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出口、投资和消费一向被称为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201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但是,自2018年起,这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新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2018年,全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消费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这既有环境的影响和政策的引导因素,但从长远看,这基本上是一种趋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消费结构呈现出了“高低两端热,中端走冷”的形势。2018年7月,中国机动车销量出现了惊人的负增长,达到-5.3%。自此以后,萎缩的步伐越跨越大,在2019年4月达到了-14.6%的降幅。其中,乘用车的销量,4月创了5年的最低值,同比2018年同期下降17.4%。对比鲜明的是,高端车在4月份有3.7%的涨幅。奔驰车在一季度的中国市场逆势增长2.6%,卖出17.4万辆。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在中国的汽车连续12个月同比下跌的情况下,奔驰和宝马两种汽车依然能以13671万辆和12519万辆的销售数据拿得第一和第二名。并且,宝马、奔驰和奥迪汽车5月的销售量依然呈现正增长。这组数据,说明了高端车的销量呈现销售增长的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低端轿车呈现销售疲软的情况。
最近,中国的高端白酒也呈现出涨价趋势,第八代五粮液出厂价定为889元/瓶,同比增长13%,零售价则在1200元/瓶;洋河股份向全国经销商发出提价通知,称供货指导价最高涨幅超20%。肯定会有些人会疑惑:“不是实体萧条,经济下行吗?那为什么这些白酒厂家还一个劲儿地提价呢?” 这样的市场行为可以理解为白酒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来源于其本身需求多,供给少。从白酒价格的分化可以看出,提价的白酒都是高端白酒品牌。高端商品面对高消费群体,供不应求。中低端商品因消费群体收入受限,供过于求,价格难以上涨。
再看另一组数据。全球第二大奢饰品公司瑞士厉峰集团表示,该集团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境内的销售额,同比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同样,高档品牌爱马仕在中国市场也迎来了四年以来最快的季度性增长。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18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正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他们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费中贡献了近33%的市场份额。
反观低端产品的消费,其与高端产品消费的情况也很相似。销售低端产品的“拼多多”网站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45.45亿元,同比增长228%;总成交金额为5574亿元,同比增加181%;月活跃用户为2.897亿,同比增长74%。拼多多的客户对象多为四、五线以下城市、直至十八线小城市人群,以低价、拼团等方式策略赢得了广阔的地、县市和乡村市场。拼多多的出现,一度出现了“消费降级”的舆论。成立三年的拼多多一路高歌猛进,现已超越京东用户数量1亿左右,用户总数达4.43亿。这样的高增长再次证明,目前低端消费的增长迅猛。
对比高端和低端产品消费,偏向中端消费的京东近两年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几乎停滞;阿里巴巴旗下的中端消费淘宝和天猫也增长缓慢。
再用另一组数据佐证:2018年,招商银行的零售客户总数为12541万户,总资产6.8万亿。但其中的白金顶级借记卡——金葵花卡客户为236万户,总资产却为5.5万亿元。这项数据表明,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阶段。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内需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高端消费强劲增长,低端消费迅猛增长,中端消费几乎停滞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端消费者主要指的是中产阶层和工薪阶层。这个人群消费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一、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国家统计局月度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1-2017年,民营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规模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水平以上。其中,2017年平均利润为1068万;2018年为270万;而今年1-4月份的数据显示,平均利润仅为213万。企业盈利的减少以及其它企业负担,造成企业主和员工收入的下降。
国家统计局201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表明,中国居民相较去年同比增长8.7%,其中,占全国人口的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8%。相较去年,低收入组的收入增长同比去年增长8.1%!但是,同样占全国人口20%的中等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却只有3.1%。考虑通胀因素,中等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增长率几乎为零。中等偏上收入家庭与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占到全中国人口60%的大体量,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率也只有4.4%。这也是为何大家对于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与医药费用的增加。以教育为例,汇丰银行于2017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支出就高达42892美元,排在世界第五; 93%的中国父母选择给孩子请私人辅导,这排在了世界首位。
中国中产阶层家庭,因为子女教育和医药等生活成本的增加,数量和收入正在逐渐减少。
三、购房和住房成本占用了大量资金。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表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均总资产接近162万元,其中,近80%是房子。相关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高达107.2%。
一般来说,除非经济环境极端变化,高端人群和低端人群的消费比较固定。而中端人群消费则是促进持续消费的重要力量。
应该说,我国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扩大我国的中产阶层并刺激他们的消费。
首先,我国对企业进行了减税降费;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逐步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我国企业的营商环境逐步地变好,其中,政府部门的效率有所提升,并重视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样的做法,从长期来看会让民营企业产生获得感,并增加中端人群的实际收入。
其次,2018年11月,针对老百姓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等问题,以上海为代表的11个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2019年新医保的改制,会提高报销比例,药品品种的覆盖面积也会随之加大。国家加大医疗、医药领域的改革和投入,一定会促进中端消费。
除此之外,我还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让孩子能够从正规教育机构受到良好的教育,减少家庭对各种培训班的开支。另一方面,政府提高医生收入,分开医、药、设备之间的关系,去除医生吃药品企业回扣的现象,让病患减少在医药费和医疗设备使用费支出。
总之,进一步增加中产阶层,刺激中端消费,应该成为我国近期乃至中长期的政策着力点和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