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有点难

徐洪才 原创 | 2020-08-18 15:3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针对TIKTOK、经济国内大循环等热点事件,经济学家圈近期对话了著名经济学家徐洪才教授。以下是对话实录。

  经济学家圈:您如何看待美国政府对tiktok的封杀?

  徐洪才:这件事和美国政府对华为、中兴的封杀打击是同类事件。实质是希望在美国市场上封杀中国企业,实现科技和经济的脱钩。“保护知识产权”“影响国家安全”只不过是借口,以便实现“美国优先”原则。再加上现在正值中美关系跌到历史最低点,美国政府也需要以这些借口作为遏制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美国方面还会有其他一些牌可以出,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打压中国。在技术上打压,在市场上封锁。特别是tik tok这种高科技独角兽公司,就是要从技术上进行封杀,不许抬头,打一个算一个。华为已经遭到全球市场的封杀,面临芯片断供风险。台积电近期也不愿意给华为供货了。

  经济学家圈:您对张一鸣有何建议?

  徐洪才:在这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卖掉,还可以收回几百亿美元。不卖的话就只能直接出局了,损失更大。从商业角度来看,只能壮士断腕,丢卒保车。没什么好的建议。

  经济学家圈:您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怎么看?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徐洪才:受疫情影响,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这场衰退持续的时间长度和影响深度难以估计。海外疫情防控至今还没有出现拐点。美国疫情还处在上升通道中。因此全球供应链、整个产业分工体系以及贸易投资金融活动,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冲击。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世界经济整体出现较大规模的负增长,美国、欧洲,以及全球其他国家都受到了重创。中国受伤相对轻一点。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明显好转。我预计全年平均1-3%的正增长。但是,中美关系跌到了历史冰点,美国对中国实行了经济、外交等全方面的遏制。中美之间冷战热战的风险都在上升。未来十年,中美关系很难好转。这对中国非常不利。

  经济学家圈:今年4月23日,苏世民在和沈南鹏对话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新冠疫情会促使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商人将避免供应链过度集中在一个国家。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在试图承接从中国转出的供应链。您如何看这种情况?

  徐洪才:这意味着中国和世界在经济上的脱钩。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同时中国的制造业配套能力也是最强的,产业链也是最完整的。所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疫情首先冲击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一方面,产业转移得到了各国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如美国、日本公开号召企业把工厂迁回国,并且给予补贴。另一方面,厂商自身也会根据形势变化做出选择。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做出的战略调整是以畅通经济内循环为主,同时兼顾畅通经济外循环。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不可能过度依靠外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前期,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时候,中国曾经的外贸依存度接近70%。现在已经下降到30%左右,是原先的二分之一。未来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下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放型经济体,外贸依存度也不过15%左右。随着中国GDP规模进一步增加,外贸依存度会进一步下降,转而依靠内需驱动经济增长为主,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为辅。这样一种发展路径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也会更安全一点。

  另外,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虽然近期经济全球化受到了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冲击,短期可能会走点弯路,出现一点波折,但是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不一样,需要相互依存发挥各自优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经济和世界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但部分脱钩已然是现实问题。比如疫情以来,接近半年我们对美国日本的主要外贸都是受挫的。虽然部分脱钩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我们还是主张各国之间展开贸易合作,因为贸易合作仍然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然,科技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潜力很大,但目前新一轮技术革命仍处在黎明前的黑暗。因此全球经济增长还是要依靠化石能源,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的合作变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全球各国展开合作、勇于担当,共同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因此在这方面责无旁贷。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所倡导的开放、协同等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现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框架下高质量的合作、高质量的发展,这个高质量的底色就是绿色。中国需要贯彻落实联合国巴黎气候协定,履行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的负增长,逐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调整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当然,中国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中都有降低单位GDP耗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目标。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依然坚持追求高质量的发展。

  总之,中国未来将会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积极推动全球化,推动多边主义,推动开放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学家圈: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突破点在哪里?您觉得还应该出台什么政策?

  徐洪才:改革千头万绪,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这是总的原则。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大的前提下,我觉得未来十四五期间至关重要的政策突破口就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做大中等收入群体蛋糕。今年我们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接近六亿人口每个月的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我们有十四亿人口,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只有四亿人口成功进入中产阶级行列。未来我国一个中长期任务就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改变现在收入分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做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现在中国人均收入刚刚突破一万美元。未来最迫切最现实的任务是将现在的人均GDP水平提升到1.3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设立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

  再进一步分析,如何才能做大中等收入群体?首先是要推进新型城镇化。现在户籍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刚刚突破60%。如果在未来十五年内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5%,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这才基本完成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城镇化的主体是户籍人口。农民变市民,必然会拉动投资需求,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每年可以拉动一个百分点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抓手。农民变成市民,找到工作,收入比务农提升很多,衣食住行的消费也会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也就做大了。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有很大潜力。我们还有六亿农民,至少一半要转化为市民。其次就是创新驱动,建立创新型国家。现在我国有1.7亿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这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的人力资本基础。当然我们以后每年还有800万大学生,十年就是八千万。

  经济学家圈:大学生人数太多,就业岗位不够怎么办?

  徐洪才:高科技服务业发展起来,大学生就容易找到饭碗。

  经济学家圈:科技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不足以满足新增大学生就业需求,怎么办?

  徐洪才:这首先要靠农业现代化,通过科学技术、资本投入以及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把几亿农民解放出来,以释放更多的就业需求。不能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水平。那是死路一条。必须让农村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优化配置。这就要谈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关的城乡融合问题。生产要素城乡双向自由流动至关重要。以前生产要素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把农村都抽干了。现在中国农村发展这么缓慢,很大原因是城市的资本、人才、技术不能下乡。城市的钱回不到农村,在城里搞成了房地产泡沫。

  另外,还需要在市场运行中贯彻竞争中性的政策,消除所有制的歧视,不要按照所有制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须知民营企业才是提供就业的大头。

  经济学家圈:您如何看待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系?

  徐洪才:过去有个说法,“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现在是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同步推进。两个都不可缺少。

  经济学家圈:您如何看待外资流入对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

  徐洪才:中国现在不差钱。但是我们不能把外资流入片面理解为钱的流入。外资流入还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规则体系。我们对外开放需要高质量的制度层面、规则层面的开放,和国际接轨。这也是深圳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优势所在。由于解放思想,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上海的创新比不过杭州也是如此。北京上海经济体量大,基础厚实,人才资金等哪方面优势都是无以伦比的。但是为什么新兴城市深圳、杭州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关键还是市场机制,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深圳就是个成功的典型,小政府大社会,分工体系很发达。有问题找市长就错了。有问题找市场就对了。我们现在阻碍市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还很多。

  经济学家圈:您如何看待全面依法治国在促进国内市场规则体系和世界接轨方面的意义?

  徐洪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民法典的颁布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保护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安全感,很难做到依法治国。

  经济学家圈: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在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进程中的意义呢?

  徐洪才:国有资本的意义需要历史的分析。中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国有资本。未来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我觉得要做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哪些领域要有所为呢?首先,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地方,国有资本要多发挥作用。另外,在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领域,国有资本要多发挥作用。养老院、托儿所、医疗卫生教育等很多方面,国有资本要多承担责任。这些领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是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现状堪忧。供给总量是不足的,质量是不高的,结构是扭曲的。

  我们很多领域国有企业的产能是过剩的。很多领域存在国有资本的垄断,竞争不充分。比如在能源、资源方面,国有资本是垄断的,民营资本是敲边鼓的。那么能否在商业性、竞争性的领域让民营资本充分发挥作用,国有资本主动收缩战线,减少规模?我认为在这些类企业里面,国有资本不要谋求控股,参股就行了。但是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国有资本需要加大投入,实现控股甚至绝对控股。完全靠市场化运作,就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红黄蓝事件等等。我们养老保障体系也不健全。老龄化社会加速来临怎么办?我们的基础教育,幼儿园、托儿所、小学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和老百姓的期待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里面国有资本都应该作用。不要以为这方面活难干钱难赚就都不涉足。这些难啃的骨头,虽然利润稀薄,甚至需要赔本赚吆喝,只要对老百姓有利,国有资本就应该多发挥作用。国有资本要有学雷锋精神,舍我其谁,冲锋在前。当然也鼓励民营资本投身公益行业。但在竞争性商业性领域,需要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减少国有资本干预。

  经济学家圈:您如何看待政府在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中扮演的角色?

  徐洪才:我认为政府扮演的角色,首先是弥补市场的不足、缺陷,特别是在市场失灵时要发挥作用。第二,政府要代表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经济学家圈:除了上述内容,还有什么其他促进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需要出台?

  徐洪才:改革还要进一步推进。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政府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土地体制、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等方面的改革。扎实推进改革是最重要的。

  经济学家圈:您对国内企业家有何建议?

  徐洪才:

  1 增强信心。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2 希望企业家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增强责任意识。

  3 吃透、学习、深刻领会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顺势而为。

  4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驾驭市场的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专业管理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草根企业家,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变化不行。

  5 希望企业家们不要太拼了,要保证身体健康,统筹好事业家庭生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不要为了事业牺牲生活品质和家庭幸福。

个人简介
徐洪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证券业协会CIIA专家委员;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央银行、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