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湖北赤壁之看赤壁之战的企业管理之道

迟竹强 原创 | 2020-07-11 16:25 | 收藏 | 投票

  赤壁大战的起因在于,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之后,吞并了袁氏集团的冀、青、幽、并四州的产业,从而使曹氏集团正式成为了大型企业。既然成为了大企业,目光自然要放的远一点,于是曹氏集团的战略目光就瞄准了刘表和刘备的荆州合营企业,通过长坂坡、当阳桥几战之后,终于将刘表的荆州集团并购成功,除了将刘表原有员工编制在自己的团队内,还从荆州市场赶走了刘备,可以说在行业内,曹氏集团如日中天。而刘备自从败走汉津口之后,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削弱曹氏集团的机会,在孔明的谏言下,刘氏集团终于决定与江东孙氏集团联手对抗行业巨头曹氏集团,于是孙、刘、曹三家的赤壁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汉津口战败的数日后,刘备通过对几场荆州市场竞争失败的总结,并与孔明多次脑力风暴,最后经过反复推敲,制定了具有可行性的战略方针:暂且依附于江东孙氏集团,并与之联合,共抗曹氏集团对行业的冲击。虽然方针制定了,但由于刘氏集团刚在行业内受到巨创,实力大幅削减。要达成战略方针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孔明这个行业内的专家能否在两家集团内周旋成功促成联手,于是刘氏集团内部一致达成共识,由孔明代表刘氏集团与孙氏集团进行合作谈判。

  随后,孔明踏上了去往江东谈判的路途……

  数日后,孔明呼吸着江东的空气,在孙氏集团鲁肃的陪同下,首先拜访了孙氏集团的内部管理层,虽然以张昭、张紘为首的内部管理层不赞成此次战略合作,认为此次合作弊大于利,但在孔明慎密的提案后,力排众议,终于见到了孙氏集团的最高层—孙权,为了向孙权展示合作后的美好前景,孔明陈述利害,使孙权对此次战略合作和前景给予了部分肯定,但还要与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兼人力资源总监周瑜进行沟通(毕竟周瑜是兵马大元帅,掌握人力资源调配的权利),为了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孙权立刻将周瑜从外地调回,并马上安排周瑜与孔明会见,经过讨论,双方一致达成抗曹的共识,于是孙刘集团的战略合作开始,但前提是孔明必须在破曹期间留在孙氏集团。此时,孙、刘集团的合作关系转变,刘氏集团成为了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向孙氏集团提供劳务派遣,而孔明则成为了劳务派遣员工。

  与此同时,曹氏集团为了彻底吞并孙、刘集团,独占行业,通过对市场份额占有率的分析,决定出兵江东。于是,曹操带领荆州刘表集团旧部、河北袁氏集团旧部以及曹氏青、徐二州集团军从荆州出击,员工规模达到83万,通过外部炒作后,83万转眼变成了百万。虽然表面上曹氏集团拥有众多的人力和物力,但究其根本来讲,集团规模越大,往往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以曹氏集团现有的规模来讲,人力资源质量并不高,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氏集团在官渡之战时只有十五、十六万员工,在吞并袁氏集团后,员工也只增加到二十多万,且多年在外征伐,疲惫不堪,即使诈称百万是真,也只是虚有其表,空无其实的百万员工,没有任何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百万员工只是在白白浪费企业内部资源,徒然提高人力成本,使企业的发展态势呈下坡趋势,而周瑜在向孙权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时,就已指出:“言水陆大军百万,故怀疑惧,不复料其虚实。今以实较之:彼将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通过周瑜对曹氏集团的分析,结论如下:因曹氏集团最近发展过快,没有冷静分析集团内部现有的团队战斗力,从而忽略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加之曹氏集团员工多为北军,不习水战,兼之水土不服,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员工能力素质下降,且曹操又对内部员工分为三六九等,对自己驾下青州军关爱有加,而对刘表、袁氏旧部缺乏充分的关心,只是形式应付,最严重的就是没有给这些员工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如:办理保险等保障措施),致使部分军心动摇,从本质上就降低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整体集团的战斗力,这也成为了曹氏集团未战先败的因素之一。

  如果曹操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不习水战的北军换成善水战的南军,其次是如何把员工人数从多降到少,从数量转变到质量,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整个集团的核心竞争价值,最后是考虑如何使员工忠诚于集团。

  然而,曹操本人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无疑是优秀的,对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可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行家,但是对于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对现在的曹操而言,还言之过早,但这又是曹氏集团目前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如果曹操能采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话,这个问题自然会宁刃而解,用人资行业的话来讲: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其余的工作均交给专业服务公司,别人的钱让别人去赚。

  虽然曹氏集团内拥有荀攸、程昱等高级企管人员,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人力资源专家,所以即使他们发现了这类问题,也无从下手去解决这类问题,更何况他们还没有发现。通过这点也证明了曹氏集团急需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来为集团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企业的转型。由于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曹氏集团的致命之处必然会在孙刘集团面前暴露无疑,而且马上就应验在第一回合的市场较量上。

  在经过一番战略上的深思熟虑后,曹操为了先声夺人,马上派遣使者出使江东孙氏集团进行谈判,想通过表面规模唬吓孙氏集团,达成曹氏集团吞并孙氏集团的目的,但却被洞察其虚实的周瑜看破,斩使毁书,导致曹操失去冷静的判断力。于是曹操下令刘表集团旧部蔡瑁、张允两位市场部经理在三江口开拓市场,虽然这两位经理对荆州至江东这一带市场环境了解,并且又在行业内打拼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曹操对此二人乃至刘表集团旧部的轻视,使蔡、张二人失去工作动力,加之曹操又没有对蔡、张二人麾下合理配备员工,在其中又混入不少曹氏集团的青、徐员工,来自青、徐的员工不识水战,使得蔡张二人没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相反,孙氏集团麾下周瑜领导的江东员工各个对市场环境熟悉了解,善习水战,而且整个团队在人力资源总监周瑜的统领下团结一致,致使曹氏集团刚把触角伸入三江口市场,就被孙氏集团一场漂亮的水战打回汉口市场,从而导致三江口一战曹氏集团扩张不利,失去了大量员工,同时又降低了蔡、张二人的工作热情。

  其实要论蔡、张二人的才华和能力,并不在孙氏集团周瑜之下,就连孙氏集团的周瑜也对其赞赏有嘉,而曹操却未能合理利用,使得东吴有机可乘,周瑜有言证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最终由于曹操的管理不善,导致此二人扬短避长。但如果曹操采用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自然会有一套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管理软件,并且透过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人事、薪资代理服务,就可以解决这种待遇不等,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致使军心涣散的问题。

  而曹氏集团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其人事、薪资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情。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通常组织机构复杂,人员构成多样,在人事管理及薪资福利政策上有相当差别。由于是大型企业,员工人数众多,尤其是一线员工较多,人员进出频繁,招聘和离职事务经常发生,人事、薪资管理工作量大。

  对于曹氏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人事、薪资管理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完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组织机构管理、职务管理、员工信息管理、时间考勤管理、休假管理、绩效考核和奖金、薪资管理、社保福利管理、人工成本核算等,占用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大量时间,需要系统化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以便让HR专业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价值的HR工作上,思考HR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实现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指标。

  经过三江口一败后,曹操并没有正视上述集团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而是把问题全部归咎于蔡、张二人的业务能力上,想必曹操也是不可能想到的(毕竟他不是一个专精人力资源的领导者),最后才会剑走偏锋,想借助猎头的方式从内部瓦解孙氏集团,于是又上演了一出“群英会蒋干盗书”的闹剧。

  说到蒋干,可以看作是曹氏集团外聘的人力资源顾问,他本身不算曹氏集团的内部管理人员,而且也没有给曹氏集团提出人力资源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但是由于曹氏集团在制定内部瓦解孙氏集团的策略时,偶尔想起蒋干与周瑜曾是小学时的同学,于是想利用这种人际关系对周瑜进行挖角,但当时的人力资源行业并不规范,常常有资质不佳的人力资源中介存在,而曹氏集团又没有通过筛选,就将蒋干作为集团的人力资源顾问。同时蒋干在没有做充分调查的情况下,就满口应承前去猎头,本身就奠定了此次猎头的失败。至此,蒋干又由人力资源顾问转变成了曹氏集团的人力资源外包中介(甚至还称不上是个合格的人力资源外包中介)。

  不过,选用不合资质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不仅仅是曹氏集团的问题,就是现如今也是个别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都是为了临时改革或临时招聘,仓促地寻找人力资源外包,而一些不合资质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就趁机而入,大肆吹嘘自己业务的优秀之处,往往在企业采用后,才发现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企业被骗后,又对整个人资行业持有警惕的心态,致使企业和整个人力资源外包行业都受到发展局限。所以在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时,一定要货比三家,同时把目光放的远些,选择一家好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可是受用终身的。千万不要像曹操那样,在仓促之间选择了蒋干那样的棒槌。

  再说孙氏集团,经过三江口一战的胜利,每个员工的工作激情迸发,使得整个企业的凝聚力更加紧固。整个集团正在欢庆之时,听说江左蒋干来访,在周瑜冷静的分析下,充分了解到此次蒋干江东之行的目的,于是孙氏集团为了对付这次猎头行动,制定了2个对策,首先是由周瑜向猎头蒋干展示“孙氏集团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二个策略是为了除去曹氏集团内市场部的蔡、张二人所制定的: “曹氏集团市场部管理者被猎头”的消息炒作策略。

  于是蒋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同窗周瑜陪同,来到了江东大帐,并在周瑜的带领下,巡视江东大帐,蒋干在见识了孙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强势和优势,以及员工完善的福利制度之后(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发挥着自己的特长,良性的竞争态势,使得整个孙氏集团欣欣向荣),他清楚地明白到想将周瑜拉至曹氏集团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又不能在没有收获的情况下返回曹氏集团,于是他又趁周瑜假睡之时,盗走了孙氏集团制定的“曹氏集团市场部管理者被猎头”的信息,在没有核实信息真假的情况下,匆匆带着消息返回了曹氏集团交差。

  在曹操焦急的等待下,蒋干带着这则假消息回到了曹营,曹操一接到消息,并没有作出冷静的判断,在市场部蔡、张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二人“开除”了,虽然事后明白过来,但蔡、张二人已不可能再回到曹氏集团,而曹操又没有通过其他方式去寻找代替蔡、张二人的人选,只是通过臆断,将原来属于人力资源部的毛玠和李典派到了市场部担当管理者。于是错误的位置上出现了错误的领导者再次上演(主要原因在于曹操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而是为了节省成本,不科学地将人力与岗位搭错位,从而在根本上导致了集团拓展的失败。)

  而此时的孙氏集团已经完成了抵制曹氏集团吞并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

  至此赤壁之战的前奏已经打响,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三方的人力问题。

  一、孙氏集团:在与刘氏集团合作之前,并没有像孔明这样的行业专业人才,同曹操一样,只想通过诸葛瑾的人际关系将孔明招致帐下。

  存在的问题:没有一个专业的人资资源外包公司为其提供专业的劳务派遣,导致企业关键岗位出现盲点。

  目前状况:目前还没有出现大的人力资源问题。

  二、刘氏集团:在汉津口败退后,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由于企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所以只能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派孔明前去东吴谈判,促成合作。

  存在的问题:虽然向江东劳务派遣了孔明,但孔明作为刘氏集团的高级决策者,却没有后备人力进行补充,导致刘备过江探视孔明,险些遭遇周瑜毒手,这点充分体现了刘氏集团的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目前状况:由于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导致企业现阶段发展受阻,目前落后于孙、曹集团。

  三、曹氏集团:由于企业规模扩大,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较多。

  存在的问题:

  1.通过集团并购,扩大规模,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同时人力质量下降;

  2.由于内部没有建立很好的福利制度,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

  3.中层管理人员流失后,没有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寻找合适的后备人选,为了降低成本,将不同职位的同等级人员调配到岗位上,出现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最低级错误。

  4.在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时,仓促决定,导致猎头失败。

  目前状况:由于集团规模大,在行业市场份额占有率上强于孙、刘集团,但因其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使集团发展遇到瓶颈问题,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曹氏集团也只是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

  以上是三家集团的人力资源问题对比,员工规模上曹氏集团领先,人力质量上孙氏集团领先,人力成本上刘氏集团领先,总体战略上,孙、刘集团处于有利地位,而曹氏集团处于不利地位。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