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新基建”

张宏波 原创 | 2020-03-12 08:04 | 收藏 | 投票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新基建”

作者:中天华溥高级咨询顾问 谭新然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存在现金流困境。2PMI、非制造业PMI分别回落至35.7%29.6%,均为历史最低水平,且生产、新订单指数均有断崖式回落,产需双弱情况下2020年经济增长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加深。2020年又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策稳增长的必要性也将有所提高。那么如何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的风险,进行逆周期调节则至关重要。

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消费都受到约束的情况下,投资拉动成为必要手段。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已度过黄金时段,制造业投资一般是顺周期,那么此时的基建投资则是关键。从历史上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推出大规模基建投资,尽管有部分弊端显现,但也对当时中国走出困境起到重要作用。吸取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也意识到对于基建投资,除了关注速度,更需要合理调整结构。如今的新基建或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

什么是新基建

2018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强调加快5G商用步伐、推动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此后政策对新基建的关注度逐渐提高。2019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应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20203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侧面反映出当前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

“新基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基建”重创新,广义的“新基建”补短板。

狭义“新基建”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行业大致有以下几类:(15G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配套设施(如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如AI医疗等、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2)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智能改造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警务、智慧消防等);(3)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配套设施(如光伏、生物质能、清洁供热、垃圾发电、高端制造);(4)无人化配套设施(如无人机、无人配送物流系统、无人化防疫系统);(5)卫星太空基建等以及这些领域对应的园区项目,(6)医药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科技行业专有园区等。

广义“新基建”包括了“狭义新基建”以及存量规模相对传统基建行业较小,未来增量空间较大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补短板”领域,通常为部分传统基建领域的新兴细分子行业,主要有:(1)交通运输短板领域(轨道交通、冷链物流等);(2)能源行业短板领域(核电、特高压、充电桩、加氢站、锂电创新、工业供汽等);(3)环保基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4)市政建设短板领域(停车场等);(5)民生基建(公共卫生、教育、养老、医养结合等);(6)特色小镇、文旅配套设施、现代农业园区、旧改、新旧动能转换园区等。

 “新基建”新在哪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

1、新的地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城市群,未来这部分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那么对人口流入地区应推进大规模基建,而人口流出地区则应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资源浪费。

2、新的主体。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一视同仁。

3、新的方式。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4、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短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

为什么发展新基建

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较低,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加速房价回升。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居民及企业债务压力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如今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另一方面,从产出投资比率来看,传统基建项目的投资效率相对偏低且自2004年以来持续回落,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意味着更高效的发展模式,也将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最后,传统基建运作模式下,基建投资往往与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具有一定联系,而新基建则主要致力于加速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与房地产的相关性并不强,进一步凸显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彰显了政策脱钩地产的决心。

“新基建”除优化基建投资结构外,还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基建”一方面带动基建自身的几大领域的发展(如5G、特高压、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另一方面,新基建也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的投资应用,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均有望获益。此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内部也有望迎来网络化、信息化改造,后续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线上需求集中释放使“新基建”迎来发展窗口期。疫情期间居民线上娱乐、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流量行业快速发展,无人配送等新型行业的需求也在逐步释放,同时在疫情发酵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技术也得以在“数字防控”中大展拳脚。上述行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的支持,对于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新基建”而言,当前的环境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窗口;同时“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以及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并形成基建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是共同发展而非相互替代此消彼长的关系。传统基建更容易直接受政府投资驱动,且基数大,PPP与专项债是政府资金驱动传统基建的主要载体与工具,因此在逆周期调节中仍扮演稳定经济和就业的核心角色。而以科技为主线的狭义新基建主要依靠企业自筹资金,更多发挥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持作用。目前基建投资中传统基建仍占大头,需要承担稳定整体增速的任务,新基建代表结构性的方向,二者对于2020年经济的贡献都不容忽视。

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21个地区表示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并有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约27.6万个。在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会议上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稳投资作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显出来。如220日,河南省发布980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实施了诸多政策加强逆周期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22日财政部发文表示,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23日和4日人民银行超预期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两天累计投放基础货币1.7万亿元,相当于降准1个百分点;217日,MLF利率下调,220日,LPR利率下调等。

 

 

个人简介
中天华溥首席专家,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组织变革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建筑施工与房地产企业特邀战略、集团管控培训讲师,南开大学战略与集团管控兼职讲师,《企业软实力》杂志专栏作者。
每日关注 更多
张宏波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