型的现象,区别在于效用带来满足而劳动带来痛苦。对于资本,他接受西尼尔的“节欲论”,把它看成是一个心理范畴,以“等待”代替“节欲”。因此,马歇尔所说的生产的实际成本,就是劳动的“反效用”和资本的“等待”的总和。马歇尔把对这些劳作和牺牲所必须支付的货币额叫做货币生产成本,或生产的货币成本。为了简单起见也叫做商品的生产费用。它是对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各种努力与等待加以支付、借以获得足量供应的价格,也就是这个商品的供给价格。

马歇尔还把成本具体分为直接成本和补充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所谓直接成本,是指花费在工资、原材料上的货币支出。马歇尔所说的“直接成本”,也就是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变动成本”。其特点是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即随产量增加而增加,随产量下降而下降。直接成本水平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所谓补充成本,包括维修费用和高级职工的薪金,其实就是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固定成本”。其特点是总量相对固定,分摊在每一件产品上的量随产量增加而减少。所谓总成本,是直接成本和补充成本之和。所谓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就是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之和。

与生产成本相联系,马歇尔提出了三个有意义的概念。其一是“替代原理”。“替代”是经济理性的体现,是对更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引入。马歇尔认为,就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那些最适合他们用的生产要素。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供给价格的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的总和。一旦生产者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就会代之以费用较低的方法。其二是“代表性企业”。马歇尔认为,就一个产业部门而言,各个企业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各不相同,生产成本水平也差异很大,因此只能用平均的企业来作为代表。代表性企业就是平均的企业,它是现实企业的标准形式,是一种理论的抽象。马歇尔提出,一个行业是由众多厂商构成的,他们和森林中的树木一样,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点:“年轻”的那些厂商正在经历报酬递增阶段,在竞争环境中得到发展;“成熟”的那些厂商已经达到了增长因素和衰落因素相互抵消的阶段;剩下的那些则正在衰落。在一个由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厂商构成的世界里,处于平均阶段的“代表性”企业就是处在发展过程中间阶段的平均企业。其三是“投资的外限”或“投资的获利边际”。马歇尔在论述投资和分配问题时,提出了一个与生产成本有关的“投资的外限”或“投资的获利边际”的概念。“投资的获利边际”是指,劳动的“牺牲”及资本的“等待”所构成的实际成本或货币成本与未来进行比较的一个界限。马歇尔以某人建筑房屋为例,对投资的获利边际加以说明。对每一个投资方案,投资者都会对房屋所提供的效用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其获利超过了某些部分的实际成本,这个人将继续扩建,并把方案逐渐扩展到其“获利边际”。这时,投资者建设房屋所实现的利益将被其所付出的“努力”和“等待”所抵消。马歇尔这种分析方法以后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被普遍运用,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成本—收益分析”就是以投资的获利边际分析为基础的。

 

 

三,供给规律

同把需求转化为需求价格一样,马歇尔也把供给转化为供给价格。他认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生产费用即供给价格是各个生产要素供给价格的总和。以毛织业为例,假定毛布的正常供给价格由几项内容构成:(1)织造毛布所需的羊毛、煤炭和其他材料的价格;(2)厂房、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的磨损和折旧;(3)全部资本的利息和保险费;(4)工人工资;(5)承担风险、规划并监督业务的人们在经营上的毛利。根据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来计算它们的供给价格,并把这些供给价格相加,从而得到毛布的供给价格。

在一定时间内,对应于同种商品的不同商品量,有不同的供给价格,二者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表达这种函数关系的图表叫供给表,表达这种关系的曲线叫供给曲线。“随着商品年产量的增加,供给价格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甚至交替增减。因为如果自然对人向它索取更多原料的努力给予顽强的抵抗,同时在那个时期工业又没有采用新的重要经济方法的余地,则供给价格将上升;但是如果生产量较大,大量采用机器以代替手工劳动也许有利可图,则生产量的增加势必降低我们这个代表企业的生产费用。”马歇尔认为,供给曲线往往是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是,大多数企业都受收益递减规律支配,因而边际生产费用即供给价格是随着商品生产量的每一增加而递增。他由此得出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则供给少的结论,这就是供给的一般规律。

四,供给弹性

马歇尔用供给弹性来表示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它的强度由供给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值确定。

马歇尔指出,在使用供给弹性这一概念时必须注意它与需求弹性的差别。首先,需求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速度一般来说比较快,同时需求弹性一般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但供给就有所不同,因为供给的变动要涉及到生产规模的变化,所以供给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生产规模作出变动所需要的时间。马歇尔指出了两种极端的情况:那些需要大型设备而原有设备已经充分开工的工业部门,生产规模扩大所需时间较长;而那些工具简单的手工制品,生产规模可以迅速变化。在生产规模无法作出相应变动的短时间里,供给弹性的大小要视产品的储备及卖主对市场价格进一步走向的预期而定。在生产规模可以作出相应变动的长时期里,供给弹性的大小还需视产品是属于哪种报酬而定。他指出:“遵守报酬递加甚或报酬不变规律的那种商品的供给弹性,对长期来说在理论上是无限大的。”[1]所以,产品的供给弹性根据时间的长短,报酬倾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五,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

马歇尔认为,工业组织的变化会影响产量,这种影响,可以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来解释。

所谓内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这些因素有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工作技能的提高、内部分工协作的完善、先进设备的采用、管理水平提高和管理费用降低等。所谓外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减少和效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离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远近、市场容量的大小、运输通讯的便利程度、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水平等。马歇尔创造出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这两个概念,并将其应用于企业和产业行为分析中。后来,这一对概念成为产业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产业经济学家讨论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时,总是以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作为出发点。

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相联系,马歇尔还对大规模生产的利益作了分析。马歇尔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在于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比如,大型工厂可以使用专门的机械,组织大批量的采购和销售,使用专门技术,管理也可以细化等等。

关于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率的关系问题,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篇“生产”之第九章“关于大规模生产与小规模生产”中有过深入的阐述。穆勒已经分析到固定成本比重对规模经济的影响,还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自然垄断问题。穆勒的思想对熟读其著作的马歇尔应该有直接的影响。据著名的马歇尔研究者,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彼得·格罗尼维根的研究,马歇尔最早接触经济学是从研读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开始的。而在“关于大规模生产与小规模生产”这一部分,马歇尔做过大量的批注。[2]

 

六,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规律

报酬递增倾向与递减倾向学说是马歇尔供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报酬是指当生产要素使用量增加时,会带来产量变动的情况。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假设只存在自然和人类两类要素。

马歇尔认为,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所起的作用则表现出报酬递增的倾向。这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发展。在古典经济学那里,无论是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还是约翰·穆勒的工资基金学说,都是以土地的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的。马歇尔承认自然的报酬递减规律,因为自然资源数量有限,若自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要素数量上难以增加(例如只耕种优等地不能满足需要,中等地和劣等地必须被耕种,则必须耗费更多的投入才能得到相同的产出),就会出现报酬递减倾向。进一步,在讨论了工业组织,讨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后,马歇尔又提出人类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会表现出报酬递增的倾向。这是因为,劳动和资本的增加,一般会引起工业组织的改进,形成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导致报酬递增倾向。

当报酬递减和递增两种倾向相互抵消时,就有可能出现报酬不变的情况。这样,生产要素变动引起的产量变动,就有了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倾向。马歇尔的这一理论,成为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基础。

 

供给理论是马歇尔构建均衡价格理论的“双刃”中除了需求理论之外的“另一刃”。马歇尔的供给理论受到古典经济学派尤其是约翰·穆勒的影响,同时也体现着边际学派的影响。比如关于投资和成本的边际观念。在供给理论中,还体现着马歇尔对经济学的某些创造性贡献,比如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以及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规律。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P84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P249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P35-36

[1]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P137

[2] 彼得·格罗尼维根:《翱翔的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传》,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P100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