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东平谋定产业化-万祥军:国情研究农业品牌化

万赢信 原创 | 2019-07-25 09:11 | 收藏 | 投票

精准扶贫东平谋定产业化-万祥军:国情研究农业品牌化

今日东平报讯 (通讯员梁久雪)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万赢信 谋定采编:山东东平县是全省20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脱贫任务艰巨繁重。为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东平县多措并举,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以产定销、以销促产”,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结束了东平县首届农民丰收节后,全国工商联执委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在调研考察座谈会上万祥军表示。

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万祥军说:为此,东平县各乡镇机构“零休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为加强最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通监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 加大监管力度,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严格制度管理,提供追溯保障。该局以《生产记录》为载体,规范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网格化”“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大对种植基地的跟踪督导,严格要求,详细记录,严把生产程序。制定规范了全县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上墙制度9项,建立了《农业安全监管检查信息台账》《田间管理台账》《农资进货台账》等五项管理制度,明确任务,确立重点,做到监管有记录,确保责任到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打下了基础。

食品安全,健康所系。多年来,东平县农业农村局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头,完善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狠抓监管,严格执法,认真履责,顺利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建设可追溯监管追溯点124个。

活用制度不死管,培育绿色产业。该局坚持质量第一,绿色发展,改变以往“一管就死,不管出事”的传统管理方式,探索传统监管和信息化监管相结合的机制和模式,由“釜底抽薪”的绝杀式管理向“换水养鱼”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转变。

从思想观念入手,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指导“三品一标”认证,在农业产业培优树优的前提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培育高效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以点画圆,以点带面,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现代示范产业园区,实现农产品高标准、绿色化、优质化生产,努力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变为“零公里”。

该局执法人员始终坚持“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面对风险和考验,严格执法,迎难而上,体现了大奉献勇担当的精神。行动上有力,坚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得罪人三个“不怕”。

实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高标准统一建设。该局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职责,设立单独监管办公室、检测室。实现乡镇检测室速测全覆盖。该局不断加强乡镇检测室建设督导,破解建设难题,增加财力投入。

实现省级监管追溯平台互通对接。监管追溯信息平台是追溯可查询的前提保障,为保证监管追溯平台及设备正常运行,该局专门指派技术人员定期对机房服务器及全县监管追溯点设备检查维修、升级更换。根据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规范,该局通过升级系统、更新设备,实现了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端口对接 。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提高产出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东平县自然生态系统良好,生产的农产品大都是绿色天然优良产品。但是由于品牌建设滞后,宣传推广不足,流通渠道不畅,许多优良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

近年来,通过产品品牌化建设,全县现有57项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余万亩;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项,山东省名牌产品4项。东平县“光大智育”牌食用油、“鑫香”牌面粉、“东优”牌大豆、小麦和玉米、“斑鸠店”牌大蒜、“安山”大米、彭集“花生”、“鲁东”牌核桃、“土安”西瓜、和“王八仨”牌甲鱼、中华绒鳌蟹、乌鳢水产品等远近闻名;大羊核桃、大安山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的“光大智育”牌花生油和大豆油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

东平县科海菌业的“科海”黑木耳获得山东省企业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带动,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全县食用菌养殖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的主要优势特色产业。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第一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东平县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明确监管目标与监管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通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运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8家,其中过亿元的1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82万人;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2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2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5家,家庭农场350家;全县各类经纪人已发展到1万余人。

他们既从事农产品生产,又不断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活跃农产品流通市场,成为推动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力量。我县吉祥食品、祥瑞药业、鑫香面粉等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加工,带动了我县蔬菜、玉米、小麦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

创新现代流通方式

东平县大力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大数据建设,发挥“线上+线下”互补优势,多种形式推进产销对接,构建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机制。

一方面,努力打造具有东平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平台。除组织有关企业及产品参加市级以上农产品展会外,我县成立了东平县特产商会,并于2月3日、6月15日,成功举办东平优品农产品展销会,集中展示东平特色农产品,现场签订合同百余单,交易额近2000万元。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东平县的电商产业园已打造成全国排名前一百的县级电商产业园,与阿里、淘宝、京东等实现了无缝对接,发展电商企业109家,200多种农产品成功登陆淘宝、京东、买卖惠等电商平台,600多家淘宝店铺活跃线上。

旧县乡王古店三村丁伟杰最初使用淘宝注册了“丁丁米铺”,把本地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开展“线上”销售。同时注册了“丁小妹”牌商标,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产销对接,产品质量是基础,市场流通是关键。下一步,东平县将进一步树立“重点发力,久久为功”理念,营造有利于农产品产销对接的良好环境,合力推动农民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推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东平谋定产业化-万祥军:国情研究农业品牌化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