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给中医药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欧廷君 转载自 企业观察报 | 2020-02-21 11:30 | 收藏 | 投票

  作者: 欧廷君

  2月11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对中医药防疫治病效果罕见发声称,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患者开出的中药处方,治疗效果良好。其中,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透解祛瘟颗粒(肺炎1号方),在全省30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该药方治疗新冠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转重症。

     

  河南省由314名专家组成的省市两级中医技术指导组,全方位参与轻重症病人的诊治和会诊工作,通过中医药协同治疗成功率分别达94.31%和90.7%(1)。临床充分验证,中医药在人民防疫治病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上的作用和效果无可替代。

  据负责该项目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目前,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恢复期康复,全程发挥中医药作用。不难看出,春节前后的疫情大考,不仅使全国人民深切感受到拥有健康的体魂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让广大患者切身感到中医药在防疫治病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上的洪荒伟力。

  而今,中医药在久经临床验证中获得了国内外权威人士的惊赞,现已被国际社会与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可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必将成当今与未来国内外最具潜力的最大产业之一。

  毋庸置疑,人民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和家庭的幸福与否。在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防疫治病与提高人体免疫力将成为整过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今后,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上必将逐步得到改善与提升,人民在自身医疗健康支出上,将逐渐从防疫治病向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与养生强身转变。具有“治未病”独特优势的中医药瑰宝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增长速度十分喜人。据中医药现代化实践者和推动者张伯礼院士介绍,全国中药工业产值目前约9000亿元,约占我国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3,并将带动形成约2.5万亿元规模的中药大健康产业(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全球中草药市场容量800亿美元,我国中药贸易出口总额39.09亿美元,但绝大多数均是中药材和低附加值的植物提取物。其中,中成药出口额仅为2.64亿美元,中医药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亟待我们挖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并把中医药产业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7月,正式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落实措施,许多地方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自身城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几年中医药产业企业发展并不理想,按中央政策规划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中医药产业整体增长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反差。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6年下跌高达37.7%,2018年三季度中成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医药工业占比从2013年的23.63%下滑到18%(3)。

  从中成药规模以上企业来看,被纳入统计的70家中成药企业有40%的企业净利润出现下降,净利润增速超过20%的企业不到20家。在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的7家企业中,仅有华润三九和太极集团两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其余的大多数企业净利润增速在10%以内,有的甚至出现下滑(4)。

  事实上,导致中成药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与利润下滑或陷入困境的,既有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上的原困,又与我国在多年来对中成药审批、临床使用及进医保目录上受到诸多限制有很大关联,这是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医院禁开中成药及医改控费、药品零加成、控制药占比等一系列限制下,很多中成药优质产品将被迫退出医院。用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的话说:“如果不改进这种状况,距离达到《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健康中国纲要》提出的中药占比30%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

  显而易见,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仍然受到诸多制约。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现状很不适应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要求和人民对中医药防疫治病、养生强身的热切需求,无形地失去国内外的巨大市场,甚至哄手把市场让给西药产业。

  针对以上实情与中医药产业潜在的巨大市场,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构建与完善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相关落实细则,对不符合当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5):“根据《中医药法》的要求,有必要废除和修改以前的一些法规、条例。”让整过行业形成共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这场疫情大考后,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6):“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及时破解有碍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上的桎梏,着力从以下几点抓细抓实,补齐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上的短板。

     

  一、强化中医药学研发投入 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着力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列入国计民生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大中医药产业科技投入,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课题研究, 制订各项落实措施。明确扶持重点,设立政府科研专项基金,加大对中医药科研院所开展学科与技术研究, 倾力把我国打造成世界中医药学科创新基地。

  其次,打破常规,突破界限。组建适应课题需求的科研团队,构建科技资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突破中医药学重大科技难题。构建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实现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基层医疗单位或个人“联姻”,有力促进技术转让与合作。使中医药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彻底破解中医西管的不良局面,为中医药松绑,重点扶持有良好资质的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真正让中医药医疗、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守护人民健康事业上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补足中医药产业发展上的短板。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真正使全国城乡中医药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与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同步。切实做到中医药医疗机构在硬件上设备先进,人才充实、管理健全,担当起新时代中医药产业在科研、医疗、防疫治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养生保健等创新与发展上的伟大重任。

  二、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补足中医药人才短板

  目前,面对我国中医药人才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欠佳,实践能力不强,学科之间缺乏相互交融等问题。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守正创新中医药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将中医药学专业及相关最新科研成果纳入教学与临床实践。不断推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竭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发散性和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品质与创新潜能。

  构建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中医药人才与医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融为一体。积极实施国医大师等中医药专家传承教育工作项目,建立全面覆盖中医药师承教体系。强化医教协同改革力度,以临床中医药学为重点,构建中医药学人才供需平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举办中医药临床研究,把中医药学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持久化、法制化轨道。

  正因如此,希望各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须将全科医生和中医(民族医)纳入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地方三级医院全面开设全科医生,强化对各市县、乡村医生的培养。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城乡医院在职、在岗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中医人才使用激励政策,在薪酬上倾力向全科医生与基层岗位倾斜,为“健康中国”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队伍。

  三、优化中药审批准入 扩大中药医保目录 为守护人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时代呼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和保护。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一宝藏转化为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事业的坚强卫士;彻底破除过去在药物审批上以西药模式为主的误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取多靶点验证来优化中药审批准入门槛。

  守正创新,责任所在。创新中药直接审批流程是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关键,建立动物模型,让小白鼠“点头”。打破严重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对那些千年留传的经典名方,可直接批准。对含毒性的中药处方,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在中药临床验证上切实以中医国药标准验证,强调药师对药物验证、监测与患者在用药疗效、反应上做出较快、科学、客观性的综合评价。运用中医药配伍理论和中药药理、药效基本原理,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前瞻性分析、点评,准时上报结果。使中药处方点评客观、公正,严防临床、监测、审批上的腐败,加强临床药师日常业务学习,提高中药临床验证水平,更好地减少中成药审批日程,为中成药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对那些经典名方、治养效果确切的中成药处方,尽量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为守护人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在此同时,有必要加大对医院、医生在处方用药上的监管力度。尽量减少化学药品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彻底克服过去化学药品在医院用药上的泛滥,对非急救患者用药,以法律形式实行中药治疗为主。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康复与日常健康,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主体责任 铸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民族品牌

  2020年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社会各界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大医疗发展呼声十分强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突出以人民健康事业为中心,强化企业经营主体责任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建设,目前,我国在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建设与保护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是缺乏有效管理,中药材市场紊乱,栽培技术落后,农药、化肥滥用现象较为突出。中药材种养殖基地缺少特色种苗繁育,技术推广与指导体系欠健全,科技带动力不强。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欠完善,中药材质量难以确切保障。对此,相关部门应着力加强监管、科学指导,彻底规避过去“放羊式”监管方式。以政策为导向,强化对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科学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与相应的中药材资源自然保护。着重加强对中药材种养殖基地的有效管理与科学调控,确保每家种养殖基地的每个中药材品种绿色环保、品质优良、安全可靠,为中医药制造加工企业在源头上提供过硬的品质保障。

  2、在新的市场竞争模型中,我国现有一些中医药企业在产品创新与服务上其效果较为弱化。因此,我们中医药企业经营主体须积极主动地在产品创新与服务上下足功夫,迅速提高中医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以过硬的品质与服务,提升中医药企业品牌的附加值来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在此,企业负责人应着力把社会事业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向社会利益群体作出姿态,勇于承担品质保证、诚实经营等主体责任,主动让企业产品与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使之值得信赖。这样,一方面能在社会大众与目标消费群中树立良好口碑,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增强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产品旺销。

  3、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时刻牢记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神圣使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否则,企业就无法立足市场,更谈不上持续发展。近十年以来,某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由于在产品质量、服务或销售模式上存在问题而见诸报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与民族品牌的提升,值得我们觉醒!

  值得欣慰是,国内一大批中医药企业,在诚信经营与社会责任方面上做出了表率,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广药集团、广东省中医院等企业做得比较出色。他们在狠抓产品质量、服务提升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尽善其美的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了企业与产品在市场的亲和力,使产品与服务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4、中医药产业企业在经营发展理念上,应正确树立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让企业更多地体现较强的社会责任和高尚的人文情怀,使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在社会上能树立良好口碑,而且更能充分激发员工的自豪感、使命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在经营责任与生产方式上创造和谐、健康的经营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目标与企业文化,促进中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新时代,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积极主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它不但能降低企业转型成本,而且还能降低社会变革须付出的改革成本。在此,笔者热切希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积极践行经营主体责任,争做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地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企业打造成一张张颇具分量的“中国名片”,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医力量》链接:         

         http://www.ccdi.gov.cn/yaowen/202002/t20200211_211188.html

  (2)、人民健康网:《张伯礼代表:中药生产线也要瞄准工业4.0》链接: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312/c14739-29861381.html 

     (3)、新浪网:《中医药产业占比下降,上市药企建议国务院层面建协调机制》链接:

  https://news.sina.com.cn/o/2019-03-11/doc-ihsxncvh1597252.shtml 

     (4)、中国网:《70家中药企业最新销售额公布:葵花、太极、步长、白云山》链接: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145526/tid/1018

      (5)、人民健康网:《王承德:《中医药法》将是中医药腾飞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链接: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303/c14739-29122111.html

     (6)、中央人民政府网:《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链接:

  http://www.gov.cn/xinwen/2019-10/25/content_5444863.htm

个人简介
作者系全球品牌、创新、人才、企业家概念科学阐述第一人。国内财经、品牌、管理实战知名专家、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研究员。擅长区域经济、乡村…
每日关注 更多
欧廷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