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县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要议

欧廷君 转载自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19-06-19 15:15 | 收藏 | 投票

  作者:欧廷君

  摘要:随着全球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时代的来临,创新各市县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集聚与重塑区域特色品牌。将是提升各市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各市县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动力;更是当地区域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1979年深圳蛇口首次建立工业园区以来,全国各市县工业园、高新开发区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工业园区约22000多个(1),具有国家级高新区共156家,国家级经开区共219家。其中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339亿元,同比上升10%,占全国比重为8.57%(2)。由此可见,工业园区对各城乡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所占比例较高,现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随着全球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时代的来临,创新各市县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集聚与重塑区域特色品牌。将是提升各市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各市县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动力;更是当地区域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上,各市县工业园区建设与品牌提升,将成为我国各市县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要议。

  一、改革创新, 科学定位, 提升市县工业园区品牌竞争力

   目前,不少市县工业园区在产业变革竞争时代,其产业发展方向与经济增长方式仍过多依赖于低端产业,劳动成本和资源环境消耗较高。缺乏自身工业园区产业个性与品牌特色,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市县城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唯有按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中央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工业园区发展实情,因时制宜,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对自身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定位,精准施策。切忌过去忽视自身区域人文个性、产业潜在动力与科技含量,却统统都往工业园区“里面装”的弊端。在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与定位上,我们有必要深度挖掘当地人文与潜在的产业发展优势,科学整合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创新与实干精神,着力发展适应自身区域和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产业,以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来提高自身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市县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彰显自身园区产业特色、品牌特色,提升市县工业园区的市场竞争力,才是当今我国市县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心。这几年,苏州(3)、深州、上海等市(区)县工业园区就是我国市县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科学建设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我们在自身市县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上,首先,应站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结合自身园区客观实情,科学地把自身禀赋的人文地貌特色、潜在产业优势与加快工业园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潜在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倾力打造自身工业园区产业特色、品牌特色。重点支持与培植园区企业以“智能化”换人、“信息化”换市的发展方式,用数字化、智能化嫁接来尽快提升工业园区传统制造业。因为“智能化”换人不仅有力破解了企业过高的“劳动力成本”,而且以“智能化”制造来替代传统加工,能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实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换市就是意在补齐“传统”市场拓展的“软肋”,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与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经营与服务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企业实现市场“跨界”竞争。

  其次,我国各市县工业园区应致力在产业转型升级布局上科学谋划,强化自身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特色效应。下足功夫,对那些条件较好、符合当代产业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与高端要素集聚的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应倾力向园区集聚。在自身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上,应着力抓好在那些具有行业技术领先、环保性优、带动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企业、主导产业。以点带面,相互促进,既抓龙头型、专业型产业,又抓专业化配套性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增加效益链。使工业园区各产业企业永远立足于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人力资本与市场深度开发而铸造工业园区品牌特色。

  同时,在招商引资上,我们重点应放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原本土“走出去”的商家、企业来本市县投资兴业,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政策上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科技等方面重点支持,彻底规避过去某些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硬”,创新创业“营商环境软”的弊端。持续永桓地为企业在创新发展上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让他们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真正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迅速提升各市县工业园区品牌形象。为自身工业园区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才是目前我国市县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为政之道,更是工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市县工业园区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 招商引资重点突出本籍客商,描准新型产业项目,为市县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不渴动力  

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市县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市县工业园区经济能否持续繁荣发展?产业是否符合市场竞争要求?最重要是确定自身招商引资目标,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因为中西北部欠发达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相对沿海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把本籍在外经商创业的客商与人才,作为当地最宝贵的资源来进行充分利用。那么,他们不仅能为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而且更是当地城乡区域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唐代诗仙早己告知我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谁也无法回避。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上,市县工业园区的发展出路唯有以 “取势、明道、优术”之策来着重引进本籍客商、人才回乡创业,这是当前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引智的工作重心。何谓取势”,就是准确把握国际竞争大势,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全面准确地把握竞争新时代内涵特征。紧紧抓住这一次“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主动参与大变革,抢抓大机遇。“明道”,就是明确自身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自身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摆在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制度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市县园区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优术”,就是讲究科学谋划,理性施策,因为当今市场的竞争,是科技、品牌与创新智慧的竞争。

  不言而喻,我们应根据市县工业园区发展实情,描准新兴产业,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文旅等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有力推进“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落实机制。围绕企业创新、人才创业这一主题,着力抓好市县园区创新创业和开放发展平台建设。围绕自身园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创新、品牌提升,着重发展园区战略新兴产业,突出制度供给,深化当地政府各项“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环境,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更有效率的政务系统,营造更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为市县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浙江(4)等先进市县工业园区建设与政务环境改善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创新有为,勇于担当。在我国各市县城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而今的工业园区建设,注重把“三特三提升”作为市县城乡区域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努力把自身工业园区打造更具区域特色与更鲜明的品牌个性。所谓“三特”,就是着力打造自身园区人文特色、产业特色、区域品牌特色,以“培育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加快产业集聚、特色创新资源”为核心,克服某些“花拳绣腿”,把引才、引智摆到各市县城乡区域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三提升”,一是着力提升园区产业创新集聚产出率,以“树品牌、拓市场、增效益”为导向,按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在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上进行分别对待;二是强化园区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前端清洁环保生产、后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促进上下游产业企业有机衍接,努力实现能源和物质循环利用,实现开源节流;三是提升市县园区智能制造普及率,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全程标准化、网络化,创建智能工厂、智慧园区,为市县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注入不渴动力。

  三、抢抓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匠心打造市(区)县特色小镇

  我国市县工业园区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有力推动了市县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产业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新的历史征程上,市(区)县工业园区经济的优劣天平也在逐渐倾斜。园区产业集聚、城乡协同发展,越来越符合我国市(区)县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如何推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根据中央1号文件发布《以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指示精神(5)与新时代发展要求,这将对市县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与寻求突破带来最佳时机,也是当今市(区)县工业园区供给侧改革的唯一途径。目前,从我国市(区)县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方位来看,它均设在城镇周边郊区或乡村,有利于工业园区向特色小镇转型。因为在国际信息化、标准化、工农业经济规模化发展大势下,这种转型发展方式更能使我国市(区)县工业园区重焕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大家知道,在信息化新经济竞争时代,创新将是各市(区)县工业园区发展的永恒课题。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资源稟赋与社会资源,这是各市(区)县园区向特色小镇转型的核心要议。我们唯有通过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人才利用创新、品牌经营与服务创新来实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市(区)县工业园区经济增长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市(区)县产业园区由于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企业入驻率不高、过度依赖传统加工与房地产开发,造成我国市(区)县产业园区发展动能不足,转型迫在眉睫。鉴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则以是“城乡融合”、突出“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叠加等特点。这与当今市(区)县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路径相一致。从浙江、江苏等地市(区)县产业园区向特色小镇转型的许多成功个案来看,其主要是市(区)县产业园均具备一套较完善的特色产业链。所以,我国市(区)县工业园区向特色小镇转型,重点则是转向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旅等集聚程度较高的产业集群,杭州萧山信息港小镇就是产业园区成功转型特色小镇的典范(6)。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局长韩梦龙的话说,信息港小镇现已形成了中国智慧健康谷、场景科技谷、智慧家居谷、智慧移动谷、智慧化纤谷、智慧包装谷和智慧交通谷七大智慧谷和一个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联创空间。

  业内人士不难看出,我国市(区)县产业园向特色小镇转型,园区产业是基础,特色小镇是基石。就目前来看,全国各市(区)县产业园不少均具备建设特色小镇的软硬件基础。硬件上均具有九通一平等基础条件;软件上的人才引进机制、管理服务机制等都具有丰富经验和模式。这对我国不少市(区)县园区在转向特色小镇过程中,能节约大量人、财、物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者兴邦,一生万物。我们各市(区)县工业园区重在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以特色小镇建设标准来搭准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升级脉搏。加快自身城乡区域集聚资源要素,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品牌优势,促进市(区)县工业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我们必须应事先科学谋划,着力在彰显特色、功能叠加、项目推进上做足文章。在实施过程中,切忌朝令夕改,一张蓝图干到底,倾力打造特色小镇“文化客厅”,展示小镇产业、人文、生态特色,提升特色小镇品牌形象。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强化落实责任主体,实行动态管理,推动自身工业园区向特色小镇转型,有力促进我国市县城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国内知名专家、企业经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总经理)

  参考文献:

(1)、中国改革报:《提升工业园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链接:
           http://www.crd.net.cn/2017-12/25/content_24712848_0.htm
(2)、前瞻网:《2018年工业园区建设趋势分析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链接: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80308-fd49eedf.html
(3)、新华网:《苏州工业园区:改革开放“试验田”跑出发展加速度》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16/c_1123134316.htm
(4)、人民日报:《强化产城融合优化政务服务》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12/04/nw.D110000renmrb_20181204_2-16.htm
(5)、人民网:《中央1号文件发布:以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131/c1004-20394158.html
(6)、人民网:《萧山有一门特色小镇“经济学”》 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17-08/14/content_1798167.htm

个人简介
作者系全球品牌、创新、人才、企业家概念科学阐述第一人。国内财经、品牌、管理实战知名专家、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研究员。擅长区域经济、乡村…
每日关注 更多
欧廷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