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康社会

胡占华 原创 | 2020-10-13 08:28 | 收藏 | 投票

 我与小康社会

胡占华

       童年生活在有三百年历史文化古迹和三百年历史传统文化盛会文化自然村,与童年伙伴与鱼为伍与鸟为伴,老家是地貌祥瑞的地方,有比较肥沃的土地和部分耕地可以水浇地,家家户户都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生产队有副业砖瓦窑。然而,每年当地粮食一半要上缴国家储备粮,如果遇到老天不作美,部分家庭还是会遇到粮食短缺问题,农业试验田中单一号亩产最高可以达到八百斤。一见面:你吃饭了吗?显然农村食品供给与首都北京不是一个层次,细粮是稀缺的,植物油是稀缺的,那时自家亲戚北京工作生活,还曾经与我父母和我商量,是否愿意随他们一起到北京生活,孩子当然是不愿理离开父母和自己家,童年就是盼着过年过节可以吃美食、可以有鞭炮,然而一分钱都比较稀缺,一分钱可以买一块糖果,那时糖果特别甜,我想稀缺是重要原因,于是学习、做家务、给生产队义务劳动之余就捡蘑菇、挖药材、收集杏核,到当地供销社换取零花钱可以买美食、酱油醋,童年的希望是春节父亲给我买一件石油工人那样的劳动布服装,老家人乡里乡亲经常家里串门,父亲县城工作,家里不缺香烟、茶叶,好茶沏上、好烟点上,然后陪着老家人唠嗑。童年是期待实现四个现代化,未来生活更美好,因此学习是品学兼优,偶尔还可以得到小学路老师笔记本奖励,那时的笔记本就象我给扶贫村扶贫户孩子买的笔记本一样有激励意义。

     恢复高考之后转学到县城回民小学读书,然后平泉一中读书,法院居住,与公检法工作人员一起吃饭,伙食丰富程度自然好于童年,好于少年那些居住中学的同学伙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学还获得全国化学竞赛地区二等奖奖励,懵懂少年,喜欢诗词嗜好这时开始喜欢朦胧诗,业余时间偶有创造,时光荏苒,这些稚雅诗词早已消失在诗词海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学宿舍居住中学食堂吃饭,这句话体会更深刻,这时每天食堂就餐就是希望能吃到童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那样的美食,现实是这是奢望,尽管如此,考一所好一点大学的理想没有动摇。经济层面,东南沿海苏南经济发展就象那时的文化一样百花齐放,我是读者文化前辈高占祥先生作序《可爱的河北》走进大学校园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当年《新华文摘》那些一篇一篇理论前沿学者今天不少都是价值中国网出版一部一部学术著作的理论权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粮食供给与流动领域改革,部分南方个体经营者用相册换取大学生手里的粮票,然后蒸馒头供给给石家庄居民,率先富裕起来,然而与那时就有63为亿万富豪比,万元户普通百姓已经是奢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工业经济领域工作转换到党校从事经济研究科研工作,第一要清楚当今中国处于什么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自己的理论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是否不落伍。值得高兴的是,党校工作十三年与党校老师一起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与党校老师一起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今年中国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常有周边人问我,你们党校老师如何扶贫?我就诚恳的告诉他们,第一:培训扶贫工作人员;第二、职责范围内扶贫;第三:把扶贫问题当课题研究。

     

个人简介
警察经历、职业经理人经历、高校讲师经历、党校教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