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受青睐后服务应及时跟上

刘纯银 原创 | 2021-10-30 11:36 | 收藏 | 投票

乡村旅游受青睐后服务应及时跟上

 

刘纯银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二个国庆假期告一段落。在经历了暑期旅游高开低走后,国庆期间各地迎来了“补偿式出游”热潮。综合各家数据来看,假期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深受游客青睐。(10月8日《经济参考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几年来,随着贫困地区地区的脱贫摘帽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生态旅游、民宿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且成为地方致富、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2020年疫情缓解后,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需求增加,乡村旅游更是凭借乡村和田园的天然疗愈性等因素率先复苏。

 

乡村旅游受青睐固然是好事,但恕笔者直言:热情周到服务仍然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一大短板。特别是很多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如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旅游发展的基础;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餐饮、住宿、接待设施等薄弱,加之,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导致旅游服务意识比较淡薄。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面对乡村旅游受热捧,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在抓好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定加强对景区及从业人员的监管,尤其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景区及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和服务水平,坚决拒绝一锤子买卖短期行为,更不能容忍欺客宰客现象。否则,就可能面临游客用脚投票后果。

 

因此,当前各地一方面要抓人才培养工作与人才的引进工作,如定期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对本地村民进行培训,这样便可以有效提升村民的服务水平,也有助于筛选出一些能力较为突出的村民,以便日后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旅游服务硬件设施,进而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整体竞争力。这就需要以高品质旅游产品为载体,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以文铸魂、匠心创意,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同时,也要以现代宣传手段,进一步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创新拓展现代营销模式,让乡村旅游产品畅行天下、广大游客慕名而来。正如一位旅游业内人士所说:现在的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赏乡村美景、品农家菜,他们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如作为民宿经营者,更要不断求变,找到游客的兴趣点,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

 

总之,承载民宿民风文化、拥有自然风光的乡村景点,既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游客不断上涨的需求,从而保证乡村旅游旺盛的客源。最终让乡村旅游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形象,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壮美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链接:http://www.jjckb.cn/2021-10/08/c_1310232317.htm

个人简介
安徽省岳西县人,有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两个职称。从2005年底开始涉足时评,先后在《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