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钦教授:金融科技正式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陈柳钦 原创 | 2019-09-11 15:28 | 收藏 | 投票

  金融科技正式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文/陈柳钦

 

  从1999年金融科技引入中国以来,中国金融科技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它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气象与效率,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短期时间内就让金融科技在中国广泛的普及,其带来的效率也是前所未有。金融科技从未像今天这般备受关注,金融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金融服务产品由简单向复杂、金融服务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等方面的变化,无一不是金融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2019年,新金融行业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公司加紧向金融全牌照端发力,另一方面传统金融公司借助科技手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监管趋紧,行业发展呈现多形态,一些企业在探索转型新的发展路径,一些企业利用智能投顾、智能理财进行新的模式创新。

  2019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银发2019-209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之后,官方正式以发展规划的方式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进行的布局,《规划》是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第一次对金融科技进行系统化的归纳与论述。这是中国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之时,出台《规划》既回应市场需求,也符合监管需要,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规划》将对金融科技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推动金融科技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6 年 3 月,全球金融治理的牵头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 第一次在国际组织层面对金融科技给出了初步定义——金融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至此,全球已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以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的尝试与应用层出不穷。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5月份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并启动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这份指引未来三年发展的《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规划》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此时发布《规划》确实非常及时,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是顺应金融科技形式发展的应景之作。因为5G时代来临,将会推动金融业的深刻变革,有可能引发一场大范围的“5G”金融革命。也就是说金融业在4G时代的金融服务模式、金融发展理念、金融发展方式等都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甚至可能会是颠覆性的革命。在这样一场大变革来临之际,《规划》无疑具有未雨绸缪之功效,将对提高金融业应对5G时代金融科技冲击发挥作用。

  具体来看,《规划》确定了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强化金融科技监管以及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六方面重点任务。

  从顶层设计来看,应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规划》高度评价了金融科技的角色和作用,认为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发展金融科技意义重大,但金融科技的发展之路绝非坦途,目前金融科技领域人才结构失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金融科技发展还需应对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风险挑战。作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规划》首先强调要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强化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技术方面,应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在这个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未来转型创新的关键变量。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突破金融服务的时空束缚,批量且更加个性化地服务客户,对于身处服务价值链高端的金融,这无疑将带来深刻影响。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多个技术领域。技术应用既提高了金融科技的质量和效率,也扩大了金融科技范畴。在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金融科技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规范引导,稳妥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合理应用,推动金融科技成为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规划》指出,应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和安全管控,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总之,金融科技大有可为,引导合理运用是关键。

  应用方面,应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传统模式下,金融行业往往只能对大客户、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对绝大多数客户只能提供标准化服务。金融科技可以提升传统金融服务水平、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使得金融朝着个性化、多元化和服务精细化方向发展。发展金融科技的初心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的成果赋能金融提质增效,通过科技的驱动,创新引领,为金融的发展注入正能量。金融科技无论怎样创新。其宗旨都是要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为此,《规划》明确,应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安全方面,应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尤其在当前国际环境多变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彰显。金融科技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跨界金融服务日益丰富,不同业务相互关联渗透,支付风险更加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未来转型创新的关键变量,但金融科技在重塑金融业的同时,也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影响。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由于其电子化、虚拟化等特点,延展了金融业风险管理内涵,使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染性和外溢性。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给予创新一定的试错弹性空间,但是在试错过程中需紧密跟踪风险,实现规范创新与安全创新。金融安全以金融功能为前提,而金融系统本身的安全,既来源于系统以外,也来源于系统运行的核心基础、信任基础和技术基础等。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技术为主的金融科技正助力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由此带来的合规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规划》提出,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做好新技术应用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监管方面,应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金融科技作为跨界新兴产物,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法律缺失和监管空白等问题。目前我国的金融科技监管,没有具体法规,只有监管部门的文件。由于文件监管内在的逻辑是机构监管的逻辑,而不是业务监管的逻辑;也即金融机构由谁监管,当金融机构用金融科技的时候也由此监管部门说了算。《规划》提出,金融科技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同时也提到,既需要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也要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监管是金融科技生态内重要一环,以有形之手行调控之责,引导资源配置,左右创新走势。某种意义上,监管短板等同于行业短板,监管效率等同于行业效率。《规划》提出,加强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加大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服务金融业综合统计,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穿透监管的强化,消解监管套利的空间,致使低门槛、低水平、同质化的金融活动失去生存土壤,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金融行业降本提质的创新将成为主流。从这个角度看,市场分化仍会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持牌经营、合规创新、有序竞争的新格局将得到确立。

  基础方面,要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全球来看,金融科技的冲击都逐渐向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下沉。金融基础设施拥抱新技术,不仅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支撑,也是整个金融体系变革的重要载体。在金融国际化与开放的大环境下,更需推动技术助力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布局,如:支付清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征信与信用基础设施,还有适应金融科技多样需求的会计、税收、律师、反洗钱、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体系。为此,《规划》指出,要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治理体系,从技术攻关、法规建设、信用服务、标准规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有力支撑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总之,金融科技将不断夯实现代金融的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经历了多年“自由”增长之后,开始进入规范“赛道”。

 

  「作者简介」陈柳钦,湖南省邵东县人,教授,著名学者,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能源经济和金融问题专家。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能源报》社评论部主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现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在《经济科学》《经济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中国金融学》《制度经济学研究》《金融论坛》《改革》《国际金融研究》《财经科学》《当代经济科学》《经济研究参考》《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习时报》等学术核心期刊、专业期刊和中央级报纸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主持、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类政府咨询课题60余项,出版《制度、金融、投资和发展》《当代金融理论与实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支持研究》《俄罗斯金融制度研究》《揭秘华尔街金融海啸》等12部专著。

个人简介
陈柳钦,湖南邵东市人,研究员,教授,著名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能源经济和金融问题专家。曾在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被聘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柳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