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景气边际改善,政策努力由“防失速”到“促复苏”

傅子恒 原创 | 2019-05-07 09:34 | 收藏 | 投票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高于6.3%的市场预期PMI、CPI等一些月度指标出现环比改善势头。迹象显示,我国经济景气正在显露初步企稳势头,市场预期在改善,去年下半年显露出的经济下滑失速的压力有所缓解,一系列的政策努力初步见到成效。但经济景气能否持续性恢复仍待后续指标的持续验证政策努力也需要对既定的方向进行坚持中才能进行针对性微调,而不应是转向

无独有偶,近期决策层召开的一系列高端会议,以及月中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季度例会对经济作出了相对乐观的展望判断,可以成为观察经济形势演进与货币政策调整变化的一个窗口

尤其是月中央行首季例会的这个判断,与上一次有着比较强烈的对比:市场犹记2018年未的央行季度例会之后,公报中出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宏观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宏观调控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严峻字眼,对于持续下行的宏、微观经济数据,明确指向中国经济面临下滑失速风险。此次会议转而认为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市场预期改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向市场释放出明显的不同信息,反映出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些指标的月度环比改善对上述论述进行印证: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月度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月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向正常状况复原3月CPI同比增长2.3%,相较于2月份1.5%的同比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回升表明物价水平摆脱了通缩阴影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好转更为有力证据这些数据仅只是月度改善,首季GDP也只是持平“不再下滑”,预示中国经济景气只属于止跌企稳;同时,这些指标好转建立在基建扩张、地产调控放松、财政减税让利、信贷政策放松等基础之上,“政策成本”不可谓不高,也说明当前由政策扩张促动的经济增长,离真正的内生增长尚有较大距离。

首季宏观经济指标的好转也有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贡献,这是此次经济企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去年三季度之后,基于对经济形势变化的新判断,我国宏观调控基调逐步由“去杠杆”阶段进入“稳杠杆”阶段,持续的定向降准、货币信用政策放松、对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定向抒困,尤其是将证券市场稳定纳入宏观决策的重要议题,着力推动解决股权质押等困扰金融市场稳定的突出问题等等,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推出促使过冷的资本市场出现回暖,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突出矛盾,改善了市场预期,对宏观经济稳定与指标好转的贡献功不可没。

总体来看,在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旧体现在景气周期仍处在筑底阶段,市场主体的投资与消费意愿仍待进一步复苏,内生自发的新增长动能仍待培育这几个方面,但经济失速的最严俊局面已大为缓解。在外部形势方面,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表现在地缘政治博弈动荡、大国与大国组织间的贸易争端并没有消除,发达经济体景气面临边际收缩(世行不久前刚刚调减全球经济2019增长指标,对中国经济有所调升)等等方面。但相对于去年末“面临更加严峻考验”的局面,围绕中美贸易争端以及美联储加息等等议题与预期压力,外部环境总体也是朝着边际缓和的方向演进的。

内外部形势的演变给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后续演进埋下伏笔。我们认为,当前政策调整需要由“防失速”适度转变为“促复苏”的努力。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对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可以作出如下的评判展望:

首先,逆周期调节政策方向不应改变,但将会更多在相机抉择中进行微调。关于这一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行会议已经明确进行了宣示,央持指出,宏观调控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这些宣示将成为二季度货币政策的施策基调。

针对一季度社融、M2指标大幅增长等情况,央行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利率等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这些政策在第二季度预计将会保持连续性。

PMI、CPI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宏观数据的环比改善,经济过度下行压力缓解的事实,使得当前阶段降准、降息的紧迫性大为降低,也给后期政策操作继续预留空间。

一季度社融等大幅扩张,货币是否失之过于宽松而面临一定的反向微调?市场出现不同的解读,我们认为,适度宽松取向的政策基调不应逆转,微调只应针对市场预期不切实际的过度表现而采取行动。央行灵活、相机调控与市场预期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市场过度乐观或者悲观之时,反向调节将会启动,从而使市场维持适意的平衡状态(经济增长适度回升的同时能够保持物价水平不过度上升,以及适度充分的就业水平,即可视为合意的平衡状态)。

而激发市场活力促使经济景气复苏、保持资本市场适度活跃、保持汇率稳定,仍将是后续政策调控的题中之义,央行提出了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这其中,稳定市场预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旧是政策坚守的底线。对资本市场而言,A股新年度藉由政策激发启动上行之后,在政策稳增长、促复苏的努力之下,后续推力需要由“分母发力”逐步走向“分子发力”阶段,如此才能走出持续、健康的牛市行情;毕竟,持续好转的宏、微观经济基本面是行情健康演进的基础。

 

                                                                      (本文发表于4月22日《证券时报》评论版)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会计师。目前从事证券研究工作,关注领域为证券投资、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著有《改革中国:风险、挑战与对策》、《经济能见度:财政政策与收入初次分配》、《证券分析师眼中的财务指标》、《股权分置…
每日关注 更多
傅子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