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泰:(人在旅途)之走马内蒙
王立泰 甘肃省委巡视办主任
匆匆三天,去了趟内蒙。坐飞机到呼和浩特,乘中巴到鄂尔多斯,虽走马观花,点上学习参观,但影响深刻,收获颇多。
不到内蒙,还以为甘肃辽阔,到了内蒙,才知道什么叫沃野千里。耳熟能详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还在呼市一千八百公里外。不到内蒙,还以为甘肃资源富集,到了内蒙,才知道什么叫"羊煤土气",仅卾尔多斯一市的煤炭储量,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不到内蒙,还以为甘肃有文化,到了内蒙,才知道啥叫民族特色,呼和浩特的蒙古族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但蒙古文化特色非常鲜亮。内蒙的天更蓝,草更绿,奶茶香,生活美。内蒙给人不一样的魅力,去了就有不想走的冲动。
内蒙,保留着草原的气质。鄂尔多斯的阿巴什,一座现代化的园林之城,绿色之城和文明之城,以世界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品味,由炒作一时的“鬼城”,变为旅游打卡地。这个城的规划,有鹰的视野,有站在山顶看草原的眼界,有大绿地,大园林,大交通和现代建筑的自然融合。据说请的是新加坡规划师,但主导规划的是时任市委书记,一位蒙古族决策者,他的远见卓识,国际视野,为阿巴什崛起奠定了基础。呼和浩特市郊,戈壁滩人工打造的万亩城市草原,也有同样的格局和气质,虽匆匆而过,但瞬间摄入大脑收藏夹。
内蒙,追赶着大数据智慧。内蒙在智慧监督上大胆前行,有异军突起的势头。金纪工程进展迅速,打通了四级监督网。消除信息孤岛,把组织、工商、银行、人社、房产等八个部门信息共享,全区实现网上查询。纪委监察大数据实验室让人耳目一新,纪监委建平台,著名专家领衔,大学科研单位参加,共同申报课题,运用大数据技术,探索“三不”一体反腐的新路径。内蒙巡视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平台五系统,助力巡视监督,发现问题和巡视整改,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卾尔多斯市纪委大数据系统,擦亮监督慧眼,使监督视野更宽、更广,监督手段更加精准、高效、有力。
内蒙,追求着绿色崛起。从呼市到鄂尔多斯,不论平原还是山地,都在绿色覆盖。平原是连片的玉米地,荒山新披了绿装。尽管这里降雨也不多,但远远望去,栽种的常青树成活率很高,草和灌木更是竟相生长,覆盖着山头沟壑。因煤而兴的鄂尔多斯市,城市主色由黑变绿,不仅有大绿地,宽绿化带,还处处是园林,主题广场,每一片绿地,每一道绿化带,草林花布局,乔灌草搭配,高中低设计,都层次分明,生机勃发,整座城就是4A景区,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绿色园林城。煤炭开发转型升级,梯度增值,建成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产业链,成为全国门类最齐全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集中区、示范区。煤矿绿色环保和城市绿色提升循环发展,采煤形成的地下水和污水处理的中水混合,全面用于绿化灌溉和水面景观,有效破解了干旱缺水困局。
这几年很少外出,总有井里观天的自豪,总觉得的思路不错,做的也还行,有种自足自满的坦然。走进内蒙,一下就感觉到差距,知道许多不如人。从内蒙而知全国,差距可想而知,只有奋起努力,我们别无他途。
转载者点评:
1.作者通过观察内蒙资源、人文、大数据科技、绿色发展等方面事例,对比找差距,表述层次清晰,给人影响鲜明。
2.作者认为甘肃只有奋起努力,别无他途。此认识深刻准确到位。甘肃发展,自身努力是根本。内因是长远发展的决定因素。
注:转载者本人曾十几年前以网络大V身份,应内蒙人社厅邀请到鄂尔多斯调研内蒙人才储备问题,后来,鄂尔多斯扶贫办来兰州办班,作者应邀讲甘肃扶贫专题,去年,作者又应邀到鄂尔多斯党校去给扶贫干部讲扶贫专题,并到几家贫困户调研。三次接触内蒙,感受与王立泰主任大体相同。内蒙资源丰富,土地辽阔,人豪爽大气,发展速度快。陇中苦,甲天下。甘肃土地贫瘠,产出率低,环境恶劣,多自然灾害。甘肃虽有一定资源优势,但与内蒙相比,确实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甘肃要发展,唯自强,别无选择。
另外,虽然甘肃与内蒙,在资源等方面,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甘肃的各级干部,甘肃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苦干实干精神方面,值得赞许。“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是甘肃精神的典型写照。甘肃是一个锻炼干部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