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琳:用文化自信提升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繁荣

王先琳 原创 | 2019-07-03 08:57 | 收藏 | 投票

 王先琳:用文化自信提升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繁荣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奢侈品消费大国。因此,很多人又开始痛骂自己的同胞:暴发户啊,不行善啊,穷大方啊,爱摆阔啊等等。其实,这种痛骂中国人奢侈消费的,大都没有说到点子上。狭义来说,当今商品经济领域的高档品牌属于奢侈品,广义来说,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一切消费都属于奢侈品。比方说文化消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部分就是以奢侈品消费为标志。因此,对于奢侈品,关键并不在于要不要消费,而在于我们需要怎样的奢侈品消费。

从历史上说,中国的丝绸就是奢侈品。有历史学家指出,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酷爱来自中国的丝绸,当时中国的丝绸在罗马帝国与等重量的黄金同价。历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的丝绸消费,导致黄金大量外流,最终削弱了罗马帝国的财力。

在罗马帝国灭亡1000多年后,中国的陶瓷对于欧洲也是奢侈品,当时欧洲王室个个以收藏中国的陶瓷为荣。直到今天,在欧洲的王室及博物馆,还能看到那个时期大量收藏的中国陶瓷。

但是,历史学家说丝绸导致罗马帝国灭亡,并没有说陶瓷导致欧洲列强的衰落。这是为何?因为,罗马帝国始终不能生产丝绸,或者没有足以同丝绸交换的好产品。而近代欧洲终于可以自己生产陶瓷,或者有了足以能够同陶瓷交换的产品。

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今中国奢侈品消费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谴责的地方。奢侈品消费在人类生活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自古皆然,未来也将如此。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能否生产真正的、有价值的奢侈品。例如,相关报道中指出,国外名牌高档轿车在国外市场萎缩,在中国市场却日益增大。那么,就应该看看,中国有没有自主企业,有信心、有希望生产出自己的高档轿车。就算利用别人的技术也未尝不可,就像当年欧洲人学会了中国的陶瓷生产技术。如果我们只是用自己辛苦的低端劳动,来换取别人的高档奢侈品,那当然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如果有朝一日中国成为奢侈品生产大国,那才是正道和前途。这里我们还应该看到东西方关于奢侈品的一个不同认识。丝绸、陶瓷之类在中国既作为奢侈品,也作为生活必需品,它们的奢侈程度是品质和特殊性决定的,并非靠品牌决定。而且,不管怎么说,它们都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而现在很多西方的奢侈品,品牌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有些甚至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类奢侈品在中国古人看来,属于淫巧奇技,并不被中国古人欣赏。

前几年,有个美国人做了一个试验:在日常生活中不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几个月之后她发现,日子也能过,但是,生活成本却大大提高。最近美方挑起中美贸易争湍,这个试验的结果也许将更加突显:美国老百姓必须接受更高的产品价格。在失业率走高,并难以缓解的情况下,这对美国未必是件好事。美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制造业被削弱了,不得不进口大量生活必需品。为了平衡,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外,只好用所谓“奢侈品”的出口来弥补。由此,我们看到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如果中国不光能够生产低端产品,也能够生产高端奢侈品,那么,奢侈品消费就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如同我们生产了大量丝绸这一奢侈品的祖先一样。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一项普通的技术,就能使他生产出类似丝绸这样的奢侈品,从富人那里换回大量的财富,也是一件好事。可悲的是,如果一个穷人只能生产稻米、蔬菜,却要从富人那里换一个贴了富人标志的昂贵皮包,那就不合适了。因为,大量辛苦的低端劳动,换来的并非是有真正价值的东西。以皮包来说,同等质量、款式的皮包中国也能生产,关键是,中国人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富人“品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因此,奢侈品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在于文化。

美国曾向WTO起诉中国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进口限制,说是妨碍了美国此类产品进入中国。美国之所以要向中国提出这种指控,关键在于,除了文化入侵的战略需要外,美国还认为它的音像制品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市场。美国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它相信,美国的文化是人类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一定会被中国人广泛地接受。

如果我们反过来看,假设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和喜爱,对美国文化的粗陋、庸俗本质能有清醒的认识,假如广大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抛弃了崇洋媚外、贬低自己的倾向,那么,美国向WTO的这种起诉,即使美国胜诉,又能如何?如果美国的垃圾音像制品在中国没有多大市场,对美国来说,胜诉也是白胜,吃力不讨好。比方说在印度,印度人喜爱本土电影,好莱坞产品在印度就没有多大的市场。

音像制品如此,其他奢侈品消费也都是如此。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个英国人的雄心壮志。清朝的时候,一个英国人突发奇想:几亿中国人吃饭居然不用刀叉!他决心向中国推销刀叉。按人均一付刀叉计算,他的这个计划如果能够实现,他将发大财。但是,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因为,他没能改变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的文化习惯。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西方人希望深入改变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经济目的。

当今中国人之所以对国外奢侈品趋之若鹜,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的严重缺乏,这是近代以来中国自身文化被不合适贬低的结果。一个很普通的外国产品,只要贴上外国的“富人”标签,就能以天价被中国人疯抢,就完全是文化自卑、文化媚外的体现。骂骂这种心态是应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只有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如果我们的文化始终在颂扬西方,贬低中国,这种崇洋媚外的奢侈品消费现象又怎么可能消除?

更远一点看,如果我们能将中国自身的文化,变成被全世界接受的优雅、高贵文化,那么,畅销世界的奢侈品,一定会有很多是中国产品。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是不会长久的。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要么卖卖原材料,等原材料卖光了,经济也就完了;要么只卖低档产品,完全是苦力,永远没法抬头,没法扬眉吐气。

只有在一个优秀、优雅文化支撑下的经济,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自信能提升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繁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宝藏。虽然少林寺方丈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掌握得不是很到位,但是,其简单利用了一下少林寺的文化传承,就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一个例子。对于今天来说,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不在于简单地重复、再现,而是要在理解掌握其精髓的情况下,结合时代特征地进行创造。

奢侈品消费,说到底,就是文化消费。文化上崇洋媚外心理不改变,西方垃圾奢侈品倾销中国的局面就难以改变。因此,理解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第一步,否则,创造也无从谈起。迈进新时代,全体国人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简介:王先琳: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教授、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资深培训导师、策划师和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推广专家;著有《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品绩产生奇迹》等多部专著。 szjx-b@163.com

 

个人简介
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营销咨询网、全球品牌网、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先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