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一言堂”弊政的成因及风险分析

周兰 原创 | 2020-02-15 16:40 | 收藏 | 投票

        近年我国中小银行大额信贷违约、人员腐败窝案、存款人集中挤兑等问题屡见报端,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给金融业和当地政府带来不小震荡,后续不排除风控能力偏弱、经营业绩压力较大的新进民营银行业发生类似危机。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信用风险从中小银行传递到大银行,引发行业信任危机,再传导至实体产业,后果将是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数十年。

究其原因,职业经理人代理所有者经营,经营决策以重视少数集团利益和短期效益为主;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且借贷主体多重借贷导致风险叠加;监管稽核流于形式,很难全面、动态掌握银行经营信息等……上述单一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中小银行风险频频爆发。

虽然经过数十年银行及监管机构的不懈努力,目前国内银行运行及监管体系在以巴塞尔协议为核心的建制下正趋于完善,但制度实施及监督执行情况仍是良莠不齐、不尽人意。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政策、专业人才和信息化工具难以覆盖区域广袤、主体多元、情况多变的我国国情,另一方面是制度底层设计本身对食色人性、地域文化、经济周期波动本就缺乏理性认知和客观评估。

本次就结合笔者与一些银行高管的沟通及相关问题银行的观察报道,分析下中小银行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内控难点也是引发风险集中爆发的问题——高管层尤其是一把手“一言堂”弊政。

众所周知,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是从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高管层多是行内工作或当地政府、银保监会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与当地政、商、企牵连甚多关系复杂。靠长期金融工作背景、个人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表现、背后复杂的政经关系网支撑,高管层掌握着庞大资金借贷、资源调度、人员升迁的权力。人情世故关系的礼尚往来之间,行贿腐败利益唾手可得的诱惑之下,坚守职业道德底线需要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力。守得住,圣贤;守不住,等闲。

此时,如果内外决策机制缺少制衡、监管机制流于形式、上诉机制束之高阁、惩罚机制不足震慑,那再完美的制度建设也是形同虚设,导致“一言堂”弊政:公司战略、大额信贷、资源调度等皆以高管个人利益和主观好恶而定,加之内部宣传平台从国家政策、行业形势、企业文化等方面呐喊助威,台面上的一番造神运动使得上下、内外信息严重不对称。违规事件可以造假成合规,不良贷款可以换套“马夹”转正常,短视收益可以粉饰为长期战略,一片欣欣向荣背后的暗潮涌动,直至风险暴露、行业整肃或新任履职才公之于众。

风险暴露前,或有正直员工提出异议但很快被边缘化,监管机构提出质询但拉个替罪羊小惩大诫使之大事小化,外部媒体提出质疑但迅速被公关使之合理化。最紧要的是,在经济上行期间,凭借金融牌照的垄断经营和深植地方的资源优势,民间储蓄和同业存款不断增加,资产端有众多优质信贷资产可选,充裕的资产负债腾挪空间使得银行业绩指标不仅符合监管要求、而且增速喜大普奔,繁华掩盖一切,包括虚假、隐患、人性。最后,员工为求饭碗稳定选择顺从之,监管机构为求地方金融稳定选择漠视之,媒体为求客观公正报道选择姑息之。

风险暴露后,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个人品质、生活作风到工作能力饱受质疑,过去的一切成绩、荣誉随之化为泡影,留下的是数以亿计的不良贷款、人人自危的员工、声誉受损的银行以及焦灼不安的政府。这是一个人、一群人还是一代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正如《大清盐商》里盐商汪朝宗向皇帝乾隆痛陈盐政之弊时所述:“当一个制度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纠正,而是靠盐商盐官的道德、名誉去影响他,引领它,那这个制度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所幸的是我们今天的金融制度有此苗头而未到此绝境,金融科技、数字货币让我们看到新的解决思路,尽管其中隐藏着一些目前还无法认清、识别的风险,但在不断审慎前行的金融之路上,一批金融和科技专家正砥砺前行,结合新场景、运用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重申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短期内收缩中小银行的区域经营半径,回归服务当地实体产业,深耕专业领域,打造核心产品,调整职务晋升及业绩考核指标,实施高管尤其是一把手的跨区域、跨部门轮岗制度,建立直达中央监管机构的直线信访机制和问责机制;中长期内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广智慧金融,建立银行与监管机构的数据共享及智能预警机制,同时推广从小额信贷过渡到大额信贷的信用评级、数据建模及线上审批制度,提高客观智能决策比例,逐渐减少人工干预。

个人简介
康庄大道是我路,柳暗花明也它途. 笑看世事有容大,君子不器啸苍颜.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