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的必由之路(第一稿)

范跃东 原创 | 2021-11-14 09:17 | 收藏 | 投票

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的必由之路(第一稿)

——邵阳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查与思考

 

根据湖南省统计学会202167日湘统学【20212号文件《关于开展“统筹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11月中旬,受邵阳市政协副主席、邵阳市统计局局长邓联日的委托,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舒振朝,带领市统计学会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研究”课题,到邵东市、隆回县、洞口县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统计改革走到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这对统计干部的业务素质、能力建设、思想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尤其是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何影响,就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目前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一是各级党政领导多次听取统计工作汇报,我市各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统计工作的频次增加,多次专题听取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等统计工作汇报;二是统计工作经费有保障,全市统计工作经费呈逐年增加之势;三是统计机构实现单设,我市723区均已实现统计机构独立设置,且均为所在地政府组成部门,为统计工作的独立有效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  

 

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现状

2021年我市723区均已实现统计机构独立设置,统计系统共有509名工作人员。其中市级工作人员44人(实有编制数54名),占总人数的8.6%;县级工作人员194人(实有编制数173名,超编制配备干部现象较为突出),占总人数的38.1%;乡镇工作人员271人,占总人数的53.2%。从整体来看,邵阳市统计系统人才队伍具有市本级人才队伍年轻化、文化程度较高、新生力量充足、统计人才专业化,县级及以下统计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工作内生动力不足、业务水平相对滞后等特点。

(一)年龄分布

全市35岁以下统计工作人员共计248人,占总人数的48.7%,其中189人分布在乡镇,占35岁以下统计工作人员总数的76.2%36-50岁统计工作人员190人,占该阶段人数的37.3%,其中103人分布在县级统计机构,且年龄偏于50岁,占该阶段人数的54.2%50岁以上统计工作人员71人,占总人数的13.9%,其中45人分布在县级统计机构,占该阶段人数的63.38%。呈现出乡镇统计队伍总体年轻化的特点。

(二)文化程度分布

全市统计队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212人,占总人数的41.7%,本科学历283人,占总人数的57.0%,研究生学历9人,占总人数的1.4%。全市统计系统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57.0%,超过半数,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市级本科以上人数40人,占市局总人数的90.9%,高学历人才较为密集。 

(三)统计工龄分布 

2年以下统计工作工龄人员共有174人,占总人数的34.2%,其中乡镇统计人员143人,占该阶段人员的80.2%,占全部乡镇统计人员的52.8%,且乡镇没有从事统计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2-5年统计工作工龄111人,占总人数的21.8%6-10年统计工作工龄99人,占总人数的19.4%11-20年统计工作工龄65人,占总人数的12.8%20年以上统计工作工龄60人,占总人数的11.8%。总体上呈现乡镇统计人员流动性快、专业化不强,市县统计人员流动性慢、交流不够的两方面极端。

(四)专业化分布

邵阳市统计系统中,来自同统计、经济等相关专业的有113人,占总人数22.2%,其中市局机关统计人员28人,占该阶段人员的24.8%,占市局机关人员的63.6%,来自其他专业的有396人,占总人数的77.8%,其中乡镇统计人员244人,占该阶段人员的61.6%,占全部乡镇统计人员的90.0%;拥有统计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共计71人,其中助理统计师13人,中级统计师58人,乡镇一级没有具有统计职称的专业化人员。体现出全市乡镇统计力量专业化不强,提升空间巨大。

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干部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1.年龄结构断层现象突出。目前邵阳市统计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已十分明显。市级统计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上人员18人,占市级统计工作人员总数的40.9%36-4913人,占市级统计工作人员总数的29.5%35岁以下13人,占市级统计工作人员总数的29.5%,市县两级统计人员45岁以上工作人员几近半数,年龄结构老化明显,30-40岁的中青年骨干人数不足20%,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目前市局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人员数量逐年减少,已空余编制十名,各项工作开展困难。而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中35岁以下工作人员占乡镇统计工作人员总数的76.21%,呈现出统计人员低龄化的特点,缺乏精通统计工作业务的骨干力量。

2.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稳定性不高。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普遍较短,能连续从事统计工作五年时间以上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由于统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培养一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一般需要2年时间,基层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不利于确保统计工作的连贯性和数据的稳定性,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基层统计工作较为被动。

3.市、县两级统计人员流动滞缓。数据显示市、县两级统计工作人员流动滞缓,许多统计人从毕业进入统计局后从未更换过单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统计干部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缺乏综合学习的机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思维方式容易固化,培养的多为专业型人才,综合型人才成长较慢。

4.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亟待提高。全市统计工作人员中获得统计技术职称占比逐年下降,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专业化不足现象尤为突出。主要乡镇专职统计员难以做到专于统计工作,大部分统计员都是身兼数职,上升空间和经济待遇较其他专职人员差,如司法专干、信访专干、纪检专干等岗位均有岗位津补贴,造成乡镇统计员流动性大,乡镇统计工作人员难以安心于统计工作。

    (二)应对挑战能力不足

1.人员力量提升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差距。随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所需要纳入统计范畴的行业和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如2010-2020的十年间,全市统计范畴的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由19134个、个体经营户190433户,分别增加到54929个、419218户,分别增长了187%120%。联网直报“四上单位”2011年为1297家,2020年增至 4079 家,增加了2.15倍,但相应的人员力量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充和增加。

2.人员力量配备与人口总量有差距。统计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人多事少矛盾突出。2020年末全省平均每百万人口配备46名统计人员,全市平均每百万人口配备32名统计人员,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人员素质的提升与上级要求的提高有差距。近年来国家对统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各项统计创新和统计改革不断推进,统计工作难度加大,而乡镇普遍存在统计专职人员少、统计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人与事矛盾突出。长期超负荷的统计工作,使得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疏于统计分析写作、统计调查报告的开发和运用,难以打造出统计“精品”文章来,直接影响到整体基层统计工作和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

4.业务培训的效果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差距。调研中所反映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希望上级统计部门能多开展有效培训,对于目前的报表制度存在能力上的不足。市局也多次开展了各类业务培训,但是培训效果、培训方式、频次还是难于满足目前工作上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基础数据不准、错统漏统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攻坚克难决心不够

1.对统计部门在经济指标考核中的作用和责任认识落后。国家统计局早已出台76号文件,规定:不得将统计部门作为经济指标考核责任单位,调研过程中发现仍有个别县市区将统计部门列为考核责任单位,或者改名为指标采集单位但依旧按照责任单位的职责进行奖惩。

2.统计执法成果不明显。统计执法是为维护《统计法》权威,确保数据真实、可信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市统计执法由于人员力量不足、社会阻力大、专业化水平不高,每年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不多、处罚金额不大,统计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的必由之路

(一)优化统计机构编制,严格岗位职责划分

市县方面,要根据全市统计人员和统计工作现状,增加各级统计机构人员编制,化解超编制配备干部的现象,特别是针对统计执法工作需要,要专门增配行政编制(含参公编制),确保统计执法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提升统计执法震慑力度。乡镇方面,要根据乡镇统计工作业务量的大小,每个乡镇设置专职统计员23名,承担辖区内综合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全部统计资料,专职统计员不得承担其他工作,以保障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同时重视统计工作者的成绩,对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统计人员要及时提拔重用。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要按照《统计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中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的规定执行,从组织上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的稳定。

(二)加大干部选拔、轮岗、交流的力度,完善统计人员合理流动机制

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前途。一是在统计系统内部实行轮岗制,让不同科室、股室的干部有机会在各个统计岗位工作,熟悉各项工作业务;二是合理有效地推进统计干部挂职锻炼,实现统计干部换岗交流,让统计干部熟悉各种工作环境,经受不同的考验锻炼;三是实行基层统计人员纵向交流制度,基层统计部门可分批选派优秀的统计人员到上级对口的统计单位科室挂职锻炼,上级统计部门也可下派统计业务能力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统计干部到基层统计部门挂职,在丰富统计干部基层统计工作经验的同时,推动基层统计部门的统计人员工作的适应能力。发挥特长、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加速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

(三)深化执行统计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人才激励机制

进一步转变用人机制,营造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用人新方式,在工作上打破年龄、学历、资历的限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放手使用人才,加大对年轻有能力的人才任用。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增加广大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

(四)加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各级统计人员素质对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统计人才队伍多层次、多渠道的统计培训体系。一是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统计工作实践与学术理论研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守法普法的意识和能力、调查能力和分析核算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技能;二是鼓励和支持基层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积极参加统计学历、统计学位教育和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统计文化层次和统计业务能力。同时依托高校,以定向培养方式,为统计行业培训专业人才。三是发挥统计学会作用,通过县市区统计学会,对统计分析、统计报表解读、统计法规、当前国家财政经济政策,进行系统培训。四是统计人员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在工作中挤时间学习,学中干,干中学,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五)重视基层统计工作,推进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

统计是客观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类经济主体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扎实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石,乡镇统计的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县级财政要将乡镇统计经费列入预算范围,为基层统计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县级政府把乡镇统计工作纳入到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加大对统计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乡镇统计工作环境;各乡镇要建立完善统计工作制度,规范统计行为,加强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

(六)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统计改革工作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尽快出台相关文件的实施办法。具体实施办法要结合我市特点,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用以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人财物不足的问题,要在防范数据造假、弄虚作假工作中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二是要结合中心工作具体抓好改革任务。要结合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主题教育等专项工作打造一支人员力量充足、素质过硬、爱岗敬业、对党忠诚的统计执法队伍,统计执法工作要在年度内查处一批违反统计法的案件,并及时向社会和有关方面公布,提升统计数据公信力,严格杜绝统计数据失实的重大统计事故。三是要加大统计宣传工作力度。要提升日常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各类大型国情国力调查过程中,要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开展立体式宣传,提升市民对统计工作的参与度,了解统计工作方式,和经济指标来源方式,提升统计工作的透明度,让大家关心各类统计指标、相信统计部门发布的各类数据。

 

 

          

 

 

 

范跃东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湖南大学毕业,经济学士。2005统计师,2017高级统计师。1992副科,1998正科,2003社会科长,2018能源科长,2021四级调研员。工作30多年,有20多年是年度优秀岗位,三年立功。《统计原理》等课程教学,…
每日关注 更多
范跃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