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改革”与新发展格局:中国的新举措释放了啥信号?

胡显达 原创 | 2020-12-20 08:48 | 收藏 | 投票

 

“需求侧改革”与新发展格局:中国的新举措释放了啥信号?

2012年,供给侧改革成为北京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磅性的高频词。这个词的出现有一个基本的背景,那就是为了引领中国经济解决沉荷一久的产能过剩问题。

18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也在不经意间成为这场改革理念的引领者。

然经济的车轮本是双轮驱动,总不能单轮独行,供需的动态平衡与相互牵引,才是真义与正道。

不论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是各大自贸体的打造,中国牵头的这些行动都是为了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引领,依靠外部市场的开拓,消化并解决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支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但2020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搅乱了中国经济改革的这种计划,外部市场的断裂与萎缩,也让北京不得不把自己的眼光内向起来,更多地关注内需的分量与作用了。以双循环为架构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这种复杂国际形势的使然。

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高增长模式的换挡与调速,起因绝不单单是供给侧上的产能过剩,也还有收入分配等需求侧上的问题。只不过是两者的主次轻重不同而已。根据毛主义辩证法或平衡术中的抓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北京主抓了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并延续了其侧重出口导向的原先路数。

中美经济脱钩论的兴风作浪,新冠疫情火烧对经济全球化的残酷割裂与封锁,中国的这种出口导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化危为机中砥砺前行的中国也再一次开启了自己经济战略的重大调整。以双循环为架构的新发展格局及其十四五规划的出台,拉开了中国经济以需求侧改革引领的大幕。

 

这个大幕对中国民众以及世界经济释放了中国经济向何处去、怎么走的信号。

在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上,北京发起了释放本国经济国内消费潜力的新行动,承诺实施一系列改革,以彻底解决收入不均、社保不力、需求不振这个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

有分析认为,北京对“需求侧改革”的新关注意味着要加大努力解决棘手的结构性问题。

北京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是在12月1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之前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过去五年在中国经济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遏制工业产能过剩和降低金融风险。

对需求侧改革的新关注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经济双轮驱动的新阶段,着力供需动态平衡,相互牵引,互为支撑,以内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久动能。

新华社在述评时称,“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有分析指出,这是中国努力寻求更多地依靠内需和本土创新来应对外部环境中不断增加的挑战。

麦格理基金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称,要求展开需求侧改革的呼声反映了北京“在不采取刺激措施的情况下提振需求”的意图。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4日报道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新词“需求侧改革”,表明北京正在设法解决消费不足等问题。

在需求侧改革的引领下,北京将如何在中国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富足的共同富裕新社会,这将值得人民拭目以待。

2020年12月19日论道书斋胡显达

个人简介
宿州高新区以云计算动漫产业家居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对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进行单独供地、重点扶持.以世界500强、国内龙头品牌企业为重点,实施企业集群招商。诚邀全国商界精英共同创业新区,联系邮箱:huhao1966@12…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显达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