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乡愁

胡占华 原创 | 2020-10-14 10:08 | 收藏 | 投票

城市化与乡愁

胡占华

一、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前海再奏改革曲,金秋五谷丰登时。

各位老师同事都知道承德有康乾盛世历史文化古迹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即便是盛世,还是农耕文明特征,康乾盛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等亲自示范织耕,祭天祭地,与普通老百姓一样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700年之前,欧洲总体还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到1850年英国人口倍增,城镇化率接近45%,已经成为引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世界经济领袖,并促成这之后中国洋务运动,英国大约用了100年时间(1800-1900年)城镇化率从26%增长到75%,美国大约用了80年(1890-1970年)城镇化率从35.1%增长到73.6%,日本大约用了40年时间(1935-1975年)城镇化率从32.7%增长到75.9%,韩国大约用了30年时间(1960-1990年)城镇化率从28%增长到75%

古今中外,城市化与乡愁古已有之,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时期就出现了城市,但城市发展极其缓慢直到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达到13.6%1950年为28.2%1970年为38.6%1980年为41.3%2005年为49.2%。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国家大都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考古发现我国龙山文化时期就有城堡,红山文化出现比较发复杂的社会分工并制造的精美玉器即便今天随便找家企业和个人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制作出来,把文化影响范围翻山越岭翻江过海,从夏到早商时期就有城镇遗址,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镇规划有重大突破,唐代长安、宋代临安、明清北京人口都达到100万。中国自唐代到明代城镇化率一度在10%左右,到1843年中国城镇化率跌落到5.1%,到1949年城镇化率上升到10.6%,到1958年中国城镇化率上升到16.25%,到1978年城镇化率为19.5%2012年达到52.6%(其中城镇户籍人口比率大约在35%),城市数量为661个,中国进入新时代,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以前的耕地、菜地不少地方变成城市、工业产业园、大学城、高铁高速机场,承德人引以自豪的康乾盛世以及历史文化古迹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这个有三百年历史文化古迹的城市曾经以至于现在都是在城市化与乡愁之间徘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与古代国际贸易与航海事业繁荣密切相关,伟大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以及众所周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辉煌经济与鼎盛时期共同特点都是发达的航运业和国际贸易,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成为世界工厂、技术领袖。

城镇化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是农业专业人口从农业社会生活转向城市生活的过程,是劳动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地域空间转变的过程,包含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人文情怀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二、     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城市化与乡愁

     直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每个人、每个家庭美好生活追求,就中国而言无论是出生农村还是城市,无论生活城市还是农村,说起乡愁必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城市化与乡愁,对生活在城市的人还是农业农村农民朋友意味着什么?就有专家预测,到2035年中国中产阶层人口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倍即八亿人,这其中2020--2035年中国高校职业院校大学毕业生人口规模与日本人口规模相当,这些大学毕业生大部分经过努力会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然而这些大学毕业生与在座各位老师同事一样需要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各行各业各自工作还体现在互联网新媒体网民社会和公民社会,城市化与乡愁,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最近坐在大学校园撰写一首诗词

致青春

胡占华

带着青春,

带着梦想

一个个憧憬希望走进大学殿堂;

带着青春,

带着梦想,

一个个憧憬希望走出大学殿堂;

生活不仅有诗与远方

生活还有柴米油盐,

生活还会遇到苦恼与彷徨,

珍惜青春吧,

当人到中年,

看看自己的行囊,

当安祥养老生活,

坦然而不是惆怅。

这些大学生与我们党校扶贫村农民朋友、外出务工人员、城市各行各业工作人员一样,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经过努力,一部分会成为中国中产阶层,伴随中国城市化城镇化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一部分乡村早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一部分乡村成为城市一道风景,一部分乡村发展成为特色乡镇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乡村刚刚摆脱贫困致力于谋划2035年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 进城的人可能有乡愁喜欢乡村小桥流水人家故乡泥土,乡村的人可能愿意享受城市繁华,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乡村的人工作生活在异国他乡,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融入当地文化,有乡愁的行商达四海,文化撩乡愁,民崇文兴教,商和顺九州。毛主席当年教导: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现在的问题是拿什么才有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我们的行动目标。这就涉及改革开放以来如何生活更富裕的问题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守在希望的田野上,守住全国人民的饭碗端好自己饭碗预防吃不饱确保吃得好吃得健康享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就是这样,承德新的城市规划实现也是这样,要善于把握承德生态环境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优势、康乾盛世历史文化古迹自然景观多优势、比邻京津外联东北内蒙内接中原协同发展优势持续不断努力建设中国北方宜居城市,作为省级园林先进单位的党校从筹建到2020年经历十多年的历程看,值得今天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超前谋划2035年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环境美化工作,比如说承德市委党校十大景观:理想风帆、曙光、南山积雪、层林尽染、枣园、北国风光、锤峰眺望、晨钟海棠、广仁书院、角楼、自留地等不仅是党校校园文化的景观组成部分,还是高庙村文化组成部分,党校进驻以来慕名参观党校南来北往的,不仅对承德好的生态环境赞美有嘉,还欣赏享受党校校园文化风景读书学习环境,进而知道附近就是晨起云雾缭绕曙光初照,晚霞太阳西下松波荡漾的高庙村。象高庙村这样有历史文化积淀和好的自然景观适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还是为数不少,要善于把握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国内外资源,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农村现代化与美丽乡村是一步一步建设出来的,乡村振兴要善于把握城市化过程中那些乡愁文化元素,这里既有人文文化还有科技文化,既有历史文化积淀,还有当代国内外资源。最近大家都在学习《民法典》,学习《民法典》的好处就是无论是家财万贯的人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人都各地其所,直面世界经济衰退,市场主体因应不同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有扩大招聘的,有裁员关闭的,就中国而言,持续经营超过一百年的市场主体不多,持续经营超过七十年的市场主体不多,持续经营超过四十年的市场主体不多,持续经营超过三十年的不多,小微企业小门小店,持续经营超过三年就不简单从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的老师和同事一定清楚,与城市工厂不同,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民朋友,无论是老弱病残还是能力高低素质高低,别人是无权利把他们裁员的,与此同时还要清楚中国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特征农业农村农民领域更为明显,而那些把握住历史发展机遇和资源禀赋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地方,就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营造“行商达四海,文化撩乡愁,民崇文兴教,商和顺九州”文化氛围,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是一种福利,持续不断努力建设中国北方宜居城市需要这样的环境。

 

 

个人简介
警察经历、职业经理人经历、高校讲师经历、党校教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