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点会】隆国强:国际贸易呈现四大趋势,中国须就数字贸易规则未雨绸缪

陈柳钦 原创 | 2021-11-30 23:23 | 收藏 | 投票

 

 

文 |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对全球贸易带来了严重的短期冲击。但同时,国际贸易中也出现了四方面长期性变化,具体表现为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和韧性化的趋势。

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趋势

随着技术数字快速进步,国际贸易的内容、结构、方式和规则都呈现出数字化趋势。

首先是国际贸易内容的数字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乌拉圭回合签署了《信息技术协定(ITA)》,在多哈回合又达成了扩容协定。自签订第一个ITA协议、对数字产品实行零关税以来,这些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最快的无疑是信息产品;即便是传统制造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及其流通、消费,也都深刻地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服务贸易同样呈现出数字化新特点,原来有很多无法贸易的服务,现在因为数字化变得可贸易化,数字服务贸易占跨境服务贸易占比已经超过六成。

其次是国际贸易方式的数字化,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为国际货物贸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新方式,服务贸易数字化也呈现出很多新方式,比如受信息技术推动而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快速增长,越来越多跨境交付的数字服务贸易正在深刻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

第三,在国际贸易内容、方式数字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则也呈现数字化趋势。针对跨境服务贸易,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出台数字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税收改革的“双支柱”方案,其中一个支柱就是针对数字服务贸易的税收改革方案。一些区域合作安排协定开始制定数字贸易的专章,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牵头制定了《数字经济伙伴协定(DEPA)》,专门制定了数字贸易规则,英国等国家表达了加入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在多边层面,WTO部分成员正在就电子商务协定进行谈判。另外,数据的跨境流动与国际贸易、国际研发密切相关,但数据跨境流动涉及数据安全、消费者隐私保护等,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数据的跨境流动呼唤相应的国际规则。无疑,数字贸易规则是未来国际贸易新规则的重要内容,呼之欲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总之,在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数字化是一个主流趋势,它伴随着内容的数字化、方式的数字化、规则的数字化,这其中机遇和挑战有很多,我们必须高度关注。

国际贸易的绿色化趋势

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将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则。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都对减碳和实现碳中和做出了承诺。去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做出“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目前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切实推进减碳和低碳化转型,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产生重要的推动力。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看到绿色发展理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从它的设计、生产开始就渗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甚至消费方式的转型,其中,能源的绿色低碳化首当其冲。最近中国政府宣布不再在境外建设煤电项目,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相关的设备、技术、原料的国际贸易也将受到直接影响。交通运输领域也是碳减排的一个重点领域,航运占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四成,因此,国际贸易的海运物流推进低碳化转型,受到高度关注。绿色低碳转型将大大增加对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推动更多环境产品与环境服务的国际贸易。

绿色贸易的规则也越来越多。当下,大量的绿色规则还是软规则,即仍属于倡议的范畴,也就是倡议生产者要履行社会责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但是,这个软规则慢慢会变“硬”的,一些知名企业不履行绿色社会责任,其产品就会被消费者唾弃。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商对生产供应商提出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采购其产品的基本要求,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绿色化。对消费者也倡导绿色消费,少买高耗能产品,生活方式尽可能满足绿色低碳的要求,同样会影响到国际贸易。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步伐的加快,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则已经出台。比如前一段欧洲酝酿出台的“碳边境调节措施”,必将影响到未来的国际贸易规则。始于2001年的WTO环境产品与服务(ESG)谈判虽陷入停滞,但在区域合作平台上仍然在推动。绿色化是一个大趋势,绿色的国际贸易规则也必然会出台,而且会越来越丰富。

绿色低碳转型对国际贸易格局已经产生了影响,过去几十年,发达经济体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高碳产品的出口国转身为高碳产品的进口国,国际贸易地流向受到影响。未来不同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表现差异,将继续影响到国际贸易格局演变。

国际贸易的服务化趋势

在全球国际贸易总值中,服务贸易的占比越来越高。在信息技术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的速度在增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2019年全球贸易报告》指出,2005-2017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5.4%,快于全球货物贸易4.6%的年均增速。2011年以来,全球货物贸易总值年均增长1%,而全球服务贸易总值年均增速则达到3%。相应于此,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970年的9%提高至约20%,到2040年,这一比重预期将进一步提高到三分之一。

制造服务化导致货物贸易也呈现出服务化趋势。货物生产过程中,服务增值的占比呈越来越高的态势。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技术研发、创新、设计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其品牌的价值、服务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的韧性化趋势

国际贸易这几年经历了一系列的冲击,这些冲击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类是自然灾害。比如,东日本地震导致日本很多高精尖零部件的生产停滞,进而影响全球相关产业链安全运行。第二类是贸易冲突。比如中美贸易摩擦、日本对韩国的贸易制裁等,这些均来源于政策的冲击,也影响着供应链的稳定。第三类是疫病流行。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让全球的制造和贸易均受到巨大冲击,无论是芯片短缺、能源短缺还是集装箱短缺,都是全球性的,都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

国际贸易的安全性挑战,无论是来自于自然灾害、政策冲突,还是来自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都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国政府和企业将更加重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多方采取措施,如采购的多元化、产业布局的集群化,这些都将促进提高国际贸易的韧性。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1年11月28日

 

个人简介
陈柳钦,湖南邵东市人,研究员,教授,著名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能源经济和金融问题专家。曾在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被聘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柳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