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益 保障就业 繁荣市场 和谐社会

廖仁平 原创 | 2020-08-24 17:58 | 收藏 | 投票

 发展公益 保障就业 繁荣市场 和谐社会

 

廖仁平

 

 

市场经济中危机表现主要就是实业生产相对过剩,国民整体消费相对不充分,虚拟金融炒作挤压实业生存空间;其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债务金融中因宏观净储蓄的客观存在导致实业投资宏观货币利润亏损,二是有钱的债权方不再投资实业而热心金融虚拟炒作;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研究表明,其有效对策是非债主权货币价值补偿市场主体将其相对过剩转化为公共品储备稳实业促公益,此举措可以协同性地发展公益保障就业繁荣市场和谐社会,多赢!

 

相对过剩及其原因简析

市场经济中相对过剩现象十分普遍,它是导致各类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剩余价值的商品无法完成惊险一跃实现货币利润而不得不成为库存。

当相对过剩商品能被投资方消费(常见于短缺的实物经济时代),投资方即使没有货币利润仍有动力继续维持下周期简单再生产;当这些相对过剩商品无法被投资方消费(常见于发达的货币经济时代)也不能顺利售出而得到货币利润,则投资方将被迫优先考虑去这些库存而没有足够动力继续维持下周期再生产规模,生产萎缩成为必然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

 

宏观投资货币利润亏损简析

国民总体宏观上有净储蓄是导致宏观投资货币利润亏损的根本原因。

简单地讲,现存债务金融体系中,国民收入源于投资,但因国民总体宏观上有净储蓄,投资方根本无法通过销售商品回笼全部货币投入,所以宏观总体看,只要存在国民净储蓄,宏观投资货币利润必然亏损。

稍详细点就得有模拟定量分析。

假定:假定社会上只有一家超级大企业(由无数小企业集合抽象而成),它可筹集100单位货币资本进行生产,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可产出120单位货币价值的商品;再假定生产和管理这120单位货币价值商品的公务员、企业主、企业高管、工人们等所得收入总和为100单位货币,其宏观净储蓄率为20%即有20单位货币储蓄而不消费。  

问题:此超级大企业产出这12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商品是否能在市场中赚得货币利润?

分析:因为此经济体中只存在100单位投资货币且全部分次发放给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公务员、企业主、企业高管、工人们等,他们消费80单位货币储蓄20单位货币,该超级大企业最多只能通过销售商品收回80单位货币,宏观总体看必定亏损20单位货币。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创始人张二寅在分析宏观投资亏损时,用的是产业树模型。顶级企业从央行贷款后,购买机器、中间加工品、劳动力,并逐级向后下订单,该货币最终被分解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是唯一的最终需求,它小于顶级企业的央行贷款,故宏观投资必然亏损。此分析对解释大企业死局有独特意义。

宏观投资货币利润亏损并不意味着微观市场主体中就没人赚钱,多种原因导致微观市场主体赢家通吃贫富分化。债务金融中,M2的日渐增大造就了一大批债务人同时也对应地造就了一大批债权人。

在市场中赚了钱的有钱人们若多数仍愿意继续投资实业,则经济危机程度不会太严重;若多数有钱人们不再积极投资实业而乐意于转向虚拟金融炒作(此类现象已很明显),则表现为热钱投机火爆的同时实业举步维艰。

国家金融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抑制金融炒作让有钱人的钱尽可能投向实业再生产实物商品。如何才能实现这一金融管理目标?除了规范金融市场抑制恶性虚拟炒作外,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新经济体系因其内在的新宏观改进机制可以高效地实现此目标!

 

市场-公益二元体系运行逻辑简析

传统短缺经济系统中,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各自基本是独立的,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市场经济中用的资源多了,公益经济所能用的资源就少了,二者间的冲突多于合作是常态。但在相对过剩比较普遍的丰裕经济系统中,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间的合作协同将逐渐成为主流,二者可以通过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之非债货币价值补偿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即市场-公益二元经济新系统。

新宏观主义一句话精髓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价值实现提供常态化外生性货币源泉。中,清晰可见非债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既补偿了市场主体的实物利润价值,又为公益经济提供了商品源保障。

因为市场主体的产销过程动态连续,所以实物利润价值补偿亦是动态连续的,非债主权货币动态连续购买公益商品,既动态连续地货币化补偿了市场主体的实物利润,让投资方的货币利润有了常态化实现机制,同时又自动地源源不断地为公益经济输入各种有用的商品,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二者间因此而有机地联接成了一种新的市场-公益二元经济新系统。可以形象地说是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这座桥梁联接了公益经济与市场经济,从此公益经济市场经济间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而是有机地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系统,在这个新的经济系统中,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不再对立冲突互相争夺资源,而是互相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市场-公益二元经济新系统中,公益经济以公益产出为主要目的,不以赢利货币为目的,不与市场主体争抢货币利润源(公益经济领域就业者得到的主权货币性收入或财政补贴性收入反而是市场主体的消费源利润源);市场主体可以放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多生产,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有效供给,其实物利润部分的货币价值补偿可直接由非债主权货币购买实现。

公益经济的发展空间非常广大。绿化、环保、国土整理、公共卫生,国民义务教育、养老托幼、社区安保、专利技术储备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发展空间,是剩余资本用武的好地方。储备信托基金RTF可高效募集国民存量资本投入公益经济建设发展,非债主权货币支付基金利息等。此既增加公益产出,又消除热钱炒作,同时还可提供大量公益工作岗位保障就业繁荣市场,多赢!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常态化帕累托改进机制,经济系统中这种基于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的常态化帕累托改进简称为新宏观改进

 

公益经济高效率原因再分析

相对于市场经济中的相对过剩而言,因公益经济可以充分且高效地凝结剩余劳动将其转化为公共资产,公益经济具备很高效率。此是传统市场论者们常常有意忽视的地方。

市场主体之相对过剩库存,须在下周期中首先考虑出清,它是实业投资再生产的重大障碍之一,但这种障碍是市场内在机制本身的特征之一,根本无法有效化解。

公益经济中,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过剩,所有投入均在公益建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高效转化成了公共资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员工们(包括大量加入各类工程建设的农民工们)的剩余劳动凝结成了中国当下1300万亿人民币价值量的净公共实物资产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显然,此1300万亿人民币价值量的资产作为公共资产时十分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但若它是市场主体之库存,则必然成为万分严重的相对过剩性灾难。

科技的进步,导致必要劳动时间的迅速缩短,对应的就是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对增加。市场主体面对科技进步常常因相对过剩更加严重而无法赚到钱而导致市场失灵;而公益经济却可以在科技进步时顺理成章地以同样的投入产出更多的公共品造福社会。

市场经济之效益中的货币利润观念根本不适合评估公益经济的效率或效益。公益经济的效率高,原因在于其交易成本低、技术开发成本低以及生产规模大而稳定等;公益经济的效益高,主要指的是它的社会正外部性效用很大。

市场-公益二元经济,实是市场之阳与公益之阴和谐互补的结果。市场激发创富活力利于高效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公益经济高效凝结剩余劳动积累公共资产保障公平和谐,二者阴阳互补协同发展是产生新宏观改进的根本原因。

 

 

人类现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绝对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等价值观被其特有的相对过剩危机等一点点消融殆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正持续衰退混乱,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公有公益合作共享等东方和谐价值观正逐渐复苏普及。

人们反思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相关事实后,逐渐接受了政府科学宏观计划性干预的必要性,市场与公益计划混合协同发展逐渐成为各国当下共识。

以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非债货币价值补偿为桥梁而形成的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新经济体系,因其新宏观改进机制的形成,兼顾了市场创富效率与公益保公平和谐的功能,它可以成为人类混合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的实施必定可以发展公益保障就业繁荣市场和谐社会!

 

2020824

 

(本文已首发于第1经济)

个人简介
PYN理论、财富仓库理论、社会系统悖论理论三大理论的探索者。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