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谋定大湾区时代-万祥军:国情研究变规划图为施工图

万赢信 原创 | 2019-07-03 17:16 | 收藏 | 投票

 中山谋定大湾区时代-万祥军:国情研究变规划图为施工图

全媒体记者孙嘉琳 何伟楠 罗丽娟 伍杰实 习生邓曼婷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万赢信 谋定采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正迎来新的更大战略机遇,也面临更大挑战。中山市市长危伟汉强调,中山不回避问题,要把困扰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一一解决,要从市级层面完善机制,打通脉络,调配资源,把握重点,全面做好各项工作,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跟上湾区建设的步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大湾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19年6月17-23日,全国工商联执委、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广东调研考察期间,在中山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表示:中山新一阶段的改革开放有了更明确的着力点——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万祥军说:“今年中山两会落下帷幕,同时意味着对新一年的工作从谋划部署转入全面落实阶段。”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指出,当前中山的主要任务,就是狠抓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让蓝图成为现实,把大湾区建设作为中山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举全市之力抓紧抓实抓好。

攻坚高质量发展

变“规划图”为“施工图”

据南方网全媒体记者罗丽娟采访称:以“中山所能”主动对接“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加快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

“推动城市环湾布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万祥军在调研考察中对记者表明:随着更多创新要素集聚,中山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

今年1—4月,中山市进出口总值及出口值同比增幅在珠三角均位列第二。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解决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遇到等共性难题,中山积极引进德国VDE、硕泰、工信部电子一所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已为3000家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与标准认证等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坚持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多担当,中山努力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具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共建创新走廊,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创业

今年3月,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称“康方生物”)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康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抗PD—1/CTLA—4双特异抗体新药AK104在中国启动Ib/II期临床试验。

“这是继已完成在澳洲Ia期临床试验后,AK104项目取得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康方生物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士夏瑜表示:“未来,康方生物还将启动多个针对多种恶性肿瘤的AK104单药以及AK104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让全球的癌症患者获得中国制造的好药。”据悉,这是康方生物利用康方独特的Tetrabody双抗平台、自主研发的首款双抗产品,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PD-1/CTLA-4双特异抗体。

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在中山迸发出发展活力,越来越多的寻梦青年踏上了这片热土。继去年引进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后,今年中山投资经贸洽谈会又引进了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将为香港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条件优越的产业转化载体。

据统计,今年1—4月,来自港澳地区的投资占中山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超过70%。截至目前,来中山投资的4300多家外商企业中,港资企业超过2400家,占55.8%,投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

万祥军说:“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对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与香港、澳门等地的高校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在健康医药领域,目前香港与中山就合作创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达成意向。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国际一流滨海新城

与广州南沙相望,与深圳前海一水之隔——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翠亨新区未来将成为中山对接深中通道、对接珠江东岸创新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山明确提出要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万祥军说。

这给翠亨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从近日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可以看到,新规划更加注重对深圳等珠江东岸的产城融合衔接,如马鞍岛中北部地区需要由原来的产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以新型产业用地、综合服务、科创研发为主的综合功能区域;而马鞍岛南部则打造以科创、文化、商业商务、居住配套等功能为主的翠亨新学城。

对标国际打造现代城市新中心,这是中山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明确信号。中山市还就岐江新城规划进行了提升。近期公布的《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征询意见公告提出,该片区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打造集产业、服务、生活、休闲、景观和交通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中山市城市中心区主体功能,引导和带动中山以及更大区域的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守住好山好水好风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

兰溪河畔,孙中山故居郁郁葱葱。日前,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活动就在这里启动。由专家学者和多家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组,通过走访珠三角各市和香港、澳门,挖掘粤港澳三地孙中山文化资源,建设人文湾区,拉近民心距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中山市今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山市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制定实施孙中山文化交流计划和推动一批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项目。

近年来,中山市高标准建设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通过保护开发岐澳古道等举措,推动历史人文景点“串珠成链”;另一方面,则在城市设计方面更注重融合山、海、城,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市。当前,中山把五桂山、岐江河和金钟湖纳入城市景观设计,勾勒出“一山一河一湖”的城市发展景观。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山市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争当绿色发展的“领跑者”。

迎接大湾区时代

中山布局千亿交通“大单”

环湾布局,以“中山所能”深度对接“湾区所向”。“粤港澳大湾区”热度一路升温,也成为中山布局发展、谋定研究、顶层设计被提及最多的热词。站位更高的谋划、目光更远的战略是2019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在部署工作中的一大特点。

陈旭东要求以“中山所能”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实现大湾区城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快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创建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这些举措都给中山今后的发展埋下了富有潜力的种子。

“必须树立湾区意识、打开湾区视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赵晷湘的看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无论建设一个特色小镇,还是开展区域合作,我们都不应只站在一个镇区三四百平方公里土地或者中山1800平方公里土地的格局上来考虑问题。未来我们搭建产业平台、开展招商引资,都应该站在粤港澳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格局上来思考。”他认为,中山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依托自身的产业、区位等优势,提高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地位。

比如,环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山周边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都是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但是科技成果要落地进行产业化,需要完善的产业化基础条件。赵晷湘认为,相比这些城市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用地成本高,中山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用地成本更低,具备承接广、深、港、澳等城市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能力,中山可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

万祥军调研考察后对记者说:“事实上,中山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今年计划继续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广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中山转化应用。”

来自澳门的中山市安信通机器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韩子天透露,公司在翠亨新区的工厂已经启动建设,希望可以帮助澳门的科研项目借助中山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化。“澳门是科技创新走廊在大湾区西部唯一的支撑点,我们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利用制度上的优势迅速成长为科研高地,在一些学科方面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他说,澳门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题,但其公司的科研优势正好与中山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吻合,相信双方配合互补,将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

从香港乘坐客轮出发,只需1.5个小时叶兴华就可以抵达中山港。10分钟后,他已经坐在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数贸大厦1栋17楼的工合空间办公室内。作为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的一个联合创始人,叶兴华对于工合空间进入内地的第二站满怀信心:“中山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也比较扎实,我们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让更多的港澳创业者来这里寻找机遇。”

做优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中开、西环、东部外环等高速公路,以及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建设,谋划推进广中珠高铁、广州地铁和佛山地铁延伸至中山等项目,实现半小时可达广州、深圳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千亿布局大交通,计划在6年时间投入1400亿元布局交通版图,全面谋求城市发展新速度,多个镇区对此都跃跃欲试。”万祥军说:位于中山北部的港口镇发展交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毗邻中山港,深中通道还将在这里接驳中江高速;番中公路、广珠中线贯穿全镇;城轨1号线也将始发于港口……

如果说中山地处珠江“A”字型的中间位置,那港口则处于中山北部的中间位置。拥有众多交通利好的港口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珠西交通看中山,中山交通看港口。港口镇位于珠三角西岸的几何中心位置,90公里半径内有5大机场和4大外轮深水港,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均处于一小时交通圈范围内。

距市中心区仅15分钟,深中通道的联系,距前海•宝安仅40公里,距南沙仅20公里,距广州市区约50公里,距珠海仅40公里。紧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新区,是承接三大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此外,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正式将港口镇纳入中心城区范畴,真正实现了港口与石岐区、东区、火炬区等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中山港口《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提出,中山要建设成为珠江西岸区域枢纽城市,而港口镇作为中山交通枢纽城市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是枢纽中的枢纽。

京珠高速与中江高速在此交汇,并在港口核心地段设有中山城区出入口;番中公路、广珠中线贯穿全镇,毗邻中山港;正在动工建设的深中通道在马鞍岛登陆后将在港口新隆立交接驳中江高速。明年动工建设的城轨1号线始发站正位于港口胜隆社区,加之位于石岐区和港口镇交界处的中山北站被定为中山综合交通枢纽站。

规划中的深茂铁路、中莞城际将从这里出发经过南沙连接深圳和东莞,港口将成为连接南沙和珠江口东岸的重要交通节点。近年来,港口充分把握区位优势,加快与中心城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生活居住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

目前,已成功完成阜港公路、福源路、大南沙大桥扩建、世纪大道、西街桥、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山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港口承载交通咽喉,资源禀赋,具备了构建深中通道周边地区对标深圳的发展平台。

此外,港口还在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打造富有岭南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风貌,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优美的居住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为港口吸引特色小镇专业人才来到港口、留在港口、扎根港口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以城北中心商务区推动产、城、人融合。港口镇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城北中心商务区,推进“产、城、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珠江西岸交通枢纽中心的区域优势。城北中心商务区地处中山城区北大门,紧临中山市规划总部经济区“岐江新城”以及广珠轻轨中山北站片区,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是珠江西岸区域性交通枢钮的重要部位。

未来,港口将发力城北中心商务区,将其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规划,该片区的主要发展定位是高端服务业。港口将利用地处广佛肇、莞深惠、珠中江三大城市群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承接上述经济圈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总部经济、金融、科技信息服务等产业溢出,打造智造服务业集聚区。经过几年建设,城北中心商务区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功引进了保利城市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港汇城、上乘世纪、枫逸大厦等一批优质项目。

推进大产业平台建设,除了城北中心商务区,港口还将加快推进其他四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打造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港口将建设3平方公里集游戏游艺研发、展示、交易、体验、等为一体的游戏游艺文化特色小镇。

此外,还会打造大丰智慧新城。将沙港路东段大丰片区建设成为智能供应链区域总部、智能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及集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新城。同时,港口将以小榄水道和鸡鸦水道湿地长廊为环绕,以大南生态农业为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南农业生态旅游岛。

打造水乡风情慢生活特色街区。加快旧城区改造进程,推进港口河两岸景观改造,打造以港口河为中轴的水乡风情慢生活特色街区。展望未来,港口镇将把握纳入中山市主城区、深中通道开工建设等契机,努力建设成精品主城新区。

人才是第一资源

优化引才生态建设两所大学

“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使中山成为有梦想的创业者、创新者、投资者的理想向往之地。”这是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个美好愿景,而更被人们所关注的,是即将启动建设的香山大学和筹备建设的中山科技大学。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表示,为了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山要进一步增强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的过程中,中山提出要建高水平大学,既回应了中山人民多年来的期盼和希望,更是中山从教育领域出发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资源的支撑,所以要把建设高水平大学作为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个抓手。”徐小莉介绍,目前香山大学已经纳入粤港澳联合办学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也正在积极协助中山推进该项目;而今年1月份,中山市专门向教育部做了关于中山建高水平大学的工作汇报,教育部表示支持,接下来,中山将积极做好中山科技大学的相关筹备工作。

广东马迅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宇华留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方面着墨甚多:“作为企业界的代表,我深受鼓舞,但同时我也深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在他看来,城市吸引人才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中山可以为人才提供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以及良好的人居环境。

邓宇华认为,人才最重视的价值是自我提升,中山还需要大力搭建好的平台来留住好的人才,他建议政府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着力引进著名高校实现科学前沿探索,引进名企实现人才及技术溢出。

对于企业的呼声和人才的期待,中山今年将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才生态环境。具体来说,包括建设好各大学、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以平台留人;通过实施青年优才工程,制定“雏鹰归巢”引才计划,吸引更多本地学子回中山创新创业;研究制定“柔性引才”办法,推广“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引才模式;还将加大人才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人才集团。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引领,激活“双轮驱动”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继续做强做优传统产业,更强调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双轮”,构建以创新为动力、实体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创新主体,近年来中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创新质量,成为今年发挥创新对经济发展引领作用的重点。今年,中山将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发展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同时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成彬表示,目前中山先进制造业发展占工业经济比重不断提高,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双轮,是两翼,缺一不可。”他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抓住了中山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优势,对中山下一步产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们很有信心。”徐成彬建议,中山应抓住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区、翠亨科学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要素人才集聚平台,这反过来又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创新发展支撑。

在新一轮大发展契机和挑战下,中山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着力点放在了已有集聚效应的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并提出“积极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在中山设立高端医疗机构,争创区域医疗中心”等具体目标。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晓敏是中山健康产业发展的一名见证者。中山市在1994年率先布局生命健康领域,与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成立了“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如今建成多个健康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平台。

在李晓敏看来,近两年政府为引领科技创新引进了知名科创中心及平台,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药物所分中心、武汉大学等实验室等,为中山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撑。她认为,中山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健康2030大健康战略,结合国家政策引领,推动中山智能装备、人工智能产业向医疗领域延伸,通过大力发展智能诊断、康复护理等智能化设备等,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打通全民大健康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让中山的健康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城市能级高起点规划

明确规划先行,破解用地问题

一个关系中山更长远发展的蓝图即将绘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国土、规划职能整合为契机,启动编制2035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全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高起点规划”是今年中山在全面统筹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要提升建设质量和城市能级,而对于这座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城市来说,规划先行、加强统筹就成为破解资源利用“碎片化”的“钥匙”。

一方面,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山提出推动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这就要求实现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的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并加强中心城区与东部沿海片区互联互通,打通向东的交通联系。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全域各功能区规划,加快优化市级产业平台规划和建设,推动各区域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规划管理体系,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强对各功能片区规划调整的统筹和指导。

对建成区进行更新和改造,是中山在城市建设方面寻求新突破的有力抓手。中山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源认为,城市更新就是对一些旧有的建筑物、基础设施,按照提升城市品位的标准来进行提升改造,“希望未来几年之后,中山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能突显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在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擦亮中山作为宜居精品城市的品牌。”

机构改革后新设立的城市更新局,在新时期可能将承担更重的任务。市城市更新局局长林诺君表示,城市更新并不是大拆大建,他透露,中山今年在这方面将重点推进微改造、“工改工”和连片改造。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绣花”功夫推进老城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就是对城市进行微改造。

“微改造是以综合改造为目标,强调延续历史脉络;以多元改造主体,强调社会力量参与并以修缮提升为工作中心的改造方式。”他说,“在微改造方面,中山将重点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中山正在对现有本地资源进行摸底。做好微改造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配套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社会关注、市民所期盼的。”

市人大代表吕新军则建议,中山可以拓宽过往“三旧”改造工作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城市更新工作的统筹和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城区有不少已经建成并发展趋于成熟的商务区,但要促进新一轮的发展,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周边区域形成更完善的配套。”他说,“周边区域不一定具备大拆大建、拆除重建的条件。因此,对于商务区周边的旧城镇、旧村庄更应该活化,可以是对商务区进行配套,也可以通过微改造提升其居住环境。”

中山谋定大湾区时代-万祥军:国情研究变规划图为施工图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